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蔡英文仍對兩岸關係抱希望嗎

2021-01-19 騰訊網

美國飛彈驅逐艦「哈爾西」號8月30日穿越臺灣海峽,這是美國軍艦今年第9度航行臺灣海峽;解放軍針對進入海峽的美軍機、艦,「逢艦必跟、逢機必查」,並在南海、東海、渤海、黃海軍演不斷。美中「行動/反制行動」的軍事對峙持續升高,臺灣安全長期處於威脅之下已是既成事實。面對變局,臺灣必須體認,安全操之在我,任何外力都不足恃。

馬英九日前以「首戰即終戰」論點,批判蔡英文將臺灣推到戰爭邊緣,掀起了「朝野」政治口水戰,進一步激化臺灣內部對立。歸納「朝野」對臺灣前途問題爭點有三:解放軍是否會發動「武統」行動?臺軍因應解放軍軍事攻擊的能力與支撐時間?美國是否會出兵介入?嚴格來說,臺灣安全如繫於這3個本身無法掌控的因素,前途恐難以樂觀。

臺海軍力均衡早已向大陸傾斜,軍隊人數、武器數量、防務預算規模已不成比例,臺灣甚至喪失了過去擁有的訓練精良、武器先進的質量優勢。臺灣主要武器系統仰賴美國,許多專家質疑美國出售太多如F-16V戰機、M1A1坦克、大型水面艦艇等昂貴的傳統武器給臺灣,在現代化戰爭中只能發揮有限戰力,形成臺灣安全的最大隱憂之一。

至於美國是否會出兵幹預臺海軍事衝突,美國40多年來的「戰略模糊」已不具有足夠嚇阻效應。面對解放軍強大現代化軍力,對臺灣安全的具體保證代表了更沉重的責任與風險,令美國躊躇不前。川普總統日前在答覆記者相關詢問時表示,「我想,中國知道我會怎麼做」,仍維持了美國一貫的模糊立場。

從純粹軍事層面分析,如臺海炮聲響起,臺灣將立即陷於最險惡局面,承受人員死傷、公共設施、私人財產遭破壞等損失,臺灣軍隊可否支撐到美軍馳援,已是無意義的辯論。單純憑軍力不足以嚇阻、抵抗解放軍攻臺,臺灣須改善兩岸關係,降低敵意,方有可能長治久安。

臺灣必須打破「美中關係惡化對臺灣有利」的迷思。這次美中關係全面交惡,已對臺灣安全造成嚴重衝擊。相反的,如兩岸關係改善,臺灣在兩大強權競爭之中可扮演「意識形態緩衝」角色,將有助於本身安全保障。

臺灣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川普政府對臺灣的支持確實超越歷任美國總統,但「美臺關係」仍存在2個值得關注現象:關係過於「淺碟化」,未脫以「臺灣牌」箝制中國的策略範疇及「抗中優先,助臺次之」。

蔡英文日前告訴美國智庫,應早日建立更具建設性的「臺美安全合作關係」、啟動「自由貿易協議」(FTA)談判等等,顯然她也感受到美臺之間及經貿關係仍缺乏制度化、法制化的機制與規範。

臺灣宣布明年元月全面開放美國豬牛進口,被認為要為具有「深遠戰略意涵」的「自由貿易協議」(FTA)或所謂的「雙邊貿易協議」(BTA)鋪路,以深化「美臺關係」。雖然這件事受到美方熱烈的歡迎與肯定,但目前為止,主管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署」仍未表態,美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史達偉8月31日在視頻會議中,也未作任何正面響應,凸顯了當前「美臺關係」中的政治及安全層面高於經貿關係,無法跳離美國全面制衡中國的戰略架構。

蔡英文更大的挑戰其實來自內部,一個分裂、沒有共識的社會,無法應付「外來威脅」,民進黨「政府」強勢、跋扈作風,斷絕了透過理性溝通、辯論建立共識的管道,剛剛宣布的開放美國豬牛進口更進一步撕裂社會,也削弱了對外交涉、談判的能量,遑論因應大陸的軍事威脅。

資料圖

臺灣民眾的認知與現實有相當落差,民調顯示,近八成民眾認為「解放軍不可能攻臺」;一旦兩岸爆發衝突,近六成民眾認為「美方會出兵協助」;偏安的心態經不起檢驗,民進黨卻樂於操作,以製造虛幻的安全感與自信,再加倍對抗大陸,將成臺灣安全最大的威脅。

中美關係惡化,兩岸關係基礎跟著鬆動,美國固然極力對臺軍售,展現「對臺灣安全的關切及承諾」,但美國無意改變一中政策,臺灣也不能把安全全盤寄望於美國,必須要有自己的打算。蔡英文就任4年來,始終自言對兩岸關係寄予希望,而面對中美新情勢,兩岸關係可能崩盤,她有責任說清楚對兩岸關係的新態度。

