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熱播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
中國已知的植物有三萬五千種,佔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這裡是植物的天堂、文明的搖籃。衣食住行、美的歷程,傳播萬裡、綿延不絕。
從雅魯藏布江峽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國茶樹最古老的源頭,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區的青蒿素,該紀錄片用震撼而溫暖的鏡頭語言,呈現了21科28種植物的生命旅程,並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世界的故事。
分集介紹
第1集 植物天堂
陽光、水分、土壤、溫度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條件,不同的地質和地貌決定著植物的分布。中國疆域遼闊,跨越22個經度和20個緯度,北以乾旱的蒙古戈壁沙漠為界,西面由終年積雪的大山與西藏高原隔離,南部臨近熱帶,年降水量從東南到西北逐漸遞減,全境分布著陡峭的山地、肥沃的谷底和衝擊平原,這些特殊的地理條件造就了植物的天堂,中國也成為全球最豐富的溫帶植物區。這些是自然的饋贈,也是自然的傳承。
本集呈現了中國植物分布的多樣性。在中國,複雜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使得大多古老植被在這裡生存下來。在植物演化過程中,它們的遺留成為了整個植物史上珍稀而寶貴的存在,同時造就了地球上獨一無二的中國植物天堂,這裡也成為了植物獵人重點探索的區域。中國為什麼能被稱為植物天堂,它如何被世界發現?中國植物在世界範圍內如何完成遷徙,在異域的它們又有著怎樣的命運?
第2集 水稻
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這是在《山海經》中的記載,也是中國文獻記載糧食作物中最早出現稻字的典籍。
本集追溯了水稻的起源與傳播路徑,展現了水稻植物在人類手中從野生到馴化的歷史進程。作為世界三大穀物之一,水稻至今養育著世界將近一半的人口。回望水稻的馴化與改良,我們能看到人類互通協作,精益求精的人文精神。稻田妝點了我們的壯美河山,稻米滿足了我們的轆轆飢腸,稻文明塑造了我們的精神世界,稻市場影響了我們的經濟形態……前後一萬年,人類的遷徙、融合、繁榮、發展,都凝結在這原本只是一株雜草的水稻上。
第3集 茶樹
託馬斯.傑斐遜曾說:「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能夠被接納的最偉大的貢獻就是給它的文化帶來一種有用的植物」。
茶樹就是這樣的一種植物,它是中國繼火藥、造紙、印刷、指南針四大發明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貢獻。茶樹如今在五大洲均有分布,一方面依靠的是茶葉對人類的徵服,另一方面也是茶樹自身頑強進化的努力。
人類將茶這種樹葉囊括進自己的飲食之後,這個植物葉片就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在人類歷史進程中,茶葉貿易給我們帶來了繁盛的經濟,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紛爭。在商業價值之外,茶葉貿易還給越來越大範圍內的人帶去了自己的文化價值。這一集的故事深入探討茶樹的起源與進化,茶葉徵服中華民族背後的科學原理,茶樹從中國到世界的歷程與有關茶文明的發展。
第4集 竹子
在中國歷史上,竹子和稻米堪稱地位最崇高的兩大植物。竹子對中國人的影響,甚至讓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評論家們都驚嘆不已:「竹子比礦物更珍貴,僅次於米和絲綢,是天朝最大的收入來源。」
一稈竹子,一片竹林,可以激發怎樣的聯想?它是人們飯桌上的菜餚,是尋常百姓的生活用具,是承載文字的竹簡竹紙,是文人筆下寄託情思的詩畫……一稈竹子,一片竹林,又有著怎樣的超乎想像?它歷經5000多萬年的風霜,漸變為今天的模樣;大約200萬年前,它成為大熊貓的主食;今天,它是綠色環保的新材料。自然的饋贈始終無私,人類的創造力又將賦予它怎樣的生命?竹子,曾造就「竹子文明的國度」,也蘊藏著影響世界的無限可能。
第5集 桑樹
「絲路」是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綿長8000公裡,也是一條橫跨亞歐大陸的貿易路線。而中國的絲綢產品則是提供絲路貿易的重要原動力,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綢產品深入羅馬帝國的中心,羅馬人對待絲綢製品如同珠寶一般。
