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藝術品交易中的典故

2020-12-14 人美renmei

中國古代文人在作詩寫文章時,極擅長運用典故,所謂「不學詩,無以言」,不用典故,就很難寫出好詩文。時至晚明,典故有了新用途,被廣泛用於藝術品交易記錄中,成為一種較為通行的言辭表達方式。

這些典故應用於藝術品交易的多個環節,如交易品種中贗品與仿作的「贗鼎」「買王得羊」,交易行為中的「換鵝書」「據舷之索」「米顛狡獪」,交易價格的「十五城」,交易結果的「延津劍合」。

典故的使用既豐富了語言表達內涵,也體現出晚明文人的諸多心理狀態。那麼,「贗鼎」「買王得羊」是什麼意思?又指哪些雅化的藝術品交易行為?

「周丹泉造」銘 景德鎮窯嬌黃釉直耳饕餮鼎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就具體用典之處來看,主要見於交易品種中的偽品,「贗鼎」「買王得羊」兩個典故較為常見。但典故的指代一般僅佔交易品種中的一小部分,並不能涵蓋全部。

贗鼎一詞源於戰國時代,《韓非子·說林下》:「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贗往,齊人曰:『贗也。』魯人曰:『真也。』」後以「贗鼎」指仿造或偽託之物。晚明時期,「贗鼎」泛指一切藝術贗品,不論是古器物還是書畫捲軸。萬曆至崇禎年間李日華(1565—1635)的《味水軒日記》有記錄:「十二月四日······近來市賈所售墨跡,多從法帖中雙鉤,而鑑家所刻法帖,又多從摹本上石,展轉玄幻,幾於罔兩問影。不謂太僕爾時已盛行贗鼎也。」這裡就把質量較差的書法法帖稱為「贗鼎」。

李日華另記一事,與他人物物交換,以陸柬之《蘭亭詩》換得二「贗鼎」,如其言:「陸柬之《蘭亭詩》,馮真實先生物。長公權奇質錢予家,向留清樾堂中,殆十餘稔矣。一日權奇強力取去,僅償餘二贗鼎。」這裡的「二贗鼎」並無具體清晰描述,可能是器物,也或許是兩幅書畫偽作。不過,李日華明知是「二贗鼎」,也拿陸柬之《蘭亭詩》與之交換,該「二贗鼎」應為贗品中的佳作。

明 杜堇 《古賢詩意圖》之《右軍以書換鵝圖》 紙本水墨 28cm×1079.5cm 故宮博物院藏

一般而言,贗鼎冒名頂替,以次充好,要價一般要低於真品實價,往往更容易成交。明代文人有「贗鼎易售」之語,形象地體現了贗品的這一特徵。姜紹書《韻石齋筆談》中有《定窯鼎記》一文,其傳奇經歷可成為「贗鼎易售」生動案例。

萬曆年間,昆陵唐太常(應為太常寺官員)凝庵購得一定窯瓷鼎,吳門周丹泉見過此鼎,憑目識心記做了一仿品。大約萬曆末年,真贗兩鼎俱歸徽州古董商人王越石。真鼎後來不慎墮地而裂,獨餘贗鼎。天啟到崇禎初年的十餘年間,贗鼎被王越石反覆倒買倒賣,「十餘年間,旋質旋贖,紛如舉棋」。他將一件瓷器「旋質旋贖」,從中不斷得利,可見手段之「高明」,也充分詮釋了「贗鼎易售」的規律。晚明之後,贗鼎一詞被更廣泛地用於藝術偽品,如民國初年潘六如有《贗鼎錄》一書,直接以「贗鼎」命名,記錄其經手賣出買入新仿鑄作贗品。

清 華冠 《米芾題詩圖軸》 紙本設色 124cm×43cm 無錫博物館藏

買王得羊,「王」指王獻之,「羊」指南朝宋書法家羊欣。字面意思為,指想買王獻之的書法,卻得到了羊欣的字。該典故出自唐代張懷瓘《書斷》:「沈約云:『敬元尤善於隸書,子敬之後可以獨步。』時人云:『買王得羊,不失所望。』今大令書中風神怯者,往往是羊也。」張懷瓘此語表明,標名王獻之的書法作品,其中「風神怯者」是羊欣所作。雖然羊欣的字不及王獻之,但也是知名書法家,得之同樣不易,有「不失所望」之感。

