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降壓藥會引起低血壓?闢謠:低血壓的真正原因,主要是這3點

2020-12-23 李藥師談健康

很多有高血壓問題的朋友,都需要長期的服用降壓藥才能夠控制好高血壓問題,但對於長期服用降壓藥,流傳已久的一個謠言就是:常吃降壓藥,會導致血壓過低,出現低血壓的問題。

這個謠言之所以會出現,主要是因為有很多老年高血壓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長期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的機率往往會越來越多,對於這樣的多年來吃降壓藥,而又開始出現低血壓的狀況,很多朋友就免不了要把低血壓的出現和常吃降壓藥聯繫起來,認為這是長期服用降壓藥所導致,其實是對於一些老齡的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問題,其主要原因,並非是因為長期吃降壓藥所致。

降壓藥與低血壓之間的關係

降壓藥會導致低血壓嗎?當然是有可能的,降壓藥本身就是降低血壓的藥物,如果應用不合理,當然就有可能會導致低血壓,比如有的朋友,本來吃一片降壓藥,就能把血壓控制的很好,卻一下子吃了3片,這種情況下,因為藥物服用過量,而導致血壓降低過度的情況,當然就是服藥導致的藥物性低血壓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應該注意的是,在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的同時,如果還需要同服其他藥物的話,要注意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有的藥物會影響降壓藥的代謝,導致降壓藥在體內的代謝受阻,血藥濃度升高,同樣可能會導致降壓過度,出現低血壓的問題。

但如果我們合理安全的應用降壓藥,把血壓控制穩定達標的情況下,長期服用降壓藥,並不會導致低血壓的發生,相反的,降壓藥對於血壓的積極控制,反而有助於穩定血壓,減少低血壓的出現風險機率。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降壓藥有5大類,上百種之多,這些降壓藥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聯合應用,但從作用機理上來說,這些藥物對於高血壓的降壓作用,主要是通過作用於不同的靶點,從而達到控制高血壓,穩定血壓的作用,這類藥物都有一定的作用時間,而且其對於血壓的調節機制都不具有累加的效應,也就是說,當服用一次降壓藥的時候,降壓藥就會在它的作用周期內發揮降壓藥作用,而第二次服用降壓藥的時候,降壓藥同樣是單獨發生作用,而不會與上一次的作用發生疊加,因此,如果是合理正確用藥,我們長期吃降壓藥,並不會引發更大的低血壓風險。

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主要考慮3方面原因

相比於沒有高血壓問題,血壓正常的健康人,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的風險往往更高,而且多數都發生在高血壓病程多年,血壓未得到積極穩定控制的老年高血壓患者身上,高血壓傷害身體健康,而低血壓的風險也同樣值得注意,當出現低血壓時,身體會出現乏力、眩暈、心跳加速等多種症狀,嚴重的低血壓還有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導致休克,另外,老年人出現低血壓也是導致摔倒,骨折等問題的重要風險因素。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發生低血壓問題,與長期服用降壓藥的關係並不大,而真正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發生低血壓問題的原因,我們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1、 體位性低血壓

很多老年高血壓患者,特別是高齡的老年朋友,在從床上起床時,或從坐姿站起時,都容易出現低血壓的問題,這種問題就屬於體位性低血壓的問題。當我們的體位發生變化時,身體為了保持血壓的穩定正常,會迅速對不同體位的血壓進行調整,而老年高血壓患者,身體的血壓調節中樞反應變慢,當體位發生變化時,血壓的調節的速度跟不上,就會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風險。

如果存在體位性低血壓的情況,就要多加注意了,比如起床、起身時應該儘量緩慢,清晨起床後,不妨多躺一會,逐漸清醒後再慢慢起身,也可以在起床前喝一杯水,補充血容量,這樣的一些做法,都可以有助於降低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風險。

2、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也是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見的一種低血壓類型。 之所以會出現餐後低血壓的問題,與自主神經對於血壓的調節障礙也有密切的關係,在我們進餐後,胃部為了消化食物,會聚集更多的血液,而此時如果神經系統不能積極的調整血壓水平,就可能會因為胃部的血液聚集而導致身體出現低血壓,心腦缺血的相關症狀和問題,這就是餐後低血壓的問題。餐後低血壓通常發生在餐後30分鐘到60分鐘內,持續時間一般在30分鐘到2小時不等,發生餐後低血壓時,會出現頭暈,乏力,視物模糊,跌倒,嗜睡,甚至暈厥等症狀。

對於餐後低血壓的調理控制,餐前飲水也是很好的預防辦法,餐前飲水350ml~480ml,能夠有助於餐後低血壓的下降幅度減少20mmhg,除此之外,少食多餐,避免過度飽腹,餐後進行低強度活動或運動等方式,也都有助於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