本文摘自臺灣《中國時報》

相關焦點

  • 中國時報:蔡英文天敵洪秀柱等在路上
    中國時報:蔡英文天敵洪秀柱等在路上 2015-06-12 11:20: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6月12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2日刊文稱,蔡英文怎麼過最後一裡路?
  • 蔡英文批兩岸關係「國共化」 藍嗆:汙名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據臺灣中國時報5月3日報導,針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3日稱,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這次訪問大陸行程是「國共化」等言論,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奕華反駁稱,國民黨正努力拓展兩岸關係發展,蔡英文身為民進黨主席及「總統」大選參選人,竟然只會用汙名化、意識形態化的言詞提出批評,國民黨表示極為遺憾。
  • 如何定調兩岸政策?臺灣輿論關注蔡英文520談話
    」另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有民進黨內人士提出,蔡英文的第二任期將朝兩岸從「斷線」到「恢復溝通」方向努力,稱希望透過建立所謂的「民共平臺」,恢復兩岸溝通。相關報導指出,蔡英文於2016年上任後,兩岸關係長期「斷線」,僅剩海基會處理部分人道相關事件,但也處於被動。
  • 蔡英文高票當選後,兩岸關係波濤洶湧?
    編輯:凝冰2020年,年初臺灣選舉落幕,蔡英文高票當選,民進黨繼續執掌臺灣,綠營當權,兩岸關係只會進一步惡化,兩岸是否能像2016年的時候,進行和平對話尚不確定。臺灣選舉蔡英文當選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很大,她當選跟對內地的態度有關臺灣選舉蔡英文當選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不可小覷,民進黨在選舉的時候丟了七席「立委」,卻不影響蔡英文當選,這是因為蔡英文借著香港「修例風波」大做文章,她通過「芒果乾」給民眾製造恐慌,而且在對待內地的態度上表現得十分強硬,因此獲得了很多臺灣民眾的支持。
  • 臺「兩岸關係調查」凸顯冰火兩極 蔡英文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主流媒體《聯合報》發布的最新「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過去一年來,島內民眾認為兩岸「外交」和官方互動關係趨向惡化,雙雙創下歷次調查的新低。不滿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表現的人攀升到68%,是近3年的新高。《聯合報》17日評論稱,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造成社會撕裂,中間消失,統「獨」兩極分化更為明顯,越來越多對政治厭煩的人將選擇「用腳投票」。
  • 蔡英文想修復兩岸關係嗎?幾個觀察指標說明了一切
    蔡英文即將在5月20日開始第二個任期,臺灣時事評論員陳淞山日前受訪問時認為,蔡英文第二任面臨的第一大問題是經濟,第二大問題是兩岸關係。經濟上,現在新冠疫情肆虐,就算等疫情過後,今年經濟要反彈恐怕很難,加上今年ECFA到期後可能終止,臺灣經濟雪上加霜的情況下明年都難看好。
  • 蔡英文又想談了?兩岸關係將迎來重大轉折?
    導讀:兩岸關係自從蔡英文執政後,變得越發糟糕,兩岸交流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在2021年蔡英文所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就透露出一個重要觀點,那就是臺灣希望與大陸促成有意義的對話。蔡英文渴望與大陸恢復政策關係蔡英文表示,大陸只要有心化解對立,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對此國民黨表示,對於蔡英文承諾在疫情有效防控後,開通兩岸對話,表示支持以及期盼。不過希望蔡英文能夠兌現自己的承諾,從「邊境」管制開始不要再有歧視等行為出現。其實兩岸之間本身有小三通這一合作項目,每年能夠給金門帶來巨大經濟收益。
  • 蔡英文忙著「抱大腿」之際,兩岸不聲不響地開展活動
    而且民進黨頻頻向美國方面購置大火力武器,這種行為不僅嚴重的越過了大陸底線,挑釁了一個中國的原則。 同時也在將臺灣向著危險邊緣不斷推進。好在島內總是有些能夠認清現實的有志之士,不斷地進行著兩岸交流互動。
  • 吳斯懷:中美關係將「換軌」,蔡英文還有資格「抗中」嗎
    那臺灣當局就該警醒,如果還是按照川普時代,死命跟大陸對抗,「逢中必反」,還有條件嗎?拜登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闡明,「最佳的對中國戰略,理應是我們所有的盟邦,或至少過去曾是我們的盟邦,均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修補與盟邦的關係進而達成共識,將是我上任後頭幾周的重點工作。」
  • 蔡英文在520時,如何闡述兩岸關係?
    臺灣「中時電子報」24號發表了評論員文章,闡述了兩岸關係的現狀,自從蔡英文當選後,兩岸關係持續僵化,這樣的做法讓臺灣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這次疫情期間,民進黨錯失良機,不光失去了跟大陸「破冰」的機會,反而出臺了很多針對性的措施,使得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有的人大膽地嗆聲大陸,對大陸的防控疫情措施指手畫腳,惡意中傷歪曲大陸對待疫情的政策,甚至凡是跟大陸有關係的臺胞都遭到攻擊。蔡英文當局妄圖用滯鄂臺胞做人質,以便達到自己政治上的目的,這無疑是在自斷後路。
  • 蔡英文拋出兩岸關係新說法又想唬弄了?
