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和丁克族越來越多,他們以後如何養老?

2020-12-22 上海雲河

我們每一個人,不管現在的狀態如何,都要面對今後的「養老」問題,這是誰也躲避不了,也逃避不了的。即便是植物人,已經沒有自行支配的能力,但還是一個生命,一樣要養老問題。人生在世,也只有生命和時間是公平的了。

所以,算是未雨綢繆吧,在還沒到老年的時候,思量和計劃今後的養老,還真不是想得太遠,而是迫在眉睫。

但是,這也不是需要為那些不婚族和丁克族來考慮,而是每個人都需要考慮,那些有了子女的,未必就是自己養老的依靠,甚至於是自己的累贅和禍害,這樣的例子多了,那些面對悽涼又無奈境地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還不都是在後悔早知今日,當初還不如不留後代,自己也好安度晚年。這是個概率問題,看運氣,看自己的命運了,而不婚族和丁克族,則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狀態,

這類人,有的會在老年後會去收養繼子來養老,但是這個不可靠。倒是讓親戚小輩們來養老,蠻多,尤其是在農村。過世後,家產也由小輩們繼承。

經濟條件好的,可以居家養老,用錢就可以搞定,那些沒有血緣關係的服務人員,會比自己的親孫子還要像孫子,這當然是他們的職業素養,由他們的薪水決定。身後事,則立好遺囑,公證。

也可以寄住寺廟,由寺廟來養老,過世後一切遺產歸寺廟。

最合適的自然是養老院了,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不同的檔次服務。自己的家底有多少,自己怎麼花費,打算留下多少,自然都會考慮過,也應該計劃好。過世後,如沒有遺囑申明如何處理遺產,遺產歸養老院。現在,養老院模式,也是在提倡和推廣的。

