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旭,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沈玲/圖)
全文共4146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微信號:nanfangzhoumo
2016年11月12日,周六。在四川崇州的胡中秋接到八一飛行表演隊的電話:餘旭受傷了。
他們的女兒,全國僅有的四名殲-10女飛行員,餘旭上尉「出事了」。
在天津微寒的夜裡,他們知道了女兒「受傷」再也不能回來。女兒成為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中隊長、空軍二級飛行員,讓餘德俊夫婦心中一直充盈著驕傲和自豪。一周前餘旭在珠海航展擔任招飛大使,出事前一晚還跟他們打電話拉家常。
這一場生死離別來得太突然,完全無法承受。
女兒在空勤宿舍樓的臥室床上,放著一個布娃娃,那擺放的姿態,好像主人隨時都會回來,床上還殘存著女兒睡過的氣息。30年來的歡聲笑語,30年來的親情往事以及滿屋女兒留下的物品,讓兩人悲痛欲絕,徹夜難眠。
「沈阿姨,照顧好身體,勿要操勞」「晚安」
11月5日晚,餘旭對沈玲道過晚安後才休息,這是餘旭發給沈玲的最後一句語音。
原廣州軍區空軍攝影幹事沈玲今年剛到珠海航展現場,餘旭就與她熱情相擁。「沈阿姨,您怎麼來了呀,您不是退休了嗎?」「我要給你拍照片呀!」
沈玲和數萬觀眾一起觀看餘旭和隊友們精彩的飛行表演,她們每一次飛行,都在追求身體的極限、戰機性能的極限。
沈玲很後悔,11月7日那天餘旭離開珠海時沒有見上面,因而在微信裡留信:我想為你送行,來晚了,你已在飛機上,我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祝一路順風。
11月12日中午,沈玲接到空軍發言人申進科的微信:把您手裡有關餘旭同志的照片儘快找出來,發給我。
她心頭一緊。
她們結識於2009年,作為空軍攝影師,沈玲和年輕的女飛行員們成了忘年交,沈玲的印象裡,餘旭是一個面帶微笑,秀氣文靜的女孩,每次見面都會甜甜地喊一聲「沈阿姨」。「餘旭性格內斂,給人感覺像是鄰家女孩一般,她不是一個大大咧咧、個性張揚的姑娘。」沈玲對南方周末說。
11月12日,沈玲以最快的速度挑選餘旭的照片,當看到屏幕上出現一張照片時,不由地失聲痛哭起來——《解放軍畫報》將2014年珠海航展時她拍攝的一張餘旭的照片用作封面,餘旭曾激動地說:「這張照片帥氣,我也很喜歡。」
沈玲連夜在朋友圈裡發出了一段紀念文字和多張圖片:我想再和你擁抱,卻只能用鏡頭為你送行!這段文字通過網絡流傳到千家萬戶,點擊超過500萬。
餘旭的微信朋友圈裡,最後一條微信是祝福中國空軍11月11日生日快樂。
11月11日,這一天是周五,當餘旭踏上開往訓練基地的班車時,碰到已經轉業的空軍某師原宣傳科科長朱長義,班車司機清楚記得他和餘旭的簡短對話:「周末怎麼不休息?」「明天有訓練任務。」
空軍67歲生日一過,八一表演隊就開始了訓練。有些飛行動作不但對技術要求高,這還是個體力活。這意味著一旦出現意外情況,留給飛行員修正或進行其他處理的時間極少,這對飛行員來說是很大的考驗。
八一飛行表演隊原參謀長郭福勇打了個比方:整套動作下來,相當於在28分鐘裡搬了11噸的東西,每分鐘搬近800斤,汗水流到眼眉根本沒有時間去擦,只能用眼皮使勁眨一下,對飛行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很高。他還介紹,當載荷量很大的時候,由於血液向下肢轉移,大腦供血不足,普通人會出現雙眼發黑甚至暈厥等症狀。
2016年11月12日下午,當祝福空軍11月11日生日的信息還在朋友圈裡不斷傳播時,「女飛行員餘旭犧牲」的消息開始在網絡上蔓延。
網絡大V、媒體記者、軍人、老師同學、親戚朋友撰文悼念,她曾就讀的中學召開紀念大會,她成長的城市市民在廣場擺放花籃。
一條條網友留言發自肺腑,「如果餘旭展示了國家力量,她為空軍勝利做出了努力,那麼即便生死皆在和平,她依然毫無疑問是個英雄。」「你的犧牲是為後人指路,所以你是一盞常明的探照燈。永遠活在空軍的光榮榜上!」……
