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的韓國漢城奧運會對於中國女乒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當時中國國家隊有四大主力:
1)1987年的世錦賽女單冠軍何智麗2)1987年全運會女單冠軍、1986年亞運會女單冠軍焦志敏
3)大師姐李惠芬
4)新人19歲的陳靜!
誰也沒有想到經過1988年奧運會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奧運會#
1)退役,何智麗;因為1987年世錦賽女單半決賽沒有拿到聽從國家隊教練組的安排,何智麗無緣奧運會女單比賽,直接退役,嫁給日本人
可是何智麗改名小山智麗,加入了日本國家桌球隊,在1994年的亞運會上戰勝了鄧亞萍奪得女單金牌,那一口一個「喲西」讓所有觀眾記恨了一輩子!
2)退役,焦志敏;焦志敏奧運會上半決賽讓球給了李惠芬,拿到了銅牌,回國之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就宣布退役:
我8年讓球5次,奧運會女單半決賽讓球無緣金牌,我終生不再碰桌球,我熱愛祖國,不會代表外國人,加入外國國籍,反過來打中國女乒。
3)退役,李惠芬;李惠芬半決賽因為讓球打敗焦志敏,決賽中陳靜沒有讓球,李惠芬只拿到銀牌,含恨去了中國香港,當主教練
4)退役,陳靜;
本來陳靜是沒有資格打奧運會女單的,她在一次國家隊教練組會議後留了一個小紙條:為什麼不考慮一下年輕選手呢?
這個小紙條改變了陳靜的一生,她參加奧運會在決賽中面對李惠芬,之前國家隊教練組一直喊陳靜讓球,她並沒有否認,但是決賽中直接上去就是2:0領先李惠芬,就算李惠芬反撲,最後陳靜還是3:2戰勝李惠芬,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奧運會女乒女單金牌得主。
球迷對陳靜不讓球有很大爭議:
焦志敏的實力超過陳靜,為何要讓球?陳靜不讓球打破了國家隊教練組的布局,國家榮譽至上,只顧著個人的名譽和利益,即使得了冠軍,也不配得到應有的尊重!
從1988年的決賽當時的情形看,陳靜不讓球的做法是十分自私的,你才19歲,肯定還有大把機會啊,1992年奧運會啊!
李惠芬是國家隊的功勳老將,拿到奧運會金牌就完美謝幕了!
陳靜不聽從組織安排,打亂了整個計劃,陳靜是女單第三人,進奧運會也不是完全憑成績的,何智麗是世錦賽冠軍,名額給了陳靜,多麼的不容易!
結果也很簡單,國家隊教練組認為陳靜不聽話,取消了陳靜1990年的亞運會女單比賽資格,陳靜才退役去的中國臺灣省,在1996年拿到銀牌,2000年拿到銅牌!
陳靜的意思半決賽有外國選手的考慮,焦志敏讓去應該的,如果半決賽自己是焦志敏也會讓球,但是決賽都是中國選手,就不該讓球了!
她說得好啊,憑自己的實力拼搏為什麼要讓球?為了個人的什麼目的,毀掉體育道德精神,弄虛作假讓什麼球?應該把這個罪魁禍首繩之以法!
小編認為:
時代不一樣,陳靜在1996年女單決賽最後一句讓球了,5:5平後,直接放棄了16分球,5:21輸掉決勝局,是非常有良心和大氣的。
陳靜的一枚金牌和一枚銀牌註定是載入史冊了。
我們給陳靜和焦志敏點讚加油,她們現在回到中國,依舊是享受最高奧運會冠軍待遇的。
希望2021年中國女乒選手丁寧、陳夢、劉詩雯或者孫穎莎在半決賽相遇的話,聽從國家隊教練組的安排,選出一人保持體力衝進決賽奪得女單金牌,讓球是光榮的。
你們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