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0時至14日7時,北京通報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4例,全部與新發地市場行程有關。在上周四以前,北京連續8周未發現一例本土病例。「北京已進入非常時期。」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如是強調。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14日的會議上表示,要採取堅決果斷措施,遏制北京聚集性疫情擴散蔓延。有西方媒體已經將北京的情況稱為「第二波疫情」,並且將它與疫情最初暴發地同樣指向市場的武漢作對比。「北京不會成為第二個武漢。」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表示,此次病毒不會傳播到全國很多城市,北京不會需要「封城」。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援引該國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的話說,中國官方阻斷病毒傳播反應迅速,民眾抗疫意識和配合度高,要控制疫情擴散相對容易。這位專家的話正不斷得到印證。本土病例接連出現後,北京各部門迅速啟動排查、檢測、防控、食品安全檢查等各方面的工作。
新增病例都與新發地市場有關
1,6,36,8,從11日到14日7時,北京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1例。根據國家衛健委14日的通報,13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57例,除了本土病例38例(北京36例,遼寧2例),境外輸入病例19例。美國《紐約時報》14日說,當天中國報告的新增病例數創兩個月來單日最高紀錄。13日和14日,黑龍江哈爾濱和大慶、內蒙古通遼、江蘇蘇州等全國多地提醒民眾,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北京。
英國廣播公司(BBC)14日說,面對新增病例,原本已接近恢復正常的北京再度出現緊張氛圍。該市迅速收緊剛放鬆不久的疫情應對措施。截至14日15時,豐臺區花鄉地區是全國唯一疫情高風險地區,北京市有4個區10個街鄉被列為中風險地區。北京豐臺、西城、海澱、石景山所有社區,以及朝陽區部分街鄉恢復二級響應。
根據北京市衛健委發布的消息,13日至14日7時的所有新增病例都有新發地市場行程,多數人是商戶。BBC稱,市場所在的豐臺區宣布啟動「戰時機制」,成立現場指揮部處理此輪疫情。相關部門連夜對全市的生鮮、畜禽肉類和水產品進行食品安全檢查,很多餐館、超市宣布下架三文魚產品。
新發地市場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4日介紹說,該市場是北京最大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面積相當於170個足球場。周邊11個居民區、3所小學、6所幼兒園關閉,市場內大約1萬名經銷商、員工將接受檢測。美國《華盛頓郵報》說,由於新發地供應北京約70%的新鮮蔬菜和80%的水果,北京設置了5個指定臨時交易場地,以確保穩定的供應和價格。
居住在豐臺區西羅園街道的楊女士1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從12日開始,社區通過大喇叭廣播,通知防控疫情的最新要求,比如嚴禁快遞、外賣、裝修等人員進入小區。家住花鄉地區的史先生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現在已居家辦公,「儘管社區管控措施恢復到2月時的力度,但我並不緊張。北京採取應對措施非常迅速,我完全相信這次傳播可以被有效控制」。
北京市疾控中心研究員楊鵬14日表示,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談到疫情暴發地再次指向農貿市場,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陳希對《環球時報》表示這並非偶然,因為市場具有適合病毒傳播的多個特點:有低溫運輸的生鮮產品,病毒存活時間更長;人員密集;一般有活禽交易,而新冠病毒通過中間宿主傳播是有可能的。因此,相關部門在檢驗檢疫方面的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對於是否需要在北京開展全民檢測,陳希認為沒有絕對的必要性,「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例發現地和密切接觸者人群進行大量篩查」。
「提供了一個改進防疫措施的思路」
英國《衛報》14日說,中國確診病例增加,為世界對抗新冠肺炎疫情面臨的困難提供了一個「暗淡的視角」。歐洲國家正準備在夏季假期開始之際重新開放邊界。「在中國發現數十起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這凸顯新冠病毒的危害性,以及它在嚴格的社會控制下仍然容易傳播的特點。」《華盛頓郵報》這樣評價。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14日援引俄國立莫斯科大學生物系病毒學專家阿戈拉諾夫斯基的話說,若防疫措施最為完善的中國都無法避免第二波疫情,那麼那些管控措施薄弱、形勢仍十分嚴峻的國家將更加危險。
