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距離成為「支柱性產業」還有多遠

2021-01-19 網易

2020-12-31 18:00:36 來源: 新華社

舉報

  新華社南京12月31日電(記者王恆志 林德韌)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洶洶來襲,令很多體育產業從業者感到陣陣寒意,但同時,國內體育消費市場的需求在進一步擴大,要在未來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中國體育產業需要在危機中找到生機、轉機、良機,以需求和科技為兩翼,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

  過去五年來,中國體育產業經歷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據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劉扶民介紹,「十三五」期間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的增速都遠遠高於同期GDP(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凸顯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空間。

  今年以來,雖然方興未艾的體育產業遭遇疫情沉重打擊,但同時人們對體育的認識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無論是運動健身APP會員數和活躍度提升,還是健身類遊戲空前火爆,或是體育賽事活動逐漸恢復後大眾的「報復性」參與熱情,都意味著在人們的意識中,健身運動與健康的關係被進一步釐清,這對仍在高速發展期的體育產業來說,是最大的潛在利好。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南京市民林先生是一個跑步愛好者,「一開始隨便穿雙球鞋就去跑了,現在我可講究了,跑鞋有兩三雙,還有壓縮褲、壓縮衣、心率表等很多裝備,說到底鍛鍊是為了身體好,有了這些,能更有效地提高鍛鍊效率和水平,也能避免出現運動傷病。」在林先生看來,即使是跑步這個門檻最低的運動項目,一樣有很大一片消費藍海。

  普華永道發布的《2020體育行業調查報告》認為,老年人健身消費市場和青少年體育同樣前景廣闊,《報告》指出,目前青少年體育培訓產業市場規模近3000億元,但隨著中考體育地位的躍升,預計這一市場規模有望迎來數量級的擴張。

  

  8月4日,在昆明市體育館內,籃球培訓班學員們在練習投籃。新華社發(陳欣波攝)

  春江水暖鴨先知。雖然疫情帶來的寒冬尚未結束,但很多體育產業從業者已經開始思考未來的轉型升級了。ECO氪體創始人駱達和他的夥伴們用五年時間,做成了一個年營收超過千萬元的體育傳媒與產業服務平臺,如今他在思考如何更好破圈與融合。江蘇淮安星海辰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曉莉疫情期間也沒閒著,她整合星海辰旗下業態,打造了全新的兒童體適能片區,希望能打造一個文教娛體融匯的一站式服務綜合體。

  普華永道在報告中引用了邱吉爾的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對已經開始思考轉型升級的中國體育產業從業者而言,危機同時也意味著生機、轉機和良機。劉扶民說,目前「體育+」成為體育產業業態創新的重要方向,與相關產業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催生出體育旅遊、體育康養、體育文創、體育廣告、體育傳媒、體育會展等多種新興業態。

  新業態也源於需求。進入12月,徐州賈汪督公山等雪場開門迎客,又一年的滑雪季開始了。滑雪、溫泉、攀巖、漂流、戲水、航空……以體育旅遊與運動休閒為特色的茱萸山街道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四季有「玩點」,如今已成為淮海地區老百姓體育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12月27日,在北京漁陽國際滑雪場,小朋友準備學習滑雪。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需求本身也在不斷升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盡頭。林先生就直言,目前很多「尖端」跑步裝備,國產貨仍有差距,「跑鞋我已經開始穿國貨了,但有些裝備確實差距明顯,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國貨站出來。」

  體育產業同樣應該是高科技產業,小到一雙跑鞋一副球拍,大到一種產業形態,科技和創新的力量必不可少。「十三五」以來,僅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體育產業政策就有3項,體育總局與相關部門又聯合印發了10個運動項目的12個產業規劃,其他涉及體育產業的政策文件更多。這麼多頂層設計,要打造出來的絕不是一個以低端製造業為主的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唯一出路。

