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拳擊運動在我國越來越受歡迎和追捧。在眾多體育賽事中,拳擊無疑是一項高風險,競技性和觀賞性都極高的運動。因為高風險,拳擊運動員的薪資自然也不菲。要說拳擊界的代表,大家第一想到的估計就是梅威瑟,泰森了。而在我國,最具代表性的拳王,那自然是鄒市明。
作為一名知名的拳擊運動員,他的職業生涯自然是戰績累累。總共獲得過三次世界冠軍,第一次是在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他一舉奪得了48公斤級拳擊奧運金牌。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他獲得了49公斤級奧運金牌。到了2016年,在WBO國際蠅量級世界拳王比賽上,他憑藉著出色的實力和高超的戰術技巧獲得了金腰帶!按理來說,他接連拿下三次世界冠軍,有著極高的含金量,在國際上應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才對。但實則不然,他的名氣在國際上,離梅威瑟等人還遠著呢,那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就成就來看,梅威瑟是當今世界拳壇唯一一位「不敗拳王」,有著50勝0負的絕佳戰績。除此之外,梅威瑟還獲得過5個級別的拳王金腰帶,而鄒市明只有一個而已。
再者,在奧運會上,拳擊運動並沒有很大的關注度。參加奧運會,最高的獎項就是拿到金牌,沒有什麼高收入。但是要是參加職業比賽的話,那出場費用就一個比一個高,例如梅威瑟,隨便一場比賽的出場費就高達千萬美元!因此,在拳擊界,大家都不會過多的去關注奧運會的拳擊運動員的。
其中,有不少拳擊運動員會把奧運會作為一個踏板,由此進入職業拳壇。但這些拳擊運動員往往實力不強,沒有像其他的職業拳擊手一樣打過很多的野拳。畢竟,出色的,有著很強實力的拳擊手往往不會出現在奧運會上。而且,在奧運會比賽上,拳擊手都要帶上必要的護具。而這在職業的拳擊比賽中,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因此,在那些職業拳擊手看來,奧運會的拳擊比賽很沒意思。
拳迷們都知道職業的拳擊比賽一共分為17個級別,鄒市明獲得的是蠅量級拳王金腰帶,這和重量級拳王金腰帶,輕量級拳王金腰帶在地位上是一樣的。但是因為在歐美國家,他們普遍體型龐大,因此很少會出現蠅量級的拳擊手。所以,他多少也會被歐美等國家忽視。
除此以外,就給觀眾球迷的體驗感來看,重量級或者輕量級的比賽更加的熱血和激情。拳擊手們相互之間,出拳更加的具有力量感。而蠅量級的比賽呢,就有點缺乏力量感,沒有另外兩個比賽刺激。這也就是為什麼鄒市明的名氣始終沒能達到一定國際度的原因了,畢竟,拳迷是拳擊運動員影響力和名氣的根本。要想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來自其他國家的球迷一定得達到一定數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