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丨艱難的新藥研發現狀:6款藥物獲批但不理想

2020-12-08 生輝SciPhi

9 月 21 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

在中國,大約 1000 萬人被阿爾茨海默症困擾,居世界之首,大約有 550 萬美國人有阿爾茨海默病。在國內,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隨著年齡的升高呈顯著增長趨勢:75 歲以上達 8.26%,80 歲以上高達 11.4%。

在近百年來,醫學界雖然通過研究發現了許多關於阿爾茲海默症的致病機理和相關靶點,如 「β- 澱粉樣蛋白(Aβ)假說」、「Tau 蛋白假說」 等,但仍然尚未完全揭示其涉及多個系統功能障礙的複雜致病機理。

由於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理至今沒有徹底闡明,雖然有眾多大藥企都重金投入新藥研發,但美國 FDA 只批准了 5 款治療阿爾茲海默症藥物上市,近 17 年來完全沒有新藥獲批。目前為止,還沒有能夠幹預病程乃至徹底治癒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出現。

也正是由於存在巨大的、未被解決的市場需求,阿爾茲海默症成為了國內外藥企集中力量攻克的熱門領域之一。

國內:39 項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據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數據,截至 2020 年 9 月 21 日,全國共有阿爾茲海默症藥物相關臨床試驗 97 項,多達 39 項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如下圖所示)。

圖丨國內正在進行的阿爾茲海默症相關臨床試驗(來源: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

從試驗進度上來看,長春華洋的琥珀八氫氨吖啶片(一種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在國產新藥中的研發進度較為領先,2017 年率先進入 Ⅲ 期臨床。此外,禮來和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 LY3314814(一種β- 分泌酶裂解酶(BACE)抑制劑藥物)、綠葉製藥的石杉鹼甲緩釋片也都處於 III 期臨床階段。

6 種藥物已獲中國或美國監管機構批准

2019 年 11 月 2 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宣布有條件批准治療阿爾茲海默症原創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九期一」)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茲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這是首款國產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獲批上市原研新藥。

GV-971 是一款靶向腦 - 腸軸作用機制的藥物,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降低 β 澱粉樣蛋白沉積和 Tau 蛋白過度磷酸化,從而改善認知功能障礙。聯合研發單位包括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綠谷製藥公司。

國家藥監局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意見稿)》對 「附條件批准」 做出了這樣的規定:藥物臨床試驗過程中,符合以下情形的藥品可申請進入附條件批准程序:治療嚴重危及生命且尚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的藥品,藥物臨床試驗已有數據證實療效並能預測其臨床價值的。

事實上,在過去一段時間內,GV-971 這款新藥頗受學術界和業界的爭議。鑑於阿爾茲海默症療法的緊缺性和病患的需求,國家藥監局批准了 GV-971 的上市申請,但在這款藥物上市後,仍然被要求繼續進行藥理機制方面的研究、繼續進行長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並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如果後續數據不理想,可能意味著這款藥物會被撤回。

圖丨中美批准的阿爾茲海默症藥物(來源:公開信息)

而在美國方面,至今為止 5 種 FDA 批准的藥物均屬於輔助性治療藥物。除 2003 年上市的美金剛是興奮性胺基酸受體(NMDA)抑制劑以外,其餘四款藥物均為膽鹼酯酶(AChE)抑制劑;他克林由於毒副作用太大,目前已經退市。自美金剛上市之後的 17 年時間裡,FDA 僅在 2014 年批准了複方多奈哌齊 + 美金剛的聯合用藥,此外便再未批准阿爾茲海默症新藥。

和中國相似的是,在國外,阿爾茲海默症相關新藥的研發同樣如火如荼,但禮來、阿斯利康、強生、輝瑞、羅氏等製藥巨頭的多個單抗藥物均曾在 III 期臨床階段遭遇失敗,為藥物研發蒙上了一層陰影。據美國製藥行業協會 2018 年 12 月報告數據顯示,1998~2017 年期間,共有 146 項阿爾茲海默臨床試驗失敗,多家大型藥企自 2000 年以來共投入 6000 億美元,大多數「顆粒無收」。

針對阿爾茲海默症這類致病機理不明、靶點不明的疾病,科學界進行藥物研發就如同「瞎子摸象」,面臨著諸多難題。值此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我們期待基礎研究的突破能夠為新藥研髮帶來更大的推動力。

