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三裡屯東六街塞爾維亞駐華大使館,米蘭.巴切維奇大使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正在緩慢地恢復實現其發展目標的勢頭,從而將疫情危機轉變為全世界團結與合作機遇,中國抗疫經驗值得全世界點讚。
「疫情期間,我們一直享有與中國公民相同的保護待遇」
記者:您親歷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請您談談在此期間外國人在中國的工作、生活情況?
巴切維奇:我不僅見證了北京對疫情的奮力抵抗,更是一直關注著武漢市,乃至全湖北省的情況,深刻體會到了全中國在保護和捍衛每一個生命的激烈鬥爭中所展現出的團結和勇氣。我非常欽佩中國政府為動員包括地方社區在內的各級資源和力量所做出的努力。
疫情期間,北京市政府對我們外國人的關心讓我特別感動,正是在參照北京市政府建議的基礎上,使館的各項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運轉。我們一直享有與中國公民相同的保護待遇。我們互相幫助,共同戰「疫」,並取得了有效成果。
疫情以來,我們使館收到了大量中國人民匿名捐贈的醫療用品,有的還是從別的城市專程來北京,對我們進行捐助。每天都有個人、企業和自發組成的團體給我們打電話,詢問向塞爾維亞人民提供援助的途徑,還有不少中國朋友發來手寫的信件向我們表示支持。特別是學習塞爾維亞語的中國大學生們,他們通過流利的塞爾維亞語,告訴塞爾維亞朋友,他們永遠和塞爾維亞在一起……如此之多的「家人」幫助,真的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和感動。
「一帶一路」朋友圈越來越「鐵」
記者:中塞兩國是「鐵桿」朋友,請您談談在這次疫情中,兩國共同抗疫的情況?
巴切維奇:塞爾維亞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一個小國家,卻是中國的好朋友,我們時刻準備著向中國提供我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今年是中塞兩國建交65周年,我可以非常自豪的說,我們兩國之間的友誼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並且在最艱難的時刻得到了印證。不管是我們在1999年共同經歷北約轟炸的之時,還是現在我們面臨共同敵人的時候。
為了表示對中國的支持,今年2月下旬,塞爾維亞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達契奇訪問中國,這是中國爆發疫情以來,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外國部長,並表明向中國提供醫療和技術物資幫助,塞爾維亞人民還籌集了對中國的捐款。與此同時,塞爾維亞組織了人道主義音樂會向中國人民表示支持。
疫情開始在世界蔓延,中國是第一個向塞爾維亞提供幫助的國家。作為對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請求的回應,中國援派6位醫療專家和大批醫用物資在最短時間內抵達塞爾維亞。與此同時,另一架中國救援飛機抵達貝爾格勒,帶來1400萬隻口罩和14位中國專家,幫助我們安裝了兩臺口罩生產線……
習主席迅速做出的捐贈決定,拯救了成千上萬的塞爾維亞人民的生命。更令人驚嘆的是,中國在尚未完全擺脫疫情危機的時候,就開始了對其他國家的幫助,至今已經援助全世界89個國家和地區抗擊疫情。我注意到有些國家誤解了中國的人道主義使命,但是中國還是向他們提供了幫助。
中國戰「疫」不僅是對自己人民的負責,更是對國際健康安全的負責
記者:疫情兇猛,人類如何邁過這個「坎」?中國為世界爭取了寶貴的防控時間,請您談談中國戰「疫」的特點和理解。
巴切維奇: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全人類的威脅,而我們戰勝它的唯一方式就是集中所有資源面對它並且相互支持。
中國所採取的的全面措施和取得的相應成果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和許多國家的讚譽。中國所採取的這些措施,不僅是對自己的人民負責,更是對國際健康安全的負責。
通過派遣醫生到新的疫情爆發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將她的人民從一個戰場轉移到了另外一個戰場,我認為全世界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和感謝中國所做出的這種偉大的人道主義救援。
中國對全世界提供的人道主義救援行動,向全球展示了如何成為造福世界的強國,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即我們所有人都是相互聯繫並且擁有共同命運這一概念,在由中國帶領全球共同抗擊這一大流行病之際,再一次得到了驗證。
我本人非常喜歡中醫,我知道中醫在治療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醫不應僅僅被視為替代療法,而更應該被視為可以使生命力達到平衡狀態從而實現健康長壽的一種方式。在塞爾維亞,人們相信傳統中醫,我們也希望,中醫這個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好的醫學分支之一,可以在塞爾維亞和歐洲得到普及應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韓梅 滕宇鵬
編輯:孟紫薇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