3、疾病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

引起繼發性低血壓的疾病原因有很多,如果出現低血壓問題,又排除個人體質原因,長期營養不良,以及降壓藥不合理應用和上述2種原因的前提下,就應該積極的排查相關疾病引起低血壓的可能性了。嚴重的心衰,心臟射血功能不足會造成低血壓,而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特發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等等,也都可能出現低血壓的症狀,這些相關病因引起的繼發性低血壓,也是值得注意的。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降壓藥,只要合理安全的用藥,就不會導致低血壓發生風險的加大,而如果在高血壓的控制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低血壓的情況,除了降壓藥物影響,積極調整用藥方案以外,更應該積極的排查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繼發性低血壓等方面的原因,針對原因進行相應的調整控制,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控制好血壓水平,減少血壓劇烈波動帶來的更大健康危害。

相關焦點

  • 【網絡闢謠】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這個說法不準確
    【網絡闢謠】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 生理性低血壓主要是指血壓已達到低血壓的標準,但是沒有任何症狀,長期隨訪後除了出現血壓偏低以外,也沒有其他臟器出現異樣的情況。生理性低血壓對身體沒有危害,這種情況多見於體質瘦弱的年輕女性。 病理性低血壓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損害,主要是會引起重要臟器供血不足,還會使患者出現疲乏無力、四肢溼冷甚至休克的症狀。病理性低血壓包括慢性低血壓和急性低血壓。
  • 高血壓成為低血壓?醫生提醒:避免這6種情況出現低血壓更危險
    可是沒有馬上緩解,隨後李阿姨又連續含服了3粒硝酸甘油,雖然心絞痛控制住了,但是李阿姨開始頭暈、乏力、心慌,不得不馬上到醫院。到醫院一測血壓74/48,後來馬上輸液升壓,血壓恢復100/60左右的時候,李阿姨的症狀才緩解。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高血壓,沒有正確對待導致低血壓的病例。
  • 高血壓患者,什麼情況下會導致低血壓?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高血壓,沒有正確對待導致低血壓的病例。高血壓患者,什麼情況下會導致低血壓呢?一、如果合併心絞痛,多次含服硝酸甘油,有低血壓風險就像李阿姨,本身是高血壓,長期吃降壓藥,但發作心絞痛,心裡不舒服,含服好多硝酸甘油,導致了低血壓,這主要是硝酸甘油引起的,因為硝酸甘油本身就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含服不宜過多,尤其要注意血壓。
  • 低血壓吃什麼好 患上低血壓怎麼辦
    高血壓的患者有很多,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患者是患有低血壓的,那麼在日常的飲食方面,低血壓吃什麼好呢?為什麼會低血壓?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低血壓如何調理?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低血壓吃什麼好1、血壓低適當多吃食鹽。
  • 低血壓是怎麼引起的?盤點低血壓的8大誘因,快對照一下!
    我們都知道低血壓是身體血壓降低的表現,血壓過低會導致身體出現頭暈、手腳無力等明顯的症狀,嚴重的低血壓可能影響到身體健康。低血壓出現通常與缺乏營養、長期勞作以及患病等因素有關。低血壓患者需要積極的了解自身血壓降低的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 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不是所有的低血壓都有危害需要幹預和處理
    1.生理性低血壓生理性低血壓主要指血壓測量已經達到了低血壓的標準,但是沒有任何症狀,長期隨訪後除了出現血壓偏低以外,也沒有其他臟器出現灌注不足現象的情況。生理性低血壓對身體沒有危害,多見於體質瘦弱的女性。
  • 低血壓高的原因 五種低血壓偏高的症狀
    有的人在體檢的時候會被告知低血壓高,很多人當看到這個名詞的時候都會產生疑問,什麼是低血壓高呢?其實這是舒張壓高,也是屬於高血壓的一種,並且比普通的高血壓要嚴重。那麼,低血壓高的原因有哪些?低血壓偏高的症狀有哪些?低血壓高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 低血壓需要治療嗎?
    再過幾年能不能就是0了,需要吃點藥嗎?」在長春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門診,醫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詢問。那麼低血壓到底需不需要治療呢?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水平,通常成年人上肢動脈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被稱之為低血壓。 低血壓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
