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5日電(錢蕊莎)隨著感恩節的到來,國外的剁手黨們也要喜迎他們的「雙十一」——黑色星期五了。然而,打折季的延長、網購的便利,以及國內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或許已經給這個傳統的購物狂歡日蒙上了陰影。
資料圖:人們在加利福尼亞州一商場內購物。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通常指感恩節(Thanksgiving)後一天,是美國全年最大的購物節,意味著聖誕採購季的開啟。與國內不同的是,國外的「黑五」更像是實體店的「雙十一」。人們早早地擬好購物清單,有的甚至提前一兩天抱著棉被帳篷在店外排起長龍,可謂real熱鬧。
事實上,這種瘋狂有時候就發酵成了混亂。2008年,紐約長島,一名沃爾瑪員工被湧入的人群踩踏致死,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因「黑五」喪生的人。2011年的「黑五」也很慘烈,洛杉磯、北卡羅來納Kinston兩地均發生大規模混亂,各有20人因胡椒粉噴霧受傷。國外一家網站專門統計在「黑五」死亡和受傷的人數。據此網站數據,「黑五」搶購已造成7人死亡,98人受傷。
黑五死亡統計:7死98傷
「黑五」褪色
儘管近年來,商家折扣力度不斷提高,促銷時間不斷提前,「黑五」的消費熱情卻在減退。而這不僅僅是人們出於安全考慮。
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數據,在感恩節周末購物的人數從2012年的1.47億人減少至2015年的1.02億人,下降近1/3。
美國個人金融諮詢網站銀率網的最新調查指出,僅有23%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將會在「黑五」當天購物,而2014年這個數字是28%。
「前幾年我會跟朋友半夜去排隊,就像一個有趣的傳統一樣,」家住德州達拉斯的Mayra Cruz說,「但越來越沒這個必要了。這些折扣前幾天就有了。」
而家住密蘇裡州哥倫比亞市的Nina Johnson表示,蜂擁的人群讓她覺得不安全,她決定周末再去採購給家人和寵物貓挑選的聖誕禮物。
「整體來說美國的黑色星期五這幾年由於在Thanksgiving和Christmas之間的折扣活動延長而弱化了。」英國諮詢機構OC&C 亞太區合伙人莊淳傑說。美國許多大型零售商如沃爾瑪、Best Buy、Target等,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打折銷售。
《時代》周刊網站文章認為,黑色星期五當天的購物熱情之所以減弱,是因為幾乎所有商家都會提前放出促銷活動,加之網購的便利,顧客沒必要再匆匆忙忙趕往商店購物了。
事實上,自2009年開始,緊隨「黑五」的「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銷售額就已經超越了「黑五」。2015年,這兩個節日的銷售額分別為31億美元和17億美元。當然,這也只是阿里「雙十一」的一個零頭,其2015年銷售額為143億美元。
資料圖:新澤西的一家商場內,消費者們在黑五當天滿載而歸。
剁手黨們還買得動嗎?
美國商務部11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商品零售額已經連續兩月大幅上升。季調後的10月美國商品零售額為4659億美元,環比增長0.8%,同比增長4.3%。並把9月份商品零售額環比增幅從此前公布的0.6%上調至1%。
美國商務部10月31日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個人收入環比增加467億美元,增幅為0.3%;9月份美國個人消費開支環比增加610億美元,增幅為0.5%,好於經濟學家預期的0.4%。
美國零售聯合會因此仍然堅持對整個購物季的樂觀預期。預計11月和12月銷售額會增長3.6%至6558億美元,高於7年平均的3.4%。
「雖然政治不確定性和暖和的天氣可能會降低購物熱情,但我們不應低估美國的消費能力。」 美國零售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Jack Kleinhenz表示。
而在中國,亞馬遜、洋碼頭、網易考拉等跨境電商早已摩拳擦掌備戰「黑五」,商務部宣布將跨境電商零售監管過渡期進一步延長至2017年底,對於跨境電商來說也是好消息。但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貶值或許會限制消費的熱情。11月24日早盤,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匯率一路走貶,最高跌破6.96。9月30日至今,人民幣已貶值近5.9%,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海外商品的購買力。
延伸閱讀
黑色星期五的說法最早起源於美國費城,最初是用來形容感恩節狂歡之後第二天糟糕的路況。之後的二十多年,隨著這種說法日益流行,也有解釋說是因為商家在這個時節扭虧為盈——美國的商家會用黑色標記收入大於支出的盈利狀況,用紅色標記虧損。
包括加州在內的一些州把「黑五」定為法定節假日,一些公司和學校會在當天放假。緊跟著「黑五」的是「小商業周六」(Small Business Saturday)和「網購星期一」(Cyber Monday)。
如今,「黑五」已在加拿大、英國、墨西哥、印度、法國、澳大利亞等多國流行。(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