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的城市——
天津的616歲生日
作為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的城市
它低調而內斂
而它的魅力
則需要每一個懂它的人去慢慢挖掘
那麼在今天天津生日這一天
就和小編一起去探尋
愛上天津的N個理由吧!
我愛天津
因為它歷史悠久,底蘊深厚
616年的滄桑巨變,天津經歷過古代的金戈鐵馬、沙場鏖戰,也曾於近代薈萃各國建築、引領風騷,還在新中國脫胎換骨、重塑面貌。
No.1
距今5500年前,天津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後來氣候變冷、海退成陸,又經歷了黃河等河流千餘年的泥沙堆積,才形成今日之平原。
No.2
這裡視野開闊,大部分地區的海拔在5米以下,平原面積佔全市的94%左右。這裡河渠遍布海河的眾多支流,在此匯流入海。
天津地形及水系示意
No.3
在西周時期,諸侯國燕國的人民在這裡棲居。天津的第一塊區域——薊寶地區(今薊州和寶坻等地的合稱)率先登場。
如今的薊州城區
No.4
薊寶地區背倚燕山,地處農耕地區和遊牧地區。東漢末年,曹操借道此地討伐遊牧民族烏桓,實現了一統北方的理想。為了運輸軍需糧餉,曹操先後開鑿了三條人工運渠,其中的「平虜渠」歸入今天的南運河繼續沿用。
如今的天津港
No.5
而後的隋唐時期,又有唐軍在此駐紮。為了保證軍需,唐朝疏浚隋代大運河,從江南運輸糧草到此。至今仍有軍糧城的遺址留存,見證著那個年代雄軍對壘的豪情與氣魄。
隋唐大運河示意圖
No.6
時光流轉,當明成祖朱棣將首都遷至北京,緊鄰北京的天津也設衛築城,成為「天子津渡」。邊防所用的漕糧,由天津衛負責轉輸,一個新的時代即將開啟。引領這一時代的正是中心地區。
中心地區的名稱和區域範圍參照《當代天津城市建設》中的《天津城市規劃總體結構圖》
No.7
這裡以海河為主脈,此前數次軍事上的糧草之需、運渠開鑿,使得眾河連通的明代衛城選址於河流匯聚的三岔河口。水路聚財,各地富甲豪商紛紛遷居至此,一場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拉開帷幕。
天津老城區
No.8
在移民商旅的建設下,天津迅速壯大成長為商業城市。
天津鼓樓
No.9
聲勢浩大的洋務運動沒能挽回清朝的頹勢,列強們垂涎於天津的貿易良港以及首都門戶的區位,爭先恐後地來此傾銷商品、掠奪資源。他們在津成立「九國租界」,拆除老城牆改為馬路。
近代天津九國租界示意圖
No.10
這樣魚龍混雜、紛繁動蕩的局面,在新中國成立後徹底終結。此前多年的建設,讓天津成為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後來改革開放、經濟騰飛時代的大潮沿著海河兩岸奔湧向前,天津城脫胎換骨重獲新生。
天津環球金融中心
No.11
1984年,國家決定設立14個沿海開放城市,從大連到北海串聯起中國海岸線,構成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天津作為其中之一,想要再圖發展就需要另一片廣闊的土地,這便是濱海地區。
濱海地區的名稱和區域範圍參照《當代天津城市建設》中的《天津城市規劃總體結構圖》
No.12
這裡有著北方地區的交通樞紐,作為北方大港的天津港連接全球500多個港口輪船、貨流日夜不息。
No.13
到了1994年,濱海新區正式設立。這裡一邊招商引資,一邊興起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于家堡金融區、響螺灣商務區生態城居住區等城市片區順勢而起,摩天大樓延伸至天際。
No.14
濱海地區僅僅建設了26年,便能做到與600餘年的中心城區平分秋色、雙星璀璨,不得不稱之為「奇蹟」。
No.15
在不久前的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決議中,「『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的表述,吸引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十四五」期間,天津加快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把濱海新區全面建設成為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的濱海新城。
我愛天津
因為它風景秀麗,唯美浪漫
天津的美,包羅萬象。古老建築與現代化樓宇交相輝映,傳統樓閣與萬國建築各具魅力。