  劉扶民展望說,要用好五年規劃的制度優勢,謀定而後動,有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優勢產業,著力築牢產業基礎,推動產業鏈現代化,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讓體育產業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道阻且長,但前景一片光明;凜冬已至,春天也並不遙遠。

  文字編輯:張悅姍

  新媒體編輯:肖世堯

  籤發:梁金雄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NBA、棒球大聯盟都停擺了,美國體育產業距離「重啟」還有多遠?
    NBA、棒球大聯盟都停擺了,美國體育產業距離「重啟」還有多遠?
  • 專家黃海燕:體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未來能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北美、歐洲和日韓等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成為本國的重要產業,佔GDP的比重在3%—5%之間,對就業的貢獻也十分顯著。尤其是在疫情爆發之後,民眾對自身健康迫切關注,參加體育鍛鍊、強身健體的願望更加強烈,體育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體育產業發展在推動體育改革、引導健康生活、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國家層面多次出臺促進全民健身,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文件,明確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經常參加體育鍛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加快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加快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發布時間:2020-10-12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黃海燕 字體:
  • 電競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電子競技距離入奧還有多遠?
    ,電競產業擁有體育產業和娛樂產業的雙重屬性,是具有獨特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的數字娛樂文化體育產業,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體育產業的新興產業,它將以獨特的魅力引領國內外娛樂的新方向。電競產業如何做大?產值如何做高?電競距離入奧還有多遠?體育BANK作為受邀媒體參加本次論壇,並整理了以下內容。
  •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後勁較強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9年9月2日(星期一)下午3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建明介紹《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如何理解《綱要》提到的2035年體育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謝謝。
  • 促進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新支柱——《體育強國建設綱要》解讀
    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重點關注:一、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綱要》首次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促進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並明確給出時間期限——2035。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是世界體育強國的標誌性特徵,也是國際體育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它的重要指標是體育產業總量佔GDP的比重。
  • 森林旅遊成為林草重要支柱產業
    森林旅遊成為林草重要支柱產業「十三五」時期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年均增長15%,產業帶動147.5萬貧困人口增收森林旅遊是林草部門對依託森林等自然資源開展的各類旅遊活動的總稱。產業規模快速壯大「十三五」時期,國家林草局以滿足人民高品質多樣化的戶外遊憩需求為目標,依託森林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森林旅遊成為我國林草業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極具增長潛力的綠色產業。2016-2019年的4年間,全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到60億人次,年均增長1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5.35萬億元,年均增長22%。
  • 泰國武裡南府盼大麻種植成為該府支柱產業
