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韓一奇、實習記者鄭嘉意 發自北京
12月16日,科創板誕生首隻千元股石頭科技(688169.SH),這也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A股市場繼貴州茅臺(600519.SH)之後出現的第二隻千元股。
石頭科技能否打破「茅臺魔咒」一時間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12月17日,石頭科技再度飄紅,收漲4.61%,報收1065元/股。
「核心技術優勢是我們的雷射雷達還有算法定位,這個方面我們是有技術壁壘的,就是別的行業想要進入我們的市場門檻會特別高。」石頭科技相關人士表示。
護城河解碼
官網信息顯示,石頭科技成立於2014年7月,是一家專注於家用智能清潔機器人及其他智能電器研發和生產的公司。公司產品包含石頭掃地機器人、米家掃地機器人、米家手持吸塵器、小瓦掃地機器人。
成立後的第三個月,石頭科技獲得小米投資,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並在2016年9月推出了旗下第一款產品「米家掃地機器人」。
今年2月21日,石頭科技登陸科創板,發行價為271.12元/股,創下了彼時科創板歷史最高發行價。上市首日,石頭科技股價暴漲超過80%,報收497.9元/股。
「核心技術優勢是我們的雷射雷達還有算法定位,這個方面我們是有技術壁壘的,就是別的行業想要進入我們的市場門檻會特別高。雷射雷達掃描技術就是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雷射掃描測區的模塊兒,它就比較能夠快速精準地建立一個房間的實時地圖。」 石頭科技相關人士表示。
石頭科技相關人士進一步解釋稱,「就是它在邊清理的時候可以邊建立一個你們家的地圖,到時候會做一個室內的定位和導航。我們的算法之前是廣泛應用於無人駕駛和虛擬實境的科技產品和場景中,我們公司用這個主要就是解決了掃地機器人在家庭環境中的定位和地圖以及導航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石頭科技在2017年推出自有品牌掃地機器人之後,逐步開始推進「去小米化」,不斷拓展線上和線下的獨立渠道,除部分產品在小米渠道銷售外,其他渠道均獨立維護。
從股權結構來看,小米系的天津金米投資合夥企業和順為資本共計持有石頭科技18.53%的股權。
「我們和小米只有交易上的合作,技術部分一直是獨立的。」石頭科技相關人士表示。
與之佐證的是,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石頭科技與小米的關聯交易金額為 2.44億元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僅為13.75%。
自有品牌戰略的推進也給石頭科技帶來了毛利率的上升。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石頭科技毛利率為31.68%,而今年三季度毛利率為51.25%。
石頭科技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9.80億元,同比下降1.66%,歸母淨利潤 8.99億元,同比增長54.49%。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2.03億元,同比增長33.03%,歸母淨利潤4.39億元,同比增長123.26%。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高毛利率的自主品牌銷售高速增長及佔比提升是石頭科技利潤顯著增長的主因。
滲透率空間或為支撐
按照12月17日收盤價計算,石頭科技市值已達到710億元。而掃地機器人市場究竟能支撐起多達的市場規模無疑是投資人關心的問題。
回顧掃地機器人行業發展歷程,2001年家電巨頭Electrolux打造出第一代只能掃地機器人;2002年,美國科技公司iRobot推出隨機碰撞式的掃地機器人;2010年以來,雷射、算法等技術不斷得到運用,掃地機器人逐步邁入智能規劃清掃階段;2016年後,掃地機器人與AI、雷射等技術融合成為了主流發展方向。
或許,在令投資人選擇進入掃地機器人行業的因素中,同國外相比我國仍較低的吸塵產品普及率和對未來市場的想像空間是其中關鍵因素。
安信證券研報指出,2019年中國掃地機器人內銷量約為500萬臺,市場規模約為75億元。2015至2019年中國吸塵產品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為 23%。安信證券判斷2019年吸塵產品在我國家庭中的普及率為10%至20%,與歐美國家近70%的普及率仍有較大差距。
太平洋證券認為,美國為全球掃地機器人發展最早也是最好的地區,美國目前的滲透率為11%的。與此對應的是,國內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預計僅在5%左右,未來有很大空間。
從行業競爭的格局來看,在國內,石頭科技面對的競爭品牌為科沃斯、美的、雲鯨等。
根據家電市場數據分析機構奧維統計,今年一季度科沃斯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的線上銷售市場佔有率為43%,石頭為10%、美的6%、雲鯨6%、iRobot4%。
在國外市場,安信證券指出,2019年掃地機器人競爭格局為iRobot佔據58%份額、石頭14%、科沃斯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