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鄉野裡的小苗已經悄悄長大。隨著疫情的好轉,在全國復工復產的浪潮下,團常州市委發動青年團員,組建了青年突擊隊,在各條戰線上力爭上遊,「要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
目前,團常州市委在全市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點領域中組建了56支青年突擊隊,696名團員青年在產業項目、工業生產、科技攻關、投資服務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在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團市委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體系優勢,廣泛動員各級青年突擊隊參與做好企業復工工作,進一步幫助企業有序恢復生產。
在每一個角落裡,都閃耀著常州青年們最鮮活的青春戰「疫」力量。
第一維:「青」力親為 保重大項目開工
「這些天,吃住就都在工地了,要把疫情耽擱的工期搶回來!」忙碌了一整天的王衛永說。
王衛永是江蘇省恆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項目經理,他的另一個身份則是恆立液壓系統擴建項目青年突擊隊隊長。按照常州市重點項目建設要求,公司自2018年就開始規劃年產5000套液壓系統項目,為此組建的恆立液壓系統擴建項目青年突擊隊一直衝在建設的最前列。
企業復工復產以來,他每天早早趕到施工現場,以便與施工單位適時進行溝通,他和其他施工人員每天都在工地待到很晚。倒排工期、增派人手、加班加點,整整兩個月的堅守,同事都笑說王經理已經把工地當成自己的家了。
當前,常州各行業共有56支青年突擊隊。青年突擊隊的旗幟在一線飄揚,彰顯了新時代擔當。
常州市稅務局「青緣惠企突擊隊」在第一階段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外貿出口,保障重點企業退稅。2020年一季度累計為出口企業在線辦理出口退(免)稅單證共計2928份,辦理退稅金額達32億元,惠及出口企業4066戶。
常州行動網路工匠青年突擊隊已完成「名片工程」全量5G站點需求推送,完成44個景區高速宏站方案會審,完成芳茂山服務區、奔牛機場、恐龍園、淹城、常州客運站等室分場景現場查勘與5G設計方案制訂。測試優化方面,已完成名片場景2輪感知測試及2輪儀表測試,通過參數優化、現場天面優化調整等手段完成154處黑點問題閉環,解決率95.36%。
第二維:「青」注全力 紓困滯銷見成效
「受這次疫情影響,物流和消費都受到管控限制,8萬株蝴蝶蘭正值盛放期,沒什麼銷路。」來自臺灣的「蝴蝶蘭」小哥李立傑非常著急。
得知這個消息後,經由團市委多方聯繫,常州市青聯委員、香樟大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原疆電子商務公司董事長徐田迅速帶領公司的5人直播團隊趕到這位青年臺商身邊。依靠成熟的現場運作,並以女主播「李佳琦式」的賣力吆喝加持,短短一個小時內,就吸引了2468人在線觀看,並產生銷售額9324元,花式「雲賣花」初見成效。
這不是徐田第一次參與「愛心助農」行動。此前,他與團隊成員僅僅利用5天時間便成功開發上線了「分享常州」同城電商平臺,重點推送城市周邊農戶滯銷農產品,滿足了市民安全「零接觸」在家買菜的需求。上線當日即銷售蔬菜2600斤。目前在線銷售的品類超過150種,累計幫助滯銷農戶100餘戶。截至目前,該平臺累計登錄的市民超過了20萬人次,配送市民家庭1萬多戶。
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農產品滯銷的難題正在緩解。團市委、市青年聯合會共同發起「青春戰疫愛心助農」行動仍在繼續,走到田間地頭,走進種植大棚,走往農戶家中,對接專業合作社和農產品銷售企業,市青聯委員們充分發揮了「青聯帶貨」作用,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模式,通過網絡渠道實力助銷,為農戶解燃眉之急。
常州凌家塘商貿有限公司的許韜與團隊推出萬家鮮線上銷售微信小程序,面向普通用戶開放,每天更新上架菜品。同時,不斷優化配送方式,確保每天送貨不低於500單。
此外,團常州市委還與美團外賣等平臺合作,助力上田草莓園等多個種植基地線上售賣。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常州共青團已累計為80餘農戶銷售芋頭、蘆蒿、蓮藕、青菜等滯銷蔬菜24.2噸,雞蛋1.26萬餘枚,雞1.2萬餘只,大閘蟹6000斤,大米7600餘斤。