不同於「贗鼎」,「買王得羊」特指仿作,而且在交易的過程中為購藏者知曉,一般仍用於書法,少見於其他藝術品類。在談到北宋《淳化閣帖》真品極難得時,董其昌有題跋云:「《淳化閣帖》宋時已如星鳳,今海內止傳一本······閣帖之支甚多,世亦無復存。惟泉州較祖本稍復,而摹鐫為瀟灑有生氣。『買王得羊,不失所望』,謂是耶。」該語表示,晚明泉州地區的所刻印之《淳化閣帖》雖不及北宋真品,也能差強人意。

元 趙孟 《玄妙觀重修三清殿記》(局部) 紙本水墨 35.8cm×283.8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不僅古代墨跡法帖難得真品,即使晚明當朝一流名家的作品也難得真跡,當時董其昌的書法作品就是這樣。趙左專以仿寫董其昌書法為能事,《無聲詩史》載:「字文度,雲間人······流傳董(其昌)跡,頗有出文度手者,兩君頡頏藝苑,政猶魯衛,若董畫而出於文度。縱非床頭捉刀人,亦所謂『買王得羊』也。」

「贗鼎」「買王得羊」兩典故被晚明文人頻繁使用,表明晚明的藝術品市場上流通著大量的藝術贗作與仿作。繼宋代之後,晚明成為藝術品作偽的另一高峰期。以幾本藝術品鑑類書為例,相較早期綜合類藝術品鑑書,如《洞天清錄》(南宋理宗時期趙希鵠所作)、《格古要論》(明初曹昭,成書於洪武二十年,即1387年)、《新增格古要論》(明中期王佐,書成於天順三年,即1459年),晚明該類書籍中的偽作明顯增多:《清秘藏》(張應文約1524—1585,應在萬曆十三年即1585年之前成書)增加「敘臨摹名手」條目;《考槃餘事》(屠隆,成書於1590年)中有「古今帖辨」「贗帖」;《燕閒清賞》(《遵生八箋》中一箋,高濂,成書約1591年)增加了「新舊銅器辨正」「新鑄偽造」「論帖真偽紙墨辨正」「畫家鑑賞真偽雜說」「古琴新琴之辨」等條目;《長物志》(文震亨,成書於1621年)中也有「古今帖辨」。

明末張宏《博古圖》中古董商人在收購書畫、古董,美國俄亥俄州奧柏林學院藏。

以上諸多新增條目皆指向一個品類——贗品。彼時的作偽十分猖獗,甚至成為市場不可缺少之環節。「贗鼎」「買王得羊」表現出晚明文人對於藝術品偽作與仿作的接納態度,他們以平和、審美的心態待之,如李日華所說:「餘直謂真偽平等,但悅目即為姝耳。」