No.16
於薊州區的獨樂寺,歷經唐山大地震等數次地震而不倒,成為我國現存於世最古老的木結構閣樓建築。
No.17
盤山位於天津市薊州區西北,為國家5A級景區。該景區始記於漢,興於唐,極盛於清,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蹟並著。清乾隆皇帝先後巡幸盤山32次,留下了歌詠盤山的詩作1702首,並發出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嘆。
No.18
坐落於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83號的天津民園廣場,曾見證著天津足球的榮耀時刻,如今更成為市民散步休閒的樂園。它所坐落的五大道,也因為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建築而享有「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譽。
No.19
意式風情區是義大利本國之外,世界上唯一一處近代大型意式風格建築群。茂盛的綠樹與紅頂的洋房相映成趣,令人流連忘返。
No.20
總高度415.2米,位居世界第六、亞洲第四高塔的天津廣播電視塔,為津門十景之一,景名「天塔旋雲」。
No.21
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橋上瞰景摩天輪,跨海河連接河北區與紅橋區,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
No.22
天津轄內,海河之上,一座又一座雄奇的跨海河大橋,「一橋一景」——全中國唯一的「天津之舟」;世界獨一無二的「日月雙輝」;「時空隧道」在海河之上飛架;68片「花瓣」在海河上空綻放……
No.23
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的特色。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是天津老字號店民間手工藝品店的集中地。
No.24
津灣廣場位於海河岸邊,在美若油畫般的景象中,來來往往的遊人觸摸到了天津生生不息、飛花流彩的氣象。
No.25
石家大院體現了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位於千年古鎮楊柳青中心,曾有「天津第一家」「華北第一宅」之稱,從中足可領略傳統民居建築之精妙。
No.26
天津濱海新區文化中心圖書館的設計立意為「濱海之眼」和「書山有路勤為徑」,它憑藉其科幻般的造型,剛面世就成功斬獲中國最美圖書館的殊榮,成為了「新晉網紅」。
我愛天津
因為它生活便利,充滿人情
在天津,從衣食住行到公共設施,無處不彰顯著人性化。這是一座充滿著人情味、體現著人文關懷的城市!
No.27
擔心冬天吃不到熱乎早點?在天津,不用擔心!天津地鐵推出「地鐵e站」餐飲便民車,市民通過「天津地鐵APP」一鍵下單,走出地鐵站就能立即領到已經提前加熱好的餐食啦!
No.28
坐火車不用排隊取票啦!天津境內所有高鐵、普鐵線路的車站、列車全面實施電子客票。旅客購票、進站、乘車均不再提供紙質車票,可直接刷身份證或出示二維碼進站檢票乘車。
No.29
近幾年冬季,咱們天津的暖氣都會提前供熱、延長供暖期,這可足夠我們在朋友圈炫耀一波呢!
No.30
在天津鼓樓旅遊區,有一家24小時智慧書店,專門為深夜未眠的讀者留一盞燈,這家充滿現代科技感的智慧書店通過RFID技術、物聯網和智能管理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書店的24小時無人智慧化經營,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No.31
水給予了天津獨特的魅力,而解放橋承載著天津的文化積澱和歷史內涵。從去年開始,天津人的朋友圈每隔一段時間就被沉寂許久的解放橋「開橋」承包了。雖然解放橋今年因設施改造無緣開啟,不過我們相信待疫情退去,全新的解放橋終將再次盛裝開啟。
我愛天津
因為它學府林立,各具特色
天津高校眾多,它們既有顏值,又有底蘊,快快和小編一起去打卡看看吧!
No.32
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在這裡不僅有著津城最美的「海棠季」,還在前不久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稱號——「最長時長無人機表演的動畫」!
