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合作加微信號:454703842 肇慶之星微信號:wap0758a
385年的風和雨,
14萬多個白天與黑夜,
在她眼裡或許只有日月星辰,
雖歷盡劫難,
卻在涅槃重生後大放異彩!
明崇禎六年(1633年)
鼎湖山第二開山祖——在犙禪師
建造了蓮花庵(即慶雲寺)的同時
親手種下了一株潔白無瑕
代表純真無邪的
白茶花
這株白茶花現在慶雲寺茶花閣內,
雖說她已有385歲的高齡,
主幹日漸枯乾,
但旁邊的側枝生長十分茂盛,
一如待字的少女,
純潔雪白,天真爛漫,略帶羞澀。
清鹹豐十年(1860年)、
民國五年(1916年),
慶雲寺兩度遭火災,
白茶花也被火燒毀了,
然而不久後,在樹頭地方,
老樹奇蹟般的長處新芽,死而復生,
慶雲寺的僧人都說這棵樹充滿了靈氣,
成為了慶雲寺的「鎮寺之寶」。
如今,慶雲寺對這株「鎮寺之寶」十分重視,
邀請專家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
具體的養護措施,
專門安排人手對白茶花進行施肥、
除草和養護。
在慶雲寺僧人的照料下,
白茶花在主莖靠近樹頭的位置
又長出了兩根新的側枝,
已經高兩米多,近年來已經數次開花,
現時正值開花時,
10多朵小碗口大的白茶花迎風盛開,
潔白如雪,十分豔麗可愛。
鼎湖山慶雲寺的這棵白茶花已經被
記載入《廣東森林》一書,
被列入全省珍貴古樹名木之中。
寒冬季節
正是欣賞白茶的好時候
白茶花迎風而立
潔白如雪,豔麗可愛
淡淡的微香襲來,沁人心脾
大家可不要錯過嘍!
以上照片攝於近期,分享自攝影師VV
鼎湖山從古至今都致力於
保護山林樹木不被毀壞,
故肇慶市內很多最古老的樹木
都來自鼎湖山,如:
385年的風和雨,
14萬多個白天與黑夜,
在她眼裡或許只有日月星辰,
雖歷盡劫難,
卻在涅槃重生後大放異彩!
明崇禎六年(1633年)
鼎湖山第二開山祖——在犙禪師
建造了蓮花庵(即慶雲寺)的同時
親手種下了一株潔白無瑕
代表純真無邪的
白茶花
這株白茶花現在慶雲寺茶花閣內,
雖說她已有385歲的高齡,
主幹日漸枯乾,
但旁邊的側枝生長十分茂盛,
一如待字的少女,
純潔雪白,天真爛漫,略帶羞澀。
清鹹豐十年(1860年)、
民國五年(1916年),
慶雲寺兩度遭火災,
白茶花也被火燒毀了,
然而不久後,在樹頭地方,
老樹奇蹟般的長處新芽,死而復生,
慶雲寺的僧人都說這棵樹充滿了靈氣,
成為了慶雲寺的「鎮寺之寶」。
如今,慶雲寺對這株「鎮寺之寶」十分重視,
邀請專家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
具體的養護措施,
專門安排人手對白茶花進行施肥、
除草和養護。
在慶雲寺僧人的照料下,
白茶花在主莖靠近樹頭的位置
又長出了兩根新的側枝,
已經高兩米多,近年來已經數次開花,
現時正值開花時,
10多朵小碗口大的白茶花迎風盛開,
潔白如雪,十分豔麗可愛。
鼎湖山慶雲寺的這棵白茶花已經被
記載入《廣東森林》一書,
被列入全省珍貴古樹名木之中。
寒冬季節
正是欣賞白茶的好時候
白茶花迎風而立
潔白如雪,豔麗可愛
淡淡的微香襲來,沁人心脾
大家可不要錯過嘍!