本文節選自《中國美術》2020年第6期

《晚明藝術品交易過程中的典故使用》

相關焦點

  • 虛假的盛世中,晚明文人為什麼喜歡收藏,只因官場風行
    虛假的盛世中,晚明文人為什麼喜歡收藏,只因官場風行晚明社會腐朽黑暗,官員貪瀆,民不聊生,但整個社會奢靡攀比之風盛行,特別是在文人集團中,虛假盛世裡,有許多讀書人喜歡收藏文玩字畫,蔚然成風。其一,做官不易,很多讀書人經歷十年寒窗之苦,在科舉考試一途上算是取得成功,但是卻被官場黑暗所坑害,難免捲入到政治旋渦之中,因此有很多人很不容易進入到官場,卻被種種勢力博弈中早早辭官。這些辭官的讀書人雖身在江湖,卻想著廟堂之上,因此不會過上耕讀傳家的生活。餘生通過字畫、古玩藝術品等自娛自樂,因此收藏是其不可多得的意趣所在。
  • 胡騫:藝術品交易中重大誤解的適用研究
    藝術品交易行規體現了藝術品交易信息保密的需要。藝術品交易中的買賣雙方不僅是合同的當事人,同時也是藝術品收藏者。但是,正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對於同一件藝術品,不同的收藏家對其價值的認識可能是千差萬別的,所以才會有"打眼"和"撿漏"的頻繁發生。在藝術品交易中花很少的錢買到很值錢的真品,即所謂的"撿漏",花高價買了很便宜的東西或假貨,即所謂的"打眼",兩者在藝術品交易中均屬常態,同時也體現出了藝術品交易中存在的樂趣與風險。
  • 疫情促使藝術品交易在線化
    【歐洲時報凱文編譯】受新冠疫情和禁足措施影響,全球範圍內藝術品收藏領域出現新變化:在線交易大幅增加。超過半數的收藏者認為,藝術品交易數位化將成為永久性趨勢,不過同時也有近半數收藏者表示,他們仍然更願意去畫廊和拍賣行。
  • 九鼎經典拍賣:創新藝術品交易方式 推動藝術品資產化發展
    目前股市、樓市、現代藝術品市場低迷,我國的文物藝術品市場國際化進程略有停滯,在各種因素的疊加下,具有持續增值價值的古代文物藝術品將成為藝術文化市場主動力。毋庸置疑,要對藝術品進行消費,必然會產生相應的交易活動,交易是藝術品從生產者、銷售者流轉到消費者必要的流程、媒介、手段,在藝術品資產化的條件背景下,創新的藝術品交易模式能夠更加吸引投資者的關注,也更受消費者歡迎。
  • 高端藝術品交易業態:「狼」真的來了
    ◆ 方翔  佳士得,本周再次成為了藝術品市場的關鍵詞。其執行長墨菲的上海之行,不僅懷揣著對於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憧憬,更是帶來了高端藝術品交易等新業態。  高端藝術品交易絕對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僅僅是買賣之間的關係,更是傳統服務業的升級。
  • 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開幕,阿里雲上會展平臺打造藝術品在線交易
    10月16-11月15日,為期一個月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將圍繞「全球藝場,上海時間」主題展開,緊抓國際藝術品交易窗口期,乘上數字經濟東風,全面打開全球藝術品交易「上海時間」,讓上海這座摩登都市引領藝術風向標。
  • 互融雲 區塊鏈藝術品交易平臺解決方案:引領全球藝術品進入區塊鏈...
    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投資與藝術品投資又都同屬「另類投資」,因此,互融雲將其兩相結合,打造區塊鏈藝術品交易平臺解決方案,以技術手段解決傳統藝術品交易平臺痛點問題,多元化結合優創新業態。互融雲區塊鏈藝術品交易平臺是基於區塊鏈打造的一款集版權登記、版權存證、版權投資、版權交易為一體的一站式智能服務平臺。該平臺主要解決了藝術品創作者的藝術品存證難、維權難、變現難的問題。
  • 九鼎經典拍賣:創新藝術品交易方式 推動藝術品資產化發展_綜合...
    除此之外,九鼎經典在線拍賣平臺首創「確真+估值+承保+確權」的藝術品財產化運營模式,為解決藝術品線上交易難題提供了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九鼎經典推動藝術品資產化發展,通過C2C交易模式不僅促進藝術品市場流通,還增加就業,可迅猛激發億萬民眾的消費能力。
  • 藝創藝術品商城創造藝術線上交易新模式
    那麼,熱愛藝術品的你,是不是也曾想過,有一天,藝術品也可以像商品一樣在網上自由交易,您可以更直觀的比較篩選。是的,正因為您的期待,藝創藝術品商城,來了。藝創藝術品商城 供圖藝創藝術品商城,公司資本雄厚,規模巨大,在電子商務方面有十分突出的經驗。自藝創藝術品商城成立以來,公司十分重視,先後多次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 藝術品交易平臺這麼多,為何大眾收藏仍難推動
    近幾年因為藝術品市場的融合發展特點越來越明顯,尤其是藝術品的金融屬性讓這個行業的發展與動向一直備受關注。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理念的提出,新媒體的勃然興起,各個行業都開始奮力想要闖入電子商務的賽道中,各類電商平臺得到迅猛發展。
  • 「全美聯」藝術品交易模式夭折 亟須第三方保險