相關焦點

  • 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研發仍疑雲籠罩
    圖/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公眾號 文丨記者 馬丹萌 中外阿爾茲海默病藥物研發仍然在並不十分明顯的療效之下努力推進,但爭議和擔憂時有浮現。 此前備受關注的國產阿爾茲海默病藥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450mg規格品種上市未獲批,公司方面解釋稱未獲批是為了「加速審批」。
  • 首個國產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研發團隊回應爭議
    2019年11月3日,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主要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向記者展示新藥樣品模型。圖/新華社 文|記者 劉登輝 馬丹萌 實習記者 王洋 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爭議中近日宣布上市,該產品定價895元/盒。該藥品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此前被藥監局批准有條件上市,引發行業爭議。
  • 15日下午,阿爾茲海默病新藥GV-971、卵巢癌新藥則樂等開始談判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經濟觀察網獨家獲悉,12月15日下午,包括上海綠谷製藥的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再鼎醫藥(納斯達克代碼:ZLAB)的卵巢癌新藥尼拉帕利(商品名:則樂)等藥品開始談判。
  • 首款神經纖維瘤病新藥背後,這些「非傳統」研發模式值得...
    對於全球數百萬神經纖維瘤病患者而言,這是歷史性的一刻——終於,他們有了一款可以治療其疾病的藥物。更難得的是,這款藥物的誕生,依賴多方的共同主動參與,有著非常「不走尋常路」的研發模式。對於正在開發的罕見病新藥,乃至其他常見病的新藥,這些寶貴的一線研發經驗都有其可借鑑之處。
  • 探秘新藥!2020年,中國共獲批13款
    百濟神州澤布替尼 —— 首款獲批的中國國產BTK抑制劑②跨國藥企獲批 3家5月7日,諾華獲批多發性硬化口服藥物西尼莫德6月3日,賽諾菲獲批罕見病藥物拉羅尼酶濃溶液,是全球首個且目前唯一的MPSⅠ治療特效藥12月4日,武田獲批罕見病藥物拉那利尤單抗,是全球首個用於HAE長期預防治療的單克隆抗體1凱因科技獲批C肝藥物是本次本次醫保談判唯一進入醫保的C肝藥物
  • 2020年9月21日,也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阿爾茲海默病又叫...
    2020年9月21日,也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阿爾茲海默病,它有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老年痴呆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印象,這兩年在朋友圈裡,看到希望轉發尋找走失老人的信息越來越多。
  • 9月21日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 解讀近年來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重要...
    2020年9月21日是第27個「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痴呆症,目前,我國大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存在高患病率、低知曉率、低診斷率和低治療率的「一高三低」狀況,近年來科學家們在阿爾茲海默病研究領域都取得了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相關研究,分享給大家!
  • 每經數說丨6月下半月新藥研發:興齊眼藥苦熬18年拿下乾眼症藥物...
    隨著各行各業逐步復工復產,醫藥研發的熱情持續高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數據顯示,6月16日~6月30日,共承辦651例申報進度,其中受理化藥申請502項,生物製品申請119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6月下半月中,信立泰(002294,SZ)的創新藥轉型迎來好消息:1類新藥恩那司他片臨床申請獲得受理,如果進展順利在兩年後上市,有望直接挑戰阿斯利康的羅沙他那。恆瑞醫藥(600276,SH)也迎來1類新藥海曲泊帕乙醇胺片的上市申請,將與諾華直接對壘。
  • 五月這6款新藥在華獲批,來自諾華、武田、阿斯利康等公司!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報導根據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發布的藥品批件發布通知,截止5月28日,已有6款創新藥於本月在中國獲批上市,包括首次在中國獲批的4款新藥,及獲批新適應症的2款產品。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大面積斷貨!
    2020年1月6日晚上7點30分,忙了一天的藥店銷售人員小李(化名)在微信群中曬出剛購進不到一周的藥物:九期一賣斷貨了,並配了一個哭笑的表情。微信群藥店店員曬圖,九期一賣斷貨了九期一(通用名甘露特鈉,代號:GV-971)是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2019年11月2日,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上市,適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 饒毅單挑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綠谷撤回其中一款上市申請