英國紅箭飛行表演隊發推紀念,泰國空軍致函哀悼,德國媒體發文為她的離世惋惜。連日來,紐西蘭、義大利、巴基斯坦等國空軍致函致電中國空軍外事部門,向餘旭致以誠摯哀悼。
普通網民則自發獻花點蠟。來自「空軍發布」的消息稱,截至15日晚間,「為餘旭網上靈堂『獻花』的網友已達千萬」。這是她30歲的人生中第六次走進「空軍發布」,此前的發布都與飛行有關,這一次,則與榮譽握手,她「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很少有人知道,餘旭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沈玲/圖)
上一次餘旭登上南方周末,是2014年11月14日,她28歲。餘旭和記者交流時說,「要想飛得更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想成為一名飛行員,想成為一名軍人,讓會跳孔雀舞的餘旭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欲望」。餘旭剪掉了長發,丟掉了毛絨娃娃,2012年7月29日,她駕駛殲-10戰鬥機轟然飛起、翩然落地,成為中國首位殲-10女飛行員,這也是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駕馭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
自從女飛行員2009年第一次公開亮相,許多記者就認真地保存著她們精彩表演和接受採訪的照片和視頻,女飛行員們在媒體的見證下成長。
2014年11月11日上午,在第10屆中國航展的飛行表演上,女飛行員駕駛殲-10戰鬥機在機距不過1米的「魔鬼編隊」中俯衝、轉彎、躍升、翻滾,引來翹首的觀眾們爆發出一陣陣的驚嘆。
所有觀眾的翹首,不僅只是觀看驚險的「空中橫滾」「倒掛金鐘」,還因為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終於在沉寂五年後,駕馭著國產第三代戰機出現在珠海航展上。
她們是中國空軍首次按照「兩年半的飛行基礎訓練+一年半的飛行訓練」的方式培訓的女飛行員。因為缺乏完整的模式,培養一名女飛行員所花費的精力是男飛行員的2到3倍。
「鮮花和掌聲是需要實力的,而不只是給你這麼一個稱號。」
2010年,包括餘旭在內的16名女殲擊機飛行員登上春晚舞臺,參與表演了《我心飛翔》的節目。餘旭後來笑稱,沒想到這一分鐘的節目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
從原來的35人到後來的16人「女飛行學員」,再到最後的4人成長為「殲-10女飛行員」,這一路都貫穿著「淘汰」二字。
28個月的基礎教育訓練中,6人淘汰;6個月的初教機訓練後,7人停飛;10個月的高教機訓練裡,又有6人離開……4名姑娘一接觸三代機就被告知「對女同志是前所未有的考驗」。訓練時,男飛行員跑幾圈她們也跑幾圈,旋梯、滾輪和地轉練習也不能落後。她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本,密密麻麻地寫滿要領,一有空就拿出來學習。
千裡挑一的「女飛行員」餘旭,與何曉莉、陶佳莉、盛懿緋一起,經歷了二代機、三代機和表演機改裝,平均飛行時間達到800小時。
餘旭在飛行中遇到過發動機氣喘,曾在100到120米的高度準備著陸時遭遇「撞鳥」,「那隻鳥還挺大,整個座艙全是血,第一次感覺到生命挺脆弱的。」
在2014年珠海航展時,沈玲再次見到的餘旭,已不像2009年那般青澀,2016年出現在珠海航展的餘旭,儼然成長為一個幹練、果敢的戰鬥機飛行員。
2016年航展上,有記者採訪俄羅斯「勇士」和「雨燕」飛行員時,他們特別強調:「中國有女飛行員,而且是三代機女飛行員,真的很了不起,在我們俄羅斯,目前還沒有,你們中國女飛行員的表演非常精彩」。
▲這是餘旭最喜歡的照片之一。七年前出版女殲擊機飛行員紀念郵票時,餘旭選定了這張照片。(沈玲/圖)
在河北某軍用機場,正在為2009年國慶閱兵做準備的餘旭,和《中國空軍》記者一起在零下二十多攝氏度的天氣裡晨跑,睫毛結霜的細節烙印在記者的記憶深處,無法抹去。