    2011年12月,文化部也發布了《文化部關於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實貫徹執行國務院發布的《決定》,禁止藝術品經營單位將藝術品權益拆分為均等份額公開發行,將藝術品按照標準化交易單位持續掛牌交易等。藝術品市場的根基還是藝術品本身,在面對日益紛繁的熱錢時,人們還是要睜大眼睛,學會分辨。本期刊發的文章,正是對一種藝術品交易方式創新進行的分析,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幫助。
  • 藝術品線上交易升溫,南京企業集體站在「風口」
    「2020年,線上藝術品交易的各種數據,可能會比預期的更大。」在這個行業布局已久的南京丙希文化CEO唐希文說。坐落於江北新區研創園的丙希文化,是一家專注於藝術品線上租賃和交易的文化企業。「線上交易的藝術品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藝術品的價格有一定的區間。
  • 拍賣行業自救 百家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參與在線交易
    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記者 應妮)百家文物藝術品經營機構共同參與的國際大型網絡交易活動「春雷乍響·全球網絡迎春拍賣銷售」22日正式啟動。這是國內自疫情爆發、藝術品行業出現停滯以來,體量最大、範圍最廣的一次網絡交易會。
  • 藝術品線上交易時代已經到來?廣東匯縱這家公司率先起跑
    受全球金融市場動蕩與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藝術品市場的下行態勢正不斷加劇。對此,畫廊、拍賣、藝博會等傳統業態紛紛通過與第三方拍賣平臺合作或自建網絡拍賣平臺等方式,開始將部分線下業務轉向線上,催生出了新一輪藝術品線上交易的熱潮。廣東匯縱便在這股熱潮中誕生了。
  • ...藝術品交易月落幕,「三箭齊發」的壓軸組合大戲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展開,形成國際級展覽展銷齊發生,聚焦全球「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伴隨它們的閉幕,為期一個月的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也正式落幕。三場博覽會分別在徐匯濱江的西岸藝術中心、上海展覽中心、上海世貿商城展覽館舉行,它們合力掀起了本屆交易月的熱浪,也為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交出了三張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 阿里雲上會展平臺助力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煥發數字經濟新動能
    10月16-11月15日,為期一個月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將圍繞「全球藝場,上海時間」主題展開,緊抓國際藝術品交易窗口期,乘上數字經濟東風,全面打開全球藝術品交易「上海時間」,讓上海這座摩登都市引領藝術風向標。
  • 西安福元藝術品收藏有限公司藝術品投資門道
    「藝術品投資正是時機。」溫州大學教授、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溫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蔡貽象表示,30年前,中國人解決剛需,所以關注的都是吃、住、行產業,現在逐步進入軟需的階段,即旅遊、養老、養生,還有廣泛意義上的娛樂休閒產業。當前,藝術品投融資的解決之道就是要尋找金融和藝術品對接的全新方式,讓新的科技、新的方法促進藝術品產業發展,更好地為文化產業服務。
  • 藝創藝術品商城——值得信賴的線上藝術品投資平臺
    近年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藝術品收藏交易行業逐漸走進人們視野,成為人人追捧的熱門行業之一;藝術品收藏,,是靈魂深處的交流,是個人眼界認知的體現,是人們精神文化消費主力,同時也是傳統文化與工藝的特殊物質載體。
  • 上海邁向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又添砝碼,上海國際古書博覽會明年...
    從2012年至今,上海的藝術品交易以每年9%到17%的增長率領跑全國。浦江兩岸成規模的美術館、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展、全世界藝術家群體的自然集聚、國內外知名拍賣行的穩定客戶、長三角高淨值人群的匯聚……上海已具備國際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先決條件,形成千億級藝術品產業規模,邁向下一個世界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指日可待。
  • 如何看待藝術品市場數據?
    具體來說,第一,由於藝術品市場上「家鄉偏好」(Homebias)的普遍存在,同一作者的同一件作品在不同地點的交割能力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就是說,藝術品的交易價往往隨交易地點的不同而不同,並不符合經濟學中的「一價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