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1到3歲正常身高是多少呢?
寶寶的身高都有一個正常的範圍,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會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我們主要看孩子的生長發育水平是否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如果是特殊情況,比如早產兒或者是其他一些情況,我們也可以繪製出孩子自身的生長發育曲線,從而判斷單個月份孩子的實際發展情況是否達標。
1.孩子的身高發展可以參考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
國內孩子的身高我們可以參考中國衛生部組織相關專家制定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這個標準中詳細介紹了從0歲到7歲內孩子的身高,也有體重、頭圍等其他標準,是根據我國兒童情況作出的針對性結果,很適合作為我國兒童的基本生長發育的參考標準。
圖一是7歲以下男童身高的標準值:
圖二是7歲以下女童的身高標準值:
這個表格怎麼看呢?其實很簡單,了解這幾個概念即可,即中位數、-1SD、1SD,-2SD、2SD,-3SD、3SD其實代表了身高所在範圍的臨界值,中位數,表示處於人群的平均水平; 如果孩子的身高在「-1sd~中位數」,或者「中位數~+1sd」之間,表示孩子的身高處於一個平均水平,這個範圍中有約68%的兒童;如果孩子的身高在「(-2sd~-1sd)」或者「(+1sd~+2sd)」之間,則代表孩子的身高「偏矮(高)」,這個範圍中約有27.4%的兒童;如果孩子的身高在「(-3sd~-2sd)或者(+2sd~+3sd)」之間,則代表孩子的身高為「矮(高)」,這個範圍中約有4.6%的兒童。
我們拿一月齡寶寶的身高水平舉例說明一下:
1月齡男寶寶身高的平均水平為:54.8cm,身高的正常範圍為:52.7cm-56.9cm。
如果寶寶身高處於56.9cm-59cm,則屬於較高;如果寶寶身高處於59cm-61.2cm,則屬於高;如果寶寶身高處於50.7cm-52.7cm,則屬於偏矮;如果寶寶身高處於48.7cm-50.7cm,則屬於矮;
1月齡女寶寶身高的平均水平為:53.7cm,身高的正常範圍為:51.7cm-55.7cm。
如果寶寶身高處於55.7cm-57.8cm,則屬於較高;如果寶寶身高處於57.8cm-59.9cm,則屬於高;如果寶寶身高處於49.8cm-51.7cm,則屬於偏矮;如果寶寶身高處於47.9cm-49.8cm,則屬於矮;
這樣看感覺是不是直觀了許多,父母可以根據需要自行檢測自己孩子的身高是否達標,以判斷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
2.孩子的身高發展可以參考生長發育曲線圖
如果我們常去給孩子做兒保,就會發現,其實每一次兒保科給出的身高發育水平除了基本的指標外,也繪製了孩子的生長發育曲線圖,同時也會有標準曲線做參考。世界衛生組織也繪製了各種兒童生長發育曲線供父母參考。
0-3歲男寶的生長發育曲線:
0-3歲女寶的生長發育曲線:
生長發育曲線和生長發育表大同小異,處於最中間的的那條曲線就代表平均水平。
這裡有一個點需要說明,就是如果我們繪製了自家寶寶的生長發育曲線,該如何判斷呢?
我們可以參考這幅圖,A小孩的生長發育曲線一直處於與自身發展水平相吻合,所以處於正常水平,但是B小孩在某一月齡出現下跌,參考數值出現拐點,很明顯出現了增長不足的情況。
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曲線都有所不同,生長發育曲線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自家孩子整體的發育情況來判斷孩子真實的生長情況,有些孩子會存在生長發育很快或者與平均水平相比生長發育相對較慢的情況,這種情況結合自身的生長值去判斷更加的科學。
寶寶身高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1.遺傳因素
一般情況下,我們普遍的認知中都比較認可遺傳對兒童身高的影響,如果孩子的父母個子很高,那麼大概率孩子會是高個子,但是這並不絕對,也就是說遺傳雖然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身高,但也不是絕對因素。
孩子身高和父母平均身高之間的相關係數為0.75。我們可以通過粗略的估計父母的身高來預測孩子的身高,而父母的平均身高也被稱為靶身高。
我們可以通過這樣一組公式進行計算:
男孩成年身高(釐米)=(父身高+母身高 +13)÷2 ± 7.5釐米
女孩成年身高(釐米)=(父身高+母身高-13)÷2 ± 6 .0釐米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父親170.0釐米,母親150.0釐米,那麼根據公式其男孩身高應該在159.0~173.0釐米之間;如果各方麵條件都好,就可以長到173.0釐米,條件差就只能有159.0釐米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孩子的身高35%決定於父親,35%決定於母親,剩下的30%決定於孩子的後天影響。
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也告訴我們其實身高不僅僅是遺傳因素決定的,它可能還受其他因素影響。
2.後天因素
後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其實也是顯而易見的,近些年人們的物質水平增高,生活水平變好,很明顯感覺到中學生的身高平均水平會高於早些年,所以後天因素也是會影響身高發育的。
後天因素中生長激素對身高的影響比較大。生長激素會促進蛋白質的合成,能夠刺激骨關節軟骨和骨骺軟骨生長,所以也是幫助人體增高最直接的一種內分泌激素。後天的飲食、鍛鍊、睡眠、心情都會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寶寶要想長得高,父母可以這樣做
1.保證寶寶的營養均衡
營養均衡是寶寶後天生長發育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均衡的飲食會幫助孩子及時獲得身體所需要的能量,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也會為孩子的身高發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保證寶寶有充足的睡眠
據相關研究數據顯示:
晚上21:00~凌晨01:00,早晨05:00~07:00,這兩個時間段內,兒童生長激素的分泌會達到最高峰。並且,生長激素只有在深度睡眠中才會大量分泌。
所以也就會有我們常說的,孩子睡得好才能長得好,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想要孩子長得高,就一定要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
3.給寶寶運動的機會,增強寶寶大運動能力的發展
0-3歲的寶寶,除了正常的生理需求外,孩子們運動能力的發展也非常重要。不僅如此,運動能力的發展還會對身高發育有益。
有研究顯示:人體的生長激素會在運動13分鐘後開始上升,在運動半個小時達到最高峰,待運動停止後生長激素分泌開始下降,直到停止運動半小時後會進入安靜水平。
所以保證孩子每天的運動量,也會有益於孩子的身體發育,不僅如此,適度的運動對孩子的飲食和睡眠都會有積極作用。
4.保證寶寶精神愉悅,身心健康
0-3歲父母對寶寶的關愛不足,也會影響身體的發育。尤其是父母的行為對孩子造成了心理創傷,孩子難以愉悅,這就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飲食、心情、睡眠情況,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
好的心情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即便是小寶寶也不例外。
5.出生15天後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在我國,寶寶出生15天後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一般情況下,建議至少補充到2歲,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進行判斷。
6.多曬太陽
多曬太陽,有利於在體內轉化更多的維生素D3,而維生素D3可以有助於體內鈣、磷的吸收,這會直接有益於骨骼的生長發育。
總結起來,兒童的身高發育與多項因素有關,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不要因為暫時的身高而焦慮和惆悵,多給孩子的身高發育提供條件,這非常有利於孩子後天的身高發育。
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喜歡可以點讚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