我今後老了,希望還能保持健康的身體,還可以去遊山玩水,週遊世界,我生命最後的終結,不是死在旅行的路上,就是死在去旅行的路上,我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不婚族和丁克族越來越多,以後如何養老?
    面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婚族或者丁克家庭。有網友趙老伯表示,他已經75歲了,老伴前幾年因病住在康復醫院裡面,自己現在一個人住在家裡,雖然膝下也育有一兒一女,但也不可能經常來照顧自己,真的犯起重病,也只好鄰裡相助了。其實,現在的獨居老人與不婚族、丁克家庭也差不了多少。相反,不婚族和丁克家庭還能夠趁著年輕時多積累一點金錢以備年老時使用。
  • 沒有孩子,丁克族是如何養老的?窮人和富人的經歷截然不同
    文|秘籍君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丁克族慢慢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內,從上世紀七八年代開始,第一批丁克族便在國內出現,並且分屬於不同階層,有窮人,也有富人。按照年代推算的話,我國第一批丁克族也到了該考慮養老的年齡了。
  • 國內首批「丁克族」,晚年咋樣了?沒有子女養老的他們真的幸福嗎
    首批丁克族面對的晚年,是否和你想的一樣呢?距離第一批丁克也已經過去三四十年了,當初選擇丁克的夫妻多已經步入養老階段,時過境遷,他們過得如何呢?沒有子女養老的他們真的幸福嗎?張大爺:今年和老伴都退休了,想要找個養老院過點清閒日子,但好多養老院都說要送養人,沒想到現在養個老都這麼難。
  • 中國首批丁克族退休,拿養娃錢養老,他們過得如何?
    所以現代社會,出現了許多少數群體,他們有的不願意結婚,選擇一輩子單身,有的雖然不想要孩子,但想要找個人共度餘生,因此有了丁克族,而在我國,丁克的歷史並不算久遠,畢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在我國也曾經廣為流傳。
  • 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無兒無女怎麼養老?普通老人表示羨慕
    第一批「丁克族」步入晚年,無兒無女怎麼養老?普通老人表示羨慕丁克指的是,結婚不生子的一類人,這最早來源於歐美等國家的一些比較先進的思想觀念,但是在中國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不生子的人生的,但是當第一批丁克族人老了後,現狀卻是這樣的。
  • 丁克族的養老是不是問題
    一個個小丁克家庭匯聚成一個大大的丁克家族,丁克養老未來一定是「抱團取暖」。國內最早一批丁克族是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問題也隨之而來。城市的快節奏生活和年輕人結婚與婚後的多重壓力。
  • 丁克族沒孩子,晚年靠什麼養老?過來人:這些東西比錢更重要
    「丁克族」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丁克族不再是小眾群體,而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存在。這意味著家庭模式將進入新紀元,對於天生不喜歡孩子的人來說,可謂是一種福音。很多年輕人都想加入到這個群體中,卻又被傳統教育所束縛著:在我國,養兒防老是流傳數千年的傳承,若是不要孩子,自己的晚年生活該如何維持?難道是錢嗎?
  • 「丁克族老了肯定遭罪」,第一批的丁克族,現在都怎麼樣了?
    可是前不久,老李去世了,雖然七十多歲的高齡也算是喜喪,但是葬禮辦的簡簡單單。葬禮過後,鄰居發現以前愛出門的老李老伴也不怎麼出門了,偶爾出門扔個垃圾遇到了,老太太也一幅孤單落寞的神情。鄰居和親人無不感嘆「丁克族」雖然年輕時過的輕鬆,到了晚年卻少了些孩子們圍繞在身邊的樂趣和熱鬧。
  • 丁克族是什麼意思 丁克族後悔機率有多大
    其次,主觀上對自己丁克身份接納和認可--他們認為丁克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現實生活中,也正是這些認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體,能夠較好堅持自己的選擇,並經營與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嚴格來講,丁克是不能有生育的反悔念頭,如果有了生育的念頭而反悔的人就不再是丁克!
  • 「我是你侄子,財產不給我給誰」,丁克族還未老去,財產就被盯上
    「確實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壓力和經濟壓力也越來越大,特別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大都選擇只生一個孩子,還有很大一部分選擇一個孩子也不要。對於那種一個孩子也不要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丁克族「,一直一味丁克是現在的年輕人有的想法,但其實不是的。最早的一批丁克族都已經步入了中老年生活。
  • 說好要做丁克族,卻被小侄子一句話給「嚇退」,過來人經歷太奇特
    文|文兒說到丁克族這一群體,大家的印象多是「自私」「我行我素」等負面影響,或許因為不符合我國社會發展主旋律,丁克族身上總帶著天不怕地不怕的囂張感,活在當下是他們的座右銘,生前不想身後事,把養孩子的錢用來養老是他們的一貫主張
  • 四十年前,不生孩子的丁克族現在怎樣了?三大晚年困境逃不掉
    文|秘籍君 丁克族,是上世紀作為外來文化進入我國的特殊名詞,本質是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縮寫音譯,指的是雙份收入、沒有孩子的群體。隨著社會變化,不少單身不生孩子的群體也被囊括於內,而丁克族的規模也逐年擴大,慢慢進入到大眾視野。
  • 「養娃的錢,拿來養老」,丁克族的晚年到底有啥不同?對比很明顯
    都說兒孫繞膝、安享晚年是很多人理想中的老年生活,可也有人寧願終其一生不要一兒一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丁克族。王女士和老公是大學同學,兩個人日久生情,畢業後順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不過由於工作繁忙,她和同學們漸漸疏於聯繫,轉眼就從少女熬成姨。
  • 首批丁克族已到晚年,一輩子不生孩子是什麼體驗?揪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是不願意結婚,甚至很多人選擇不生孩子,成為了丁克家庭,不願意為了孩子放棄現在所擁有的舒適家庭。這部分的人都覺得有沒有孩子都是無所謂,只是一種人的選擇而已,特別是這樣家庭的女人,她們總覺得就算是不生孩子,她們自己的人生也是完整的!
  • 不婚族似乎全部是「窮光棍」
    男多女少,更多男人面臨光棍一族。我國結婚年齡逐漸走高,離婚率也是節節攀升,不婚族在大街上更比比皆是。 如今年齡大了,首先環境、教育、觀念不一樣了,房子,車子,票子,工作,收入,家庭背景……只要一點不合心意,就在等等,因為老子有的是時間,大不了一輩子不結婚了!
  • 「丁克族?都是自己生不了娃才丁克的!」網友發言遭懟:小人之心
    然而面對李健的發言,有些網友卻不買帳,甚至開始進行人身攻擊,直接表示「或許是我想多了,但凡聽到丁克族,就覺得是生不出孩子的人為自己找的藉口,明明是自己生不了娃才丁克的,還說什麼追求自由!」生活中,我身邊也認識了不少丁克族,他們有的還年輕,尚在婚育年紀,有的早已年過半百,算是相互扶持到老,也有中途退出的,最終「白丁」一場。雖然大眾都會在他們頭上扣上「丁克族」的標籤,但從相處中,我發現他們與有孩子的人並無不同。▲為什麼要做丁克族?
  • 20年前不生孩子的「丁克族」,現在後悔了嗎?過來人的回答很真實
    不過,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當「丁克」這個名詞進入我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到,原來還有一種家庭組合形式是沒有孩子的。所以從那時候開始,生活中逐漸出現一些人會選擇結婚不育,甚至是不婚不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丁克族」。
  • 「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現狀過得如何?
    現在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財力,導致有些人不願意去承受這些壓力而選擇丁克,而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現狀過得如何?60歲的李大爺年輕時就來到大城市打拼,並結識了現在的妻子孫阿姨,經過兩人的努力奮鬥,終於在打拼的城市安了家,也有了一定的存款。
  • 指望兒孫養老?靠兒孫良心和能力,還不如自我抱團來得溫暖
    現在社會,不婚族越來越多,丁克也越來越多,生一胎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以前的社會,大家比誰家孩子多,誰家人口多。但現在,社會進步了,生活好了,大家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了。孩子的出生,需要一大筆的資金,還有不可估量的人力物力去養育,已經不是以前的一碗飯養大的社會了,孩子需要培養,從早教到有能力的出國留學,花的都是不可估量的資金和時間,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培育,然而,我們如此培育出來的孩子,只是為了捆住他們給我們養老嗎?
  • 第一批丁克族現狀,真有他們年輕時說的好嗎?網友:都在逞強
    不生孩子的丁克理念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流入我國,這使得有一部分夫妻開始相信沒有孩子的家庭生活也同樣可以和諧美滿。當人們的生育觀念開始發生改變時,成為丁克族似乎也是一種可以被理解的人生選擇。第一批丁克族過得怎麼樣,是否如他們年輕時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