No.33
南開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航拍中國》拍攝到的「百年南開」的場面刷爆全網。
No.34
天津中醫藥大學有著全國最大的中藥植物園、全國最先進的中醫藥科技園及在國際上具有影響的中醫藥國際教育中心,而校長正是人民英雄——張伯禮!
No.35
天津外國語大學有近5萬名優秀校友活躍在外交、外貿、新聞、財經、法律事務、教育等各條戰線。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多名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的最美「翻譯官」多線戰「疫」!
No.36
天津美術學院前身為北洋女師範學堂,是我國最早的公立高等學府之一。每年的畢業展,都堪比時尚大片!
我愛天津
因為它孕育英才,綻放青春
喝著海河水長大的天津娃,不僅「天生就會說相聲」,還充滿了柔情與溫暖。他們內心的奮鬥精神與初心使命,始終在照耀自己勇敢前行。
No.37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天津市各高校團組織積極響應團市委號召,組織動員廣大學生團員到社區(村)報到,有效充實基層一線的防控工作力量。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踐行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為打贏戰「疫」注入天津力量!
No.38
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天津衛生健康系統的青年文明號集體及廣大青年黨團員積極響應號召,逆行而上。他們安慰父母、告別子女,穿上戰袍,毅然決然投入戰「疫」!
No.39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公安系統廣大青年幹警不畏艱險、衝鋒在前,他們以鋼鐵的意志守護百姓,以青春的力量勇擔使命!
No.40
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成為防控重點,天津海關的青年們不懼風雨,勇挑重擔,堅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築牢疫情防控網絡,保衛這座城市,保衛我們的國家!
No.41
11月21日上午,濱海新區啟動「濱城大篩」。全員參與、同頻共振、篩查順利推進。無數為戰勝疫情奔跑的天津年輕人,始終在「戰鬥」著。
我愛天津
因為它充滿溫情,豪爽仗義
這座城市,從來不缺少正能量。無論老少,天津人的豪爽仗義、熱情好客,早已揉進了骨子裡。
No.42
天津地鐵1號線,一位媽媽困了,靠著自己孩子睡著。孩子就安靜地跪在椅子上讓媽媽靠著,一動也不動,男孩的暖心行為讓人感動。
No.43
網絡上,一組「兩名八十中學女生為擺攤老人打傘」的暖心照片曾火遍津城。拍攝者稱,在丁字沽一號路公交站有一位正在擺攤的老人,此時下起了雨,有兩位來自天津市八十中學的女孩走來,一個在老人頭上架起了傘,另一個開始幫老人收攤,整個過程七八分鐘,她倆一直都在幫忙……
No.44
在天津大學,一隻小貓不小心掉進食堂牆縫。經過一番努力,它被有愛的天津南開消防小哥哥們成功解救。師生們便給它取名么么玖,以感謝119消防的救援。
No.45
11月22日,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體育場附近一輛濱海計程車司機聽到乘客聊天得知他們是核酸檢測人員,下車時怎麼也不收打車錢。乘客說,師傅你也挺辛苦的,就收下吧!的哥再三執意拒絕,為司機師傅和醫護人員點讚!
No.46
11月11日,天津博物館、天津美術館任超、趙維興、祝一寧、孫貴賓四個小夥子像往常一樣在河邊散步。突然,岸邊傳來呼救聲「有人落水了」。「當時來不及多想,他們急忙趕到岸邊,馬上分工,三個人手挽手下到河中救人,一人留在岸上撥打110、 120,請求幫助。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落水者被順利救起。
No.47
天津濱海新區某住戶,一位87歲的老人正在熟睡,可廚房內的雜物突然起火。這時,一位路過的外賣小哥挺身而出,徒手爬到二樓緊急滅火。這位22歲的小夥子名叫常澤林,今年剛剛21歲。當被問道:「你為什麼有勇氣爬上樓救火?那火勢那麼大。」常澤林的回答很簡單:「我就是做了一個年輕人該做的事情。」
No.48
今年4月份,80歲的張大爺到家門口祥和大道(天津西青區)上的一家銀行取錢,出了銀行門沒多久,一個不留神,手裡的錢都掉到了地上。這時,一陣大風瞬間就把3500塊錢捲起來,吹得四散飛揚。路過的熱心市民看到紛至沓來的鈔票,沒有哄搶、沒有旁觀,大家紛紛上前幫著老大爺撿錢。在大家的合力幫助下,張大爺的錢一分不少又回到了他手裡。這,就是咱天津人,古道熱腸、仗義出手!
