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廣東省無償獻血促進獎、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獎「五星級志願者」、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獎「終身榮譽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幾十本大紅的獻血證,見證了吳言東21年來對無償獻血的堅持。
1999年6月起,他每年堅持參加無償獻血志願服務活動。在21年裡,他先後獻血共計221次,平均每年獻血超過10次,獻血總量累計87200ml,相當於21個50公斤成年人身體的血液總量,成為廣州市獻血最多的志願者之一。
累計參與無償獻血221次,年均獻血超過10次
吳言東的家中放滿了許許多多的「驕傲」:21年來他參加獻血和志願服務所獲得的獎盃和紀念品。從廣州亞運吉祥物公仔到工藝品筆筒,應有盡有。在無償獻血志願服務這一行,他已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
吳言東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參與獻血的場景。1999年6月,他無意中在街上看到了一輛獻血車。心中有所觸動的他,前去諮詢了解。通過填表、體檢、初篩,他順利地捐獻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熱血」。自此之後,他就與無償獻血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開始,家人和朋友並不支持吳言東的獻血行為,他們都擔心獻血對健康有害。吳言東開導家人和朋友說:「廣州很多病人需要輸血,沒人獻血,這些病人怎麼辦?我們獻出一點血,就能幫助他們,為什麼不做呢?」
在後來無償獻血活動中,吳言東一直以「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這句話激勵自己。每個月血液中心的獻血提醒簡訊一發到他手機,他就準備好去獻血。在生活中一個個需要儀式感的時刻,他都會選擇無償獻血。2014年12月5日是第29個國際志願者日,他來到廣州血液中心天河獻血站,那是他第100次獻血;2019年7月14日,他又再一次來到了廣州血液中心,這是他的第200次獻血。每年的生日,只要條件許可,他都選擇以獻血的方式來銘記。
在吳言東的影響下,家人和朋友也慢慢加入無償獻血志願服務活動中。他的兩個孩子一滿18歲,就主動參與無償獻血。
普及獻血知識,消除公眾誤解
為讓更多市民了解和參與到無償獻血的活動中,2007年12月,廣州血液中心組建起了廣州市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隊,吳言東成為這個隊伍的第一批隊員。
社會上一些人對「無償獻血」存在一定的誤解。作為無償獻血的科普者和身體力行者,每每這個時候,吳言東就以自己的故事為例,給大家認真解釋。「無償獻血非但對於身體沒有傷害,反而利人利己。無償獻血就像是生命長河裡的『救生員』,血液可以再生,生命不可重來。我們一個小小的無償獻血舉動,挽救的不單單是一個生命,而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2012年,廣州市無償獻血志願工作者服務隊承接了天河區中信驛站,這個驛站隨後成為造血幹細胞和無償獻血主體宣傳驛站。吳言東承擔了項目總監的重任,組織志願者參與無償獻血培訓和交流活動,到高校宣講無償獻血知識,到各區、高校開展無償獻血活動和造血幹細胞入庫採樣。
參與水上救援,把志願服務融入生活
除了參加無償獻血志願服務活動外,吳言東後來又積極加入廣東省紅十字水上救援隊。
剛成為救援隊隊員不久,吳言東就遭遇一場考驗。2013年8月,汕頭市潮南區水災,水情相對緊急。在較短的時間內,包括吳言東在內的廣東省紅十字水上救援隊隊員們,從廣州、深圳、珠海等不同城市趕到汕頭市潮南區,僅用二天時間,就安全轉移受災群眾200餘人。
通過這場「大戰」,吳言東的專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2013年起,他每年都參加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和廣州橫渡珠江活動等水上安全保障工作,在橫渡珠江活動中,他還曾經把二名抽筋的橫渡遊泳者救上救生艇。同時,他還參與了東莞、肇慶、韶關始興水上救援隊的培訓工作,累計參加培訓隊員100多人次。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經過21年的無償獻血活動和13年志願服務,助人為樂已經成為吳言東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在長期志願服務工作中,吳言東也由一個憨厚寡言的志願者,成長為一名身懷多種技能的志願者骨幹。
「無償獻血和志願服務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能夠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我會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吳言東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鄧瀟麗 通訊員 穗文明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