    繼2020年7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文實名質疑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存在學術造假行為後,7月8日,耿美玉團隊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下稱「綠谷製藥」)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登上了國家藥監局的《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名單(受理號為CHXS1800038),引發外界對該藥新規格未獲批准的猜測。
  • 3月丨31個新藥品種獲批臨床
    Insight 資料庫申報進度庫顯示,2019 年 3 月獲批臨床的新藥共有 52 個受理號,涉及 31 個品種,下圖為具體名單:下面是本月獲批臨床批准的 31 個品種的具體介紹,介紹順序和圖表一致,文章略長,可選擇性閱讀喲。
  • 每經數說丨8月下半月新藥研發:拜耳1類心衰藥物報上市,齊魯再爭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經過半個月「休整」,本階段藥企重燃研發熱情,新申報的藥物研發數量回到6月、7月的水平。同時,我們可以在臨床試驗申報和上市申報的具體欄目中欣喜看到,越來越多跨國藥企已經明顯加快在中國市場的1類新藥臨床研發,或許不久之後我們在新藥可及性上能比肩歐美日。與此同時,本土的創新藥企也在提速,積極向港交所、科創板等資本市場靠攏,尋求更靈活的融資途徑。而本次點評的德琪醫藥,已是港交所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以來第30家「報名」的中國創新藥企業。
  • 多家成員企業新藥獲批,定義醫藥研發競爭力
    [ 編者按 ]加速新藥研發進程,是關乎醫生與病魔爭奪患者生存時間的重要抓手。近期,多家紅杉成員企業新藥審批獲得新進展,加速藥物研發從實驗室走向大眾的歷程,再度重新定義了醫藥研發的全新競爭力。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批准」引爭議:三問「九期一」
    經濟日報1月14日消息,2019年11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九期一」作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國家I類新藥上市後,有輿論發出質疑,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在全球各大製藥公司投入數千億美元研發均告失敗、全世界17年來無新藥獲批的背景下,國家藥監局為何要「有條件批准」?該藥作用機制是否「靠譜」?臨床時間是否太短?
  • 【FDA】4個新藥3個為全球「首款」,今年以來46款創新藥已獲批
    2020年至今,美國FDA已經陸續批准了46款創新藥物,數量與2017年全年並肩,位列近十年FDA創新藥物榜單第三位,2020年最後一個月將獲FDA批准的新藥數量也十分令人期待。 圖1.近十年FDA批准的新藥數量
  • 2017年度聚焦:阿爾茲海默病重磅級研究
    【2】Neuropharmacology:科學家開發出有望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藥物doi:10.1016/j.neuropharm.2017.01.011乙醯膽鹼是大腦中重要的一種神經遞質,其在控制機體注意力和認知力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機體的乙醯膽鹼系統失衡被認為是誘發阿爾茲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原因之一。
  • ...新藥研發:信達生物上半年PD-1賣9億元;健康元迎戰60億哮喘吸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認為,本階段藥物研發的熱度較6月和7月上旬有所降溫,新申報的臨床數量有所下降,但醫藥新興研發的進度依然是資本關注的熱點。我們認為,市場最關注的PD-1藥物無非以下幾方面:使用者、產品價格、銷售能力。在上一期內容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詳細對比過目前國內6款已上市PD-1產品的銷售能力和競爭潛力(每經數說丨7月上半月新藥研發:生物製品迎熱潮,拿下PD-1國產首仿的君實生物究竟是黑馬還是白馬?)。
  • 饒毅再次發文質疑,老年痴呆新藥甘露特鈉緣何麻煩不斷
    然而,儘管企業聲稱該藥填補了17年該領域無新藥的空白,但圍繞甘露特鈉相關研究的可靠性、科學性,質疑聲卻一直不絕於耳。 「研發巨頭墳場」走出的新藥 2019年9月6日,耿美玉團隊的一篇研究登上了被稱為「國刊之光」的《細胞研究》封面。
  • 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現 歷史
    來源:Wiki撰文 | 廖晴雲責編 | 葉水送● ●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彼此相持相依,卻不再認識對方。這是許多阿爾茲海默患者的真實寫照,他們開始忘記、焦慮、無法自理。1901年,德國法蘭克福有一位名叫奧古斯特·登特(Auguste Deter)的女性,她無緣由地猜忌自己的丈夫,慢慢地開始出現記憶障礙,分不清方向,記不住回家的路,並胡言亂語起來。於是她被送去了精神病院,在那裡遇見了她的主治醫生愛洛斯·阿爾茲海默(Alois Alzheimer)。阿爾茲海默詳細地記錄了對她的第一次問診。由此奧古斯特成為了第一個被詳細記載的阿爾茲海默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