  • 多吃一片藥 引發低血壓
    其中,有些患慢性病老人在未遵醫囑情況下,隨意增加降壓藥劑量,導致突發低血壓頭暈被送醫救治。  70歲李大娘原來就有高血壓病史,長期服用降壓藥。近日一天下午13時,李大娘和老伴兒乘坐371路公交車回家。當車輛到達軍華園站點時,李大娘突感頭暈、渾身乏力,一下子癱坐在座位上。司機張俊成上前查看,發現其雙目緊閉,流汗不止。為防止老人發生意外,司機直接將車駛往附近東麗區軍糧城醫院。
  • 藥物是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見誘因 服用五類藥,要防低血壓
    王大爺是高血壓老患者,平時服藥很規律,血壓控制得也比較理想,但最近發現每天早上起床時會頭暈,有時眼前發黑、站立不穩,甚至有一次摔倒在床上。王大爺以為是血壓又高了,但一測量血壓又不高,百思不得其解,就趕緊來醫院諮詢。藥師經過仔細詢問,找到了王大爺頭暈的原因:低血壓。
  • 這些因素會導致低血壓,低血壓日常怎麼調理呢?
    低血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我們平時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很多人都患有過低血壓,一般女性比男性多。很多人感覺自己是莫名其妙患有低血壓的,導致低血壓的原因是什麼?低血壓之後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傷害的,低血壓怎麼調理呢?
  • 這些藥物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可引起或加重體位性低血壓的常見藥物有 1、三環類抗抑鬱藥 阿米替林、去甲替林、丙咪嗪、地昔帕明;> 2、利尿藥 呋塞米、託拉塞米、乙醯唑胺、氫氯噻嗪、螺內酯; 3、硝酸鹽類 硝普鈉、硝酸異山梨酯、硝酸甘油; 4、α1受體阻滯劑 阿夫唑嗪、多沙唑嗪、哌唑嗪、特拉唑嗪、坦索羅辛(主要用於良性前列腺增生
  • 低血壓吃什麼食物比較好
    高血壓的患者有很多,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患者是患有低血壓的,那麼在日常的飲食方面,低血壓吃什麼好呢?為什麼會低血壓?低血壓的原因有哪些?低血壓如何調理?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低血壓吃什麼好1、血壓低適當多吃食鹽。多多吸取食鹽的話,可進步血壓,改進頭暈、睏倦無力等症狀。
  • 沙坦類降壓藥除了低血壓,還可能會出現這些不良反應!服用時務必要...
    因此,像替美沙坦和奧美沙坦這類半衰期較長的藥物,患者通常一天吃一次藥就可以了;纈沙坦和氯沙坦一天可能需要吃1-2次。 總體而言,沙坦類降壓藥的起效時間還是比較快的。 3.服用ARB(沙坦)類降壓藥期間可能會出現哪些不良反應?
  • 低血壓的標準 這症狀竟是低血壓要小心
    正常人的血壓是在一定的範圍內的,但是如今有的人出現高血壓的症狀,有的人則是低血壓,這兩者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見的,病因跟生活有關。那麼,低血壓的標準有哪些?低血壓的症狀是什麼?血壓低的飲食怎麼吃?一起來看看吧。
  • 高血壓150低血壓110吃什麼藥好?5種常規藥物怎麼選?
    高血壓是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徵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主要症狀表現有頭暈、頭痛、疲勞、心悸、胸悶、乏力等。但早期一般無症狀表現。低血壓與高血壓的區別低血壓與高血壓從血壓數值上有所區別,從症狀上也有所不同。低血壓是由於血液供應不足,出現乏力、缺氧等症狀,比如還會有頭暈,站立不穩等症狀,也會導致心臟,大腦,腎臟等器官因為缺氧,缺血,出現功能紊亂。
  • 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
    正值年底,很多單位和公司都組織員工去體檢,一些員工的體檢結果顯示「低血壓」。於是,他們就上網查詢相關消息,而網絡上有關低血壓的解釋多種多樣,其中有一種說法指出「低血壓有害,必須治療」,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 高血壓備受關注,但是低血壓你了解嗎?一起帶你探究低血壓
    導語:高血壓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一般上了年紀和肥胖人群比較易得高血壓,而這類人群對於高血壓比較關注,繼而在社會中引起了較高的討論率。相比起高血壓的高知名度,低血壓在人們認知中並不多見,下面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低血壓。
  • 為什麼高血壓患者出現低血壓更危險
    當出現血壓過低狀態時,有種「喜悅」,認為「降壓管理得好」!這是個誤解。低血壓是指血壓低於正常水平的血壓,即低於90/60 mmHg。高血壓對人體產生危害,同樣,低血壓也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因為血壓的驟然降低比持續高血壓水平狀態更危險。
  • 高血壓變了低血壓?醫生提醒:避免6種情況,否則更危險
    可是沒有馬上緩解,隨後李阿姨又連續含服了3粒硝酸甘油,雖然心絞痛控制住了,但是李阿姨開始頭暈、乏力、心慌,不得不馬上到醫院。 到醫院一測血壓74/48,後來馬上輸液升壓,血壓恢復100/60左右的時候,李阿姨的症狀才緩解。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高血壓,沒有正確對待導致低血壓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