以上照片攝於近期,分享自攝影師VV
鼎湖山從古至今都致力於
保護山林樹木不被毀壞,
故肇慶市內很多最古老的樹木
都來自鼎湖山,如:
鼎湖山躍龍庵內的雞蛋花與枳椇,樹齡逾470年;
慶雲寺藝園花園前有兩棵龍眼樹,樹齡逾400年;
慶雲寺右側庭院中有兩棵梅,樹齡逾400年;
白雲寺門外及右側院內有兩棵白欖,樹齡逾400年……
由此可知,
堪稱「原始森林」的鼎湖山
有著400多年的樹木歷史,
那麼,古人是如何保護這片廣袤的森林呢?
刻錄在案的碑記可見一斑:
最早宣示禁伐的碑記
《在犙和尚禁伐樹木碑》
康熙癸亥年臘月望日(陰曆1683年12月15日),犙道人筆示
在犙和尚建蓮花庵後與常住僧人在寺院周圍種上松樹、杉樹等。五十多年樹木成林,有村民陳廷賓借墳冒認為自己祖先的山墳,佔據並盜伐松樹。故在犙和尚立此碑記,可見在犙和尚為了保護樹木免遭砍伐和為了保護寺剎周圍環境而作鬥爭的堅定信念。
廣東第一張寺廟「地契」
《清政府禁伐樹木碑》
光緒十九年(1893年)八月初八日示
光緒十九年,下黃崗白石村民梁榮旦,硬認飛水潭處林木是梁家自植,進而強行砍伐,並與慶雲寺僧人互相控告,爭奪飛水潭處林木的所有權。官司由地方打到肇慶府衙,然知府與道臺查明真相,還林於慶雲寺。
慶雲寺打贏了官司,並獲準刻石曉喻(大告天下)「禁伐鼎湖山範圍內的樹木」。這個明確鼎湖山範圍的樹木為慶雲寺所屬的碑刻,實實屬屬廣東第一張寺廟「地契」!
左邊為清朝碑刻,右邊為民國碑刻
如今,人民素質日益提高,政府護林手段持續,鼎湖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在生態旅遊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了完美的融合,將來,我們要把保護森林的使命繼續傳承,永保鼎湖山長盛不衰。
圖|許慶彬
來源:星湖美美
由此可知,
堪稱「原始森林」的鼎湖山
有著400多年的樹木歷史,
那麼,古人是如何保護這片廣袤的森林呢?
刻錄在案的碑記可見一斑:
《在犙和尚禁伐樹木碑》
康熙癸亥年臘月望日(陰曆1683年12月15日),犙道人筆示
在犙和尚建蓮花庵後與常住僧人在寺院周圍種上松樹、杉樹等。五十多年樹木成林,有村民陳廷賓借墳冒認為自己祖先的山墳,佔據並盜伐松樹。故在犙和尚立此碑記,可見在犙和尚為了保護樹木免遭砍伐和為了保護寺剎周圍環境而作鬥爭的堅定信念。
《清政府禁伐樹木碑》
光緒十九年(1893年)八月初八日示
光緒十九年,下黃崗白石村民梁榮旦,硬認飛水潭處林木是梁家自植,進而強行砍伐,並與慶雲寺僧人互相控告,爭奪飛水潭處林木的所有權。官司由地方打到肇慶府衙,然知府與道臺查明真相,還林於慶雲寺。
慶雲寺打贏了官司,並獲準刻石曉喻(大告天下)「禁伐鼎湖山範圍內的樹木」。這個明確鼎湖山範圍的樹木為慶雲寺所屬的碑刻,實實屬屬廣東第一張寺廟「地契」!
左邊為清朝碑刻,右邊為民國碑刻
如今,人民素質日益提高,政府護林手段持續,鼎湖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在生態旅遊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了完美的融合,將來,我們要把保護森林的使命繼續傳承,永保鼎湖山長盛不衰。
圖|許慶彬
來源:星湖美美
天天猛料免費送到你手中!
廣告合作:13415784582
↓↓↓更多肇慶本地猛料點擊閱讀原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