    臺海網4月11日訊 民進黨於今年4月9日召開第二次「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蔡英文在會中拋出兩岸關係的新說法,她說,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透視集文章指出,蔡英文此舉,顯然是為了6月間美國之行,化解美方對她在兩岸政策上的疑慮,好替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鋪好墊腳石。
  • 「復談悲觀,對抗加劇」,蔡英文落井下石,讓兩岸關係到達新高度
    中國軍魂編輯:軍尚目前兩岸關係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由於蔡英文的港臺讓兩岸的關係就已經開始緊繃,但是目前大陸出現了疫情,國難面前蔡英文的做法讓很多大陸人民感到心寒,兩岸關係更是到達了冰點。蔡英文上臺,兩岸關係只是部分的反映,目前臺灣對大陸落井下石的態度,讓兩岸關係又到達了另一個「新高度」。臺灣出臺禁令,禁止幫助大陸渡過難關,面對同胞有難,他們袖手旁觀。但是疫情總會過去,之後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才是關鍵。滯留武漢的臺灣同胞返鄉,被臺當局政治化,不顧人道主義,拿臺灣同胞大做文章,並且肆意抹黑大陸,簡直恬不知恥。
  • 蔡英文服軟了,宣稱要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畫風咋變得這麼快?
    在"雙十講話"中,蔡英文談及臺灣抗疫、經濟策略、區域合作等多項內容,但毫無疑問,有關兩岸問題的表態最受關注。她稱,要將變局的試煉,轉化為歷史的機遇;"我們堅守原則,有決心維持兩岸關係的穩定,但這是彼此共同的責任"。顯而易見,與以往蔡省長不斷叫囂並挑撥兩岸關係的態度不同,雙十演說中的蔡英文明顯語態緩和不少。
  • 蔡英文「元旦講話」反映對兩岸關係認識不清
    在「元旦談話」中,蔡英文認為兩岸關係已是「全球焦點」,並希望與北京「進行有意義的對話」。這個談話反映出蔡英文對世界局勢的不了解,對兩岸關係的認識不清。  即使在川普執政期間,多了「臺灣旅行法」、「臺灣保證法」、「臺北法案」等提升臺灣在美國政治位階的法案,但是美臺關係仍然從屬於美中關係,位階仍然沒有改變。  維繫兩岸關係的是「九二共識」,對於北京而言,其定義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但是對國民黨而言,以前是定義為「一中各表」,目前江啟臣的黨中央認為「九二共識」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而民進黨當局則是拒絕接受「九二共識」。
  • 蔡英文當選卻迴避"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原標題:蔡英文當選卻迴避"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蔡英文資料圖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1月21日訊 蔡英文當選引發島內很多人擔憂,擔憂她對「九二共識」的態度會給兩岸和平帶來變數。
  • 環球時報社評:一個中國豈能被蔡英文的浮詞虛言替代
    臺灣所謂「總統」蔡英文10日上午發表「雙十講話」,在談及兩岸關係時,她的語氣被廣泛認為是近年中「最軟的」一次。她聲稱「不會冒進」,表示「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還強調了「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兩岸)對話」。
  • 臺灣學者向蔡英文喊話:用「文化一中」拉回兩岸關係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兩岸關係持續惡化,臺南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馮國豪24日接受訪問時表示,520就職典禮蔡英文談話將是重要關鍵,希望蔡能從文化一中能拉回兩岸關係。蔡英文有實力,也有能力修正兩岸關係,520若重提「九二事實」,走向文化的一中、情感上的一中,會讓兩岸關係有很大的改善。
  • 蔡英文「雙十講話」認慫了?兩岸問題專家這樣說
    實際真是如此嗎?1在昨天的「雙十講話」中,蔡省長談及臺灣抗疫、經濟策略、區域合作等多項內容,但毫無疑問,有關兩岸問題的表態最受關注。美歐媒體的觀後感幾乎一致,都說蔡英文對大陸「語態有些緩和」。講話通篇都沒提及「一國兩制」,相反倒是用了將近百字,表達對於改善兩岸關係的「期待」。再如,昨天講話中出現了「我們不會冒進」「有決心維持兩岸的穩定」以及「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等字句,也被認為是蔡「態度軟化」的例證。但一篇浮詞虛言的講話,就能證明蔡當局軟了,甚至如有些大陸網友所說的認慫了嗎?當然不能!
  •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
    環球時報社評:莫張狂應是蔡英文和民進黨的座右銘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已經拉開帷幕,蔡英文連任,民進黨在"立法院"席位也超過半數,而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卻宣布辭職。再次回顧過去的幾個月,蔡英文和民進黨藉助執政的資源而無底線地打壓對手,在去年年底急於通過所謂的"反滲透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通過誇大渲染來自中國大陸"威脅"的同時,也不斷抹紅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
  • 川普「轉彎了」,蔡英文會修補兩岸關係嗎?港媒列四大觀察指標
    蔡英文 視頻截圖反觀民進黨當局,從蔡英文執政以來,其外事政策始終是堅持「親美反中」,並不斷升高兩岸敵意;尤其在對抗新冠肺炎的過程裡,也是一貫「抱緊美國大腿」,防大陸卻不防美國。這樣高度意識形態化的做法,已經讓臺灣在防疫過程中吃了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