我愛天津
因為它美食眾多,遍地煙火
有一種幸福,叫作吃在天津;有一種滿足,叫作吃遍天津。天津有著不重樣的早點,也有著味道正宗的傳統美食。
No.49
天津的大餅夾一切,始終是個謎一樣的存在。在一張餅裡,仿佛萬物皆可夾。雞排牛排素串卷圈藕夾鵪鶉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夾不到!
No.50
在天津,吃早點是一種儀式感。天津人從來不會因為吃什麼早點而犯愁,因為種類實在是太!多!了!煎餅果子鍋巴菜老豆腐豆漿果子糖皮兒豆包雲吞……
No.51
除了早點,天津的撈麵,也是天津食客的靈魂!天津人的所有高興事兒,都和四個碟的撈麵休戚相關。婚娶、做壽、添丁、喬遷……還有各種時令也是以四個碟的撈麵為節點,入伏的麵條、初二的麵條,還有這送行的餃子接行的面。
No.52
作為北方人,天津人對麵食自然情有獨鍾。大概每個天津孩子的記憶中都有一份美味的肉龍吧!此外,攤鹹食兒、棗卷、銀絲卷、蒸餅兒……這些媽媽的味道,你最喜歡哪一個呢?
No.53
你知道正宗的老天津人一般都愛吃什麼天津菜嗎?罾蹦鯉魚、天津扣肉、燒三絲、熘魚片、八珍豆腐……津小青覺得,大概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最喜歡的家鄉菜吧!其實咱天津菜,雖然說不上有什麼大名堂,但也還真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得對味的。量大、味好、素菜少,就是咱的特點!
我愛天津
因為它安逸宜居 豐富多彩
清晨的早點種類繁多,夜幕下的夜市也同樣精彩!閒暇時間,足球排球相聲演出話劇,一樣都不能少,這,就是咱天津人的精彩生活!
No.54
天津的夜市可謂火力全開。品質美食、創意潮玩、文創手作、體驗互動、親子遊樂,夜幕降臨下的津城,好一派城市煙火氣!
No.55
天津女排又雙叒叕奪冠了!看女排比賽,已經成為天津老少的「必修課」,因為女排姑娘們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她們不僅僅是城市英雄,她們的精神,早已成為了時代傳奇!
No.56
「每個天津人都會說相聲」似乎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天津人的曲藝基因,仿佛與生俱來。從馬三立到郭德綱,天津相聲(曲藝)觀眾最內行!有氛圍,有傳統,是不折不扣的曲藝之鄉!
No.57
天津泰達足球隊,承載了幾代天津人的足球情懷。多少天津孩子,從牙牙學語時就和父輩一起看天津足球;多少耄耋老者,即使白了頭髮還會堅定地守在電視機前為泰達加油。這種深深的愛,與名次無關,與榮譽無關,只因天津人的骨子裡,有著為泰達加油的底蘊與情懷!
No.58
天津文惠卡的推出,大大提高了天津市民走進劇場觀看劇目的興趣。吳橋雜技團的演出、舞蹈劇、天津人藝話劇、兒童劇等眾多藝術門類的優質演出,令天津市民大飽眼福。
今晚,南開區鼓樓商業街將舉辦多場「鼓樓津聲」系列活動,以炫彩燈光秀、津味演出、跨年鐘聲等為核心內容,慶祝天津616歲生日!
今天,是天津616歲生日
親愛的天津,生日快樂!
綜合:天津日報、津雲、津彩青春、地球知識局
審核:王韶雲
編發:王 安
封面:Reality-阿磊
素材整理:王安、施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