「我覺得飛行的時候會讓我什麼都不用想,就是飛行。飛行不像你們想像的,一點都不能分散注意力,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時也可以看看空中的景象,那是另外一個世界,挺美好的。」說這番話時,餘旭23歲。
2005年5月的一天,19歲的四川崇州崇慶中學高三女生餘旭,為高中畢業後報考藝術院校還是選擇空勤專業糾結不止。直到看到學校的公告欄裡一則招飛啟事,第一次在這個普通中學的公告欄裡出現,它徹底改變她人生的軌跡。
是年5月,中國空軍做出重大戰略決策:在第八批女飛行學員中選拔培養殲擊機女飛行員。此前,中國空軍培養的7批三百餘名女飛行員,均為運輸機飛行員。戰鬥機女飛行員,是歐美少數國家的專利,也是中國空軍的隱痛。這一年,軍方決定迎頭趕上。
餘旭報名時並不知道,當年全國共有20萬名應屆女畢業生報名招飛。
選飛是一場殘酷的淘汰。光是到成都體檢,就進行了四輪。每一次坐在開往成都的班車上,餘旭的口袋裡都揣著五十塊錢,那是外婆用省吃儉用的錢給外孫女的獎勵。與餘旭同時被選上女飛行員的呂品對當年的選拔記憶猶新,光身體的心理的測試就有116個大項、1000餘個小項:身高不足160釐米的「出列」,體形不勻稱的「稍息」,牙齒稍有磨損的「淘汰」……最終,僅有35人從20萬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錄取。
「她名字裡有個『旭』字,這可能註定了她的事業與藍天白雲有關吧。」後來,高中班主任蘭碧群接受媒體採訪時,把餘旭的被錄取與她的名字聯繫在一起。幾年後,性格開朗、喜歡跳舞、愛吃泡泡糖的餘旭成為她眼中的驕傲,「餘旭畢業後,在各種場合,我都會把她拿出來講,她是我們學校的驕傲」。
在入讀航大當年的中秋晚會上,餘旭表演了一支孔雀舞,那是幾天前,她剛剛跟著錄影帶學會的。此後,孔雀舞與她的飛行員一路同行,直到成為一名戰鬥機駕駛員,「金孔雀」成為她響亮的符號。
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尚可應付,艱深複雜的航空理論、掌握各種機載設備儀器的使用方法、練習飛機操作程序、熟悉機場和空域環境等,各種數據參數、地貌特徵,以及獨特的旋梯、滾輪以及空轉、地轉等訓練,一再刷新一個年輕女孩的極限。
在大學畢業那天,餘旭給外婆打了一個電話,她告訴外婆馬上要和同學們照畢業留影了,頓了頓,她說:「我終于堅持了下來。」第一次,還沒來得及掛斷電話,她就哭出聲來。
此後,孔雀開屏。
2009年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60周年閱兵,擔任教-8梯隊三中隊右二僚機。2012年7月29日,駕馭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戰機首次單飛。2015年3月,餘旭和女飛行員們首次飛出國門,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國際航空展上展示風採,2015年11月,餘旭隨隊在泰國應邀參加飛行表演時說,「希望還有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2016年9月赴長春參加空軍開放日活動。兩個月後,和八一飛行表演隊成員一起奔赴珠海航展,進行為期一周的特技表演,這是餘旭生前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很少有人知道,她還有另一個夢想:成為一位女航天員。「太空真的很神秘,很奧妙,很想去看看太空到底是什麼樣,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一份貢獻。」她說,「如果以後能有機會被選為梯隊航天員的成員,我也要努力做各種刻苦的訓練,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4年11月13號《南方周末》對中國首批殲-10女飛行員作了報導,上左一和中右一為餘旭。(南方周末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