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赫國安隊球迷為球隊加油助威 新華社發
日前,中國足協推出了一系列新政,除了球員降薪外,更為重要的一條是,俱樂部與球隊名稱必須符合中性名稱的規定。因為這項規定,中超俱樂部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
申花得以保留
中性名規定簡單來說就兩條,第一,名稱除省市名外不能超過四個字;第二,俱樂部與球隊名稱不能與俱樂部投資人、股東品牌有關聯。
截至目前,中超16支球隊只有兩家符合中性名新政。一個是存在了27年之久的上海申花,一個是去年剛剛更名的大連人。大連人俱樂部的投資人是萬達集團的王健林,王健林在中性名上先行一步,而且大連人這個名稱取得非常討巧,既體現了地域屬性,同時大連人在大連的本地方言中又與「大連贏」是諧音,一語雙關。
上海申花這個名稱之所以能夠順利通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最早的申花集團多年前就與該俱樂部脫鉤,目前申花俱樂部的控股方是綠地集團,申花與綠地之間已無任何瓜葛。
為了保證中性名新政的公平公正,中國足協特意派人在上海考察了原申花集團名下的幾個企業,確認與俱樂部本身無任何關聯。
國安仍在努力
上海申花名稱得以保留,這個案例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上海申花這個名稱是從1994年職業聯賽元年起就一直保留至今的。同樣具有27年歷史傳承的只有三家,另外兩個是北京國安與河南建業。
河南建業的名稱已毫無保留希望,因為建業集團就是俱樂部的投資人,而北京國安的大股東是中赫集團,中信集團只是小股東,眾所周知,國安這個名稱與中信集團是有瓜葛的。在國安俱樂部屢次申請被中國足協駁回後,目前國安俱樂部正在做最後的努力,辦法很簡單,就是與中信集團協商,準備讓中信集團轉讓手中的俱樂部股份。一旦這一操作順利完成,北京國安的名號將與上海申花一樣,繼續成為中超聯賽的符號。
除國安、申花、建業之外,同樣還有四家球隊名稱從上世紀延續至今,分別為山東魯能、浙江綠城、長春亞泰、天津泰達,儘管希望渺茫,這四家俱樂部仍在苦苦堅持,儘可能尋求著解決辦法。
初衷與阻力
必須承認,中國足協出臺中性名新政的初衷是好的。過去27年,中國職業俱樂部城頭變幻大王旗,一些俱樂部因為股東變更不停更換名稱。比如現在的廣州富力,有多少人能知道該隊最早的前身是瀋陽六藥?還有從未更換註冊地的江蘇蘇寧、深圳佳兆業,名字已變更了無數次了。中國職業聯賽要想規範,必須要通過中性名的方式讓球隊名稱固定下來。
新政的初衷是為了傳承,然而,新政的阻力恰恰也來自傳承的訴求。上述幾家從上世紀起名稱保持不變的俱樂部,早已成為當地足球的標誌,與球迷與社區建立了難以割捨的情感連接,換成新名字,儘管一勞永逸,保證以後不再更名,但老品牌的價值蕩然無存。
更要命的是,中超統一中性名,割去了投資人最大的利益蛋糕。萬達與恆大均是通過投資足球讓商業品牌最大化、從而做大做強的,建業、綠城、亞泰也是因為投資足球讓他們的地產公司在當地家喻戶曉。目前中國職業俱樂部都不具備造血功能,新政實施後,投資人品牌不能在俱樂部球隊名稱上得以體現,等於斷了投資人最大的經濟命脈。
這一輪大浪淘沙,不知道明年的中超會變成什麼模樣。
作者:賀曉龍
來源: 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