第三維:「青」囊相助 企業復工加速度
單奕是常州市青聯委員、江蘇湃亭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合伙人。
作為資深法律人,單奕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專業知識為復工復產的企業做點實事。一天,她接到諮詢電話,電話裡的聲音傳遞出些許焦慮:「我們公司今年因為疫情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財務吃緊,您看看法律政策上有沒有可以減免我們廠房租金之類的規定?」聽到答覆後,諮詢者總算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通過各方聯繫,在深入了解各企業的相關法律需求後,單奕迅速行動,參與了省青聯應對疫情法律服務組,並組織帶領所在律所的律師,24小時向常州本地復工企業宣傳和解讀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並向所有客戶免費發送編寫的復工相關法律指引。此外,她還與同事精心製作了《一圖看懂疫情期間法律問題》系列圖片解答和防疫物資類詐騙案報案指南,簡明易懂。
復工復產如火如荼,常州市青聯委員在團市委、市青年聯合會號召下迅速行動,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和廣泛聯絡優勢,積極助力企業高效復工。政策宣傳、一線調度、物資代購、銀企對接,青聯委員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生力軍作用,為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
長江龍城科技有限公司劉龍才始終奮戰一線,目前,他所在的常州科教城園區規上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端人才項目企業均已復工,小微企業的復工率達100%;常州市資本市場協會潘泰在得知復工面臨口罩緊缺的問題後,第一時間組織對接,幫助部分企業解決了口罩難題;太平洋壽險常州分公司張滇從金融保險從業者的職責出發,帶領武進區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團隊聽從統一安排,解決群眾燃眉之急,累計接聽、答覆諮詢電話359件,預約辦理業務95件,受理評定申請27件,按時完成待遇發放2060筆,發放金額241萬元。
第四維:「青」心傾情 職工家庭無憂慮
今年的寒假,對於就讀於常州大學的黃思玉來說,顯得尤為漫長。
「之前每天就按部就班地上網課,自己的時間突然變多了,人也變得有點空虛。」正當黃思玉苦惱之際,她偶然得知團市委、市學聯在全市開展的「戰疫有我青春常在」居家青少年守護計劃活動正在招募大學生志願者,便自願報名加入了這個「最強家教天團」。
有過豐富的家教和支教經驗的「黃老師」在首次面對她的結對「學生」時,卻意外遭遇了一次「滑鐵盧」。「第一次溝通,小姑娘就對我採取了『三拒絕』戰略:拒絕回信、拒絕說話、拒絕視頻,打得我措手不及。」不過,黃思玉很快就冷靜下來,決定更加細緻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這才慢慢打破了僵局。在不間斷的溝通與教學中,黃思玉收穫了一段意義頗豐的經歷。
正值全面復工復產之際,「戰疫有我青春常在」居家青少年守護計劃活動共有575名雙職工家庭未成年子女與大學生志願者成功結對。來自常州大學、江蘇理工學院、常州工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等高校的志願者「小老師」們,每天為結對孩子提供1-2小時在線服務,主要包括課業輔導、心理支持與心理疏導以及興趣愛好培養等。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志願者們的小善終匯成大愛。
防疫復工,青年先行。「常州共青團緊緊圍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部署,廣泛發動各級團組織和青年組織迅速行動、各展所能,整合各類資源,組織青年突擊隊開展愛心助農、實力助企、幫扶解憂,在推動有序復工中彰顯常州青年擔當。」共青團常州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