    泰國中華日報4月18日報導     泰國東北體育產業第一大府—武裡南府希望將大麻種植作為該府的有一大支柱產業
  • 天芪生物壯大子洲黃芪產業,成為子洲群眾擺脫貧困的支柱產業
    憑藉獨特的優勢和資源,很快子洲黃芪項目被陝煤集團榆林合力產業扶貧公司確定成為了產業扶貧項目,經過多方考察調研,最終確定成立陝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2.8億元用於開發子洲黃芪深加工項目。子洲黃芪為陝北地道珍貴藥材,是陝西省子洲縣的特產。子洲地域種植黃芪的歷史亦悠久,已逾千年,因此他們更懂黃芪。
  • 前瞻·視點‖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趨勢及支柱地位
    體育作為有效需求並達到一定規模,要以較高的收入水平作為支撐。從國際經驗看,經濟發展進入上中等收入階段即超過6500美元後,對體育消費較大規模的有效需求開始形成,進入高收入階段後體育產業將成為支柱型產業,這個期間是體育產業快速增長的時期,目前我國正處在其中。   下面我們舉幾個主要行業為例。
  • 吉林:到2030年構建起完善冰雪產業體系,成為新支柱產業
    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吉林冰雪資源優勢突出,冰雪運動起步早、基礎好、水平高,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在吉林落地生根。到2022年,我省冰雪運動競技水平全面提升,重點項目奪取金牌,冰雪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全省參與冰雪運動人數超過1000萬,冰雪旅遊人數達到1億人次。
  • 電子競技,真正成為正統競技體育的路還有多遠?
    而隨著這些年電子競技逐漸的職業化、規模化,不少人也是逐漸接受了電子競技,那麼它距離主流體育之間還有多遠呢?01 「電子競技」概念的由來電子競技的概念,最早產生於美國。早在1986年美國ABC頻道的直播上,通過電視直播兩個孩子間比賽玩任天堂遊戲機,被視為電子競技的開始。
  • 福建和臺灣的支柱產業對比 你更看好哪個地方的發展?
    福建和臺灣,距離很近,風俗習慣也比較類似,那它們兩者之間的產業有什麼區別嗎?下面我們來看看福建和臺灣的支柱產業都是哪些吧?福建三大支柱產業:1、電子信息:福建的電子信息產業連續多年增長超過10%,是福建的重要支柱產業。
  • 俄羅斯,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如今隨著周邊國家的快速發展,紛紛躋身發達經濟體,那麼作為當年的老大哥,俄羅斯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從人均GDP來說,目前俄羅斯大體上在1.16萬美元左右,距離發達國家兩萬美元的最低標準還有不小的差距。事實上,早在2013年,俄羅斯的人均GDP就曾經達到1.5-1.6萬美元之間,距離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接近了。
  • 【天風重磅鉅獻】體育產業白皮書
    進入21世紀,體育產業被廣泛譽為「最具活力和前景的支柱性產業」之一。基於體育產業在增強國民體質、提升綜合國力、擴大文化輸出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和顯著的經濟效益,世界各國均把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作為新世紀經濟戰中的重要戰略。在歐美體育產業發達地區,體育產業一直保持高速增長,體育產業佔GDP的比重高達2%~3%。
  •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 挖掘傳統體育文化價值
    傳統體育的繼承與發展需要密切聯繫文化產業發展實際,結合社會經濟運行趨勢,藉助文化產業的繁榮契機,實現體育文化產業的壯大,進而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使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夯實基礎。傳統體育的文化產業化發展需要讀懂、釐清自身的定位,並挖掘拓展自身的價值,形成價值體系。
  • 沙縣小吃「蝶變史」:如何從養家餬口變成地方產業支柱?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沙縣小吃「蝶變史」:如何從養家餬口變成地方產業支柱?「沙縣的歷史淵源造就了小吃文化,如今又成了支柱產業,這個過程極為不容易。」沙縣縣委原書記楊振西對澎湃新聞回憶稱。2020年11月23日,三明市沙縣,上桌的燒賣。
  • 老生常談:遊戲距離真正的第九藝術還有多遠
    對於遊戲的妖魔化的扭曲處理,致使遊戲產業在中國初期發展舉步維艱,你甚至在餐桌談話時都不能提起你對遊戲的熱愛,那麼從事遊戲相關產業更是難以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說到底,遊戲不過是一種藝術表達載體,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是創作者將思想傳達給玩家的橋梁。
  • 未來養老產業有望成內循環支柱產業
    河南商報訊(記者陳薇)隨著老年人口的逐漸增加,養老產業也吸引了各路資本的進入,滿足不同養老需求的養老機構在鄭州出現。  10月12日,「探索醫養結合新模式,推進康養產業新發展」主題論壇在鄭州舉行。
  • 賽龍舟距離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究竟還有多遠?
    震耳欲聾的鑼鼓聲、衝破雲霄的助威聲,還有龍舟健兒們奮勇爭先的吶喊,讓這項擁有幾千年的傳統賽事煥發出了新時代的嶄新魅力。競技性,觀賞性還有沁入其中綿延不斷地中華民族濃濃文化的獨特性,賽龍舟這項很中國的民俗加競賽的項目正在呈現更多的內涵,龍舟競演活動和賽事對於舉辦地地經濟發展的拉動以及文化助推都有更出色的表現。盛世龍舟,已經成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