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 21: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華夏 曾江
字號內容摘要:目前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在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進行改革?就以上問題,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曾芳。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當前我國正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自2014年,中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全面進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這將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推進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目前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在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進行改革?就以上問題,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曾芳。
中國社會科學網:您認為,當前我國中醫藥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存在哪些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曾芳:當前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推進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但在規模化培養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探索改革培養模式加以解決。
第一,中醫思維弱化與中醫技能退化突出。大部分規培基地過於強化西醫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對中醫臨床思維的培養和中醫技能的訓練嚴重不足。
第二,導師指導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師承是中醫臨床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三年培養中,規培佔33個月,其中包括24個月通科輪轉。這使得研究生在至少24個月內不能得到導師的有效指導,導師對學生的培養流於形式。
第三,規培基地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各規培基地不僅要接納社會規培生,接納參加規培的研究生,還要接納本科實習生和進修醫生。本就數量不足的規培基地處於超負荷運轉,醫生多於病人的情形比比皆是,規培的質量令人堪憂。
中國社會科學網:對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提出什麼具體建議?
曾芳: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同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全國中醫藥大會在北京召開;12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下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在59條重點任務中提出「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在61條中提出「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在64條中提出「完善中醫醫師規範化培訓模式」。《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發布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的召開,為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我建議以學制三年、6個學期的標準,重新設置各階段培養任務,構建中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1+2+3」模式。具體包括:1個學期的中醫經典集中強化學習;2個學期的跟師學習,強化中醫臨床思維;3個學期的臨床培訓,強化臨床基礎和專科技能。
第一,構建「通」「專」並重的中醫經典課程體系。首先,在培養計劃中單獨設立1個學期集中強化中醫經典理論學習,構建以中醫四大經典為主的「通識經典課程」,突出學科專業特色的「專科經典課程」的中醫經典課程體系。其次,改革完善考評機制,以一年一次的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為抓手,以考促學,引導學生養成「重經典、懂經典、用經典」的學習和實踐習慣。
第二,夯實「師承」與「院校」相融合的培養模式。設立2個學期跟師學習,通過專科跟診、床旁教學、技藝實踐等形式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中醫臨床思維和能力技藝訓練。具體可通過優化導師遴選和考核方案、單設教學門診、教學病床等,確保「師承」教育的質量;通過跟診日記、學習心得、技能測試等方式,加強跟師學習階段的過程管理和考核。
第三,構建「規範」與「個性」相融合的教育體系。繼續保留3學期規範化培訓,使學生在通科輪轉中掌握處理臨床各科室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規律和方法,同時新設置2學期跟師學習,使學生在師承跟師中掌握獨具特色的專科技藝,實現以「標準化」為特徵的醫教協同規培訓練與以「個性化」為特徵的跟師訓練相結合。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華夏 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