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回到文明世界了,最近一直在和幾個朋友在聊鑄造的事情。原因很簡單,最近這個模型比較火:
韓國的一個哥們用熔鑄的方法做了一個純銀巴巴託斯。也有很多粉絲在微信或者後臺上找iN讓iN講講鑄造的問題。
其實鑄造是一個很古老的工藝,但一直不講的原因也就只是在於高溫操作稍有不甚會受傷。畢竟iN不是特別希望大家做很多危險的操作。畢竟玩模型只是一項相對優雅的興趣愛好,而還沒有上升到極限運動的狀態。
但既然大家要求,那就簡單的說說吧。這裡用BrainfooTV18年發布的一個視頻給大家做做簡單的講解。
其實澆鑄這件事,我們幾乎每個人都做過將水放到冰格裡面製冰就是一種標準的澆築行為。將熔溶的液體倒入模具中,冷卻後得到固定形狀的固體鑄件。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要在常溫下得到固體鑄件並能保持住形態,這就是一個相當危險的高溫操作了。注意:相當危險!
今天的例子是用幾個黃銅子彈殼做一個滅霸的無限手套。作者利用了一個3D列印的滅霸手臂完成了這次澆築的過程,先截取了一個滅霸胳膊。
3D列印的材料一般熔點在160-200之間,是一種特別好用的熔鑄材料。
我們可以看到截取下來的無限手套已經具有了相當多的細節部分。這些細節大部分都可以用鑄造的方式得到複製。
首先先剪一個紙杯,讓紙杯可以容納無限手套的高度。
然後,利用鑄造砂進行模具的建立。這裡要說一點——鑄造砂並不是普通的細沙,這是一種細沙和黏土以一定比例混合製成的材料。如果我們只用細紗的話,在製作模具的時候,細沙之間是沒有太大的結合力的。就會導致輕則砂子撒了一地,重則金屬漿衝破砂模造成傷害。所以鑄造砂還是直接去買成品比較好。
其次還用到的材料是高溫石膏,這個東西遇水後會幹燥凝固,也是讓砂模穩定的必須材料。韓國那個鑄造的範例裡面僅僅使用高溫石膏。其實那是一個相當危險的做法,如果只用高溫石膏,在束縛不是特別緊密的時候做澆築的話,有可能爆裂傷人。
鑄造砂和石膏加水攪拌,這樣就能形成類似於水泥砂漿的材料。
將砂漿倒入到杯子裡。
首先,先將原件上漿在上漿的過程中原件的表面和砂漿充分接觸,這樣就可以減少最終放入砂漿中模型原件表面的氣泡。
將無限手套緩緩的插入砂漿中,按到位後,輕輕敲打容器,讓零件周圍的氣泡排出。
靜置1-2天以後,石膏完全乾燥,這時砂漿就形成了一個堅硬的模具。
當然了,很多鑄造的初哥在這一步後就會澆鑄了。但更穩妥的辦法是先進行一下脫模處理。剛剛說了3D列印的材料熔點在160-200左右。
將模具開口向下,放入烤箱以200度左右的溫度烘烤,這時模具裡的塑料就會融化流出。
這時我們就會得到一個有充分細節的乾淨模具。同時由於加溫模具本身也會呈現出陶土化的狀態在澆築的時候就更加結實了。
子彈殼的主要材料就是黃銅,熔化這些子彈殼就能製造出黃銅漿。黃銅漿的容器其實就是一個馬勺。這裡的一個原則就是——容器的熔點要比內容物的熔點高就可以了。
除去熔化的銅漿表面漂浮的雜質。注意,人家用的是鉗子夾著勺子去弄的,不是直接帶個手套拿把勺。
在澆築之前用噴槍將模具預熱,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提高銅漿在模具中的流動性,並且不會讓冷的模具在接觸熱的銅漿的時候瞬間炸裂。
澆鑄的時候倒入銅漿即可,這一步其實是最簡單的,和你往冰格裡面倒水是一樣的。銅漿沒(mo)到模具口就倒好了。這裡要注意下顏色,剛剛倒入的銅漿是白熾的狀態。
等溫度降低一些的時候,銅的顏色變為雞蛋黃色的時候銅就基本上凝固了。這時夾起模具緩緩的放入水中。由於模具本身溫度很高遇到冷水後會自己爆開。這種脫模的方法就叫做「水爆脫模」。好處就是模具通過自身的爆裂從鑄件上剝離。這就減少了用工具剝離模具對鑄件表面的傷害。
等模具都「爆」完了後,就得到鑄件了。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鑄件並沒有100%的複製出原件的細節。這就需要我們再對細節部分進行打磨和刻畫了。
當然了,對於咱們這些做模型的膠佬們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個打磨筆解決不了的問題。
至於無限寶石,這就是再打孔後粘上的水鑽。至此,一個無限手套也就做完了。
金屬澆築件其實是完全沒有塑料件能替更更多的細節紋理的,但是這個東西也有塑料件比不了的優點——拿在手裡沉甸甸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