北京新增本土病例意味著第二波疫情來了嗎?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表示,第二波疫情到目前為止沒有定量的概念,只是定性的概念,它是否到來與防控工作有很大關係。如果新增病例在今後幾天上升,然後被控制住了,那麼這是頓挫型第二波疫情,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性很大。
BBC稱,此次在北京市場出現病例,讓人們回想起武漢疫情初期——同樣是從事食材批發的華南海鮮市場成為病毒快速擴散的病床。北京與武漢的情況具有可比性嗎?在陳希看來,答案是否定的。他14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近日發現的病例不能代表已出現社區傳播,尚屬於散發性風險。「目前看,北京疫情出現更大範圍擴散的可能性不大,大家應該對北京能把零星病例控制在萌芽階段有信心。」
新加坡《聯合早報》14日說,北京的情況引發對疫情反彈的憂慮,不過根據學者預測,中國首都不會成為「武漢2.0」。新加坡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形容,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應對新冠病毒準備最充分的國家」。德國新聞電視臺14日說,中國一直在為可能出現新一輪疫情做準備。僅北京就有98所具備核酸檢測能力的機構,每天最大檢測能力能達到9萬多人。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王培玉1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北京採取了非常嚴格的管控措施,在這個背景下再度出現病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不過,出現疫情反彈也是常有的現象,比如近期日本和韓國也有類似情況。「同時,這次出現新病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改進防疫措施的思路,」王培玉說,「之前我們的防疫政策主要是防『人』,包括有國內外疫情相對嚴重地區旅行史的人、病例密切接觸者等,現在,我們也要防可能已被汙染的『物體』和環境等。」
美國巴西日增病例仍有2萬
中國以外,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的防疫形勢仍然嚴峻。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截至北京時間14日24時,美國累計病例207.7萬例,死亡人數11.5萬,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巴西和俄羅斯的確診病例分別為85萬例和52.8萬例,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三。
據美國《紐約時報》14日報導,現在美國日增病例數大約是2.1萬例,與一個月前相比下降趨勢並不明顯,每天新增死亡病例大約是800例。截至上周六,在過去14天內新增病例呈上升趨勢的州仍然有22個。美國《華盛頓郵報》說,在新增病例情況最嚴重的阿拉巴馬州、俄勒岡州和南卡羅來納州,按一周的平均值計算,日增病例數分別上升92%、83.8%和60.3%。在英國《每日電訊報》14日刊登的專訪中,美國頂級流行病學家福奇預計,在接下來幾個月,美國的疫情會有反覆,社會重歸正常或許需要一年時間。
《紐約時報》說,當地時間13日,巴西的新冠肺炎疫情越過一個「嚴峻的裡程碑」——死亡人數超過英國,僅次於美國。巴西死亡病例4.2萬例,它是目前日增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根據巴西政府13日通報的情況,該國單日新增病例21704例,死亡新增892例。印度在12日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病例數第四多的國家。據印度衛生部13日通報,該國在24小時內新增病例逾1.14萬例。印度確診病例累計逾32萬例,死亡9000多例。
據美聯社14日報導,在經歷3個多月的「封鎖」後,歐洲內部開始大規模開放邊界,比如西班牙將從本周日開始對葡萄牙以外的申根國家開放旅行;德國從周一開始取消現有邊檢。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歐洲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0萬例,死亡18.2萬例。
此前,世衛組織多次發出警告,在放鬆管控措施的地區,要隨時為疫情再度暴發做好準備。法新社14日說,在僅一個多月時間裡,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就翻倍至現在的逾782萬例,死亡43.07萬例。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