本集從中國出發,探討一種植物桑樹、一種昆蟲蠶、一個民族中華文明之間,因為一種特殊的成份蛋白質而產生的種種化學反應,而這種化學反應最後得到的絲綢又如何影響了整個世界。
第6集 水果
果實是種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果實能夠保護種子,為種子提供成長所需的養分。當植物授完粉,完成受精後,就會製造種子和果實,傳播自己的後代。這也使中國植物走向世界更加便利,19世紀-20世紀的「植物獵人」常常將珍貴植物的種子寄給他們的贊助者。
果實與人類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1.4億年前,它隨花的出現而進化,逐漸成為大自然饋贈中的奢侈品。她本是林間的野果,在人類手中變成了水果。本集以四種水果為代表,探尋植物果實對植物的意義,又如何以這種方式來吸引人類的傳播,以及影響世界的水果文化。
第7集 大豆
作為豆科植物中出場率最高的成員——大豆,在五千年前的中華大地上與人類初遇時,還無法預知自己破莢而出後的命運。在人類手中,她從匍匐在地到站立成株,形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它與人類相互依存,共同創造。作為世界上最主要植物蛋白質來源,它以自己千變萬化的智慧,發展出各色各樣的樣貌,出現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浸潤了人類生活方方面面,養育了世界。本集通過進入一粒豆子的世界,去探尋它的神秘與力量。
第8集 本草
中藥起源於中國,其中包括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製品類藥物,但其重要組成部分則是植物藥。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於當下和未來人類健康而言,中醫藥或許也可以說是中國給世界的禮物。
本集以四種本草植物為代表,探尋人類從植物中間發現藥用的歷程,植物與人類關係從掠奪到共生的關係演變,揭示本草植物背後的秘密,以及本草植物對非洲以及世界的影響。最初中國人把用來治病的植物稱為本草,這也幾乎成了中藥的同義詞,某些本草儼然已是舉世公認的中國符號。時至今日,本草不但維繫中國人的健康,也擴及全球,甚至成為控制某些現代疾病的關鍵。
第9集 園林
英國植物學家E.H.威爾遜曾說「在整個北半球溫帶地區,任何地方,沒有哪個園林的樹種不是源於中國的植物。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舶來品,今天我們的園林和花卉資源將會是何等的可憐。」
中國幅員廣闊,氣候多樣,是許多名貴園林植物的起源中心,被讚譽為「世界園林之母」。從早春的連翹和玉蘭,到夏季的牡丹和薔薇,秋季的菊花,美麗的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甚至日本的國花「櫻花」都是原產於中國。
當人類開始讚頌植物之美,用它妝點家園,植物也就成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中國園林,是中華文化的集大成者。人類對園林植物的選擇和塑造,既能照見歷史,也能反映中國人的精神追求。一棵樹、一朵花,也許就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輝煌、審美和信仰。本集從中國園林植物開始,追溯它們所承載的文化內涵,探尋中國園林中人與植物共生的自然理念和文化內涵是如何在世界傳播、生根、成長為新的形式,進而影響了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人。
第10集 花卉
花卉,大自然之精靈,美之化身,植物生命之光,如果說,是大自然、是植物孕育了人類文明;那麼,花卉就是傳承文明的載體。中國儲備著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花卉資源,許多品種包括杜鵑、牡丹、月季相繼傳向世界,並經過各國園藝家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再創造,成就了今日世界的繁花似錦。
尋找並解讀人類發展進程中花的魅力。花,為生存而進化,為繁衍而綻放。而一朵花又能承載人們多少種情感?宮廷中的奢華,教堂中的聖潔,傳說中的神秘,愛情中的浪漫……它以不同的形態,點綴在不同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對花的認知及解讀,也伴隨花的傳播走向世界。從人類發展的脈絡中尋找花的影響,也是尋找人類與花、與植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線索。
獲取更多內容
掃碼關注「跟老趙學地理」
老趙
中學地理教師
居住於河南鄭州
微信12068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