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司法鑑定中心團隊成員
藉助法學專業優勢,讓高校教師利用理論知識從事司法鑑定服務、科研。回歸課堂後,這些真實案例、研究成果又能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我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司法鑑定機構,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鑑定中心不僅參與了國內多起大案疑案的鑑定工作,還實現了教學科研完美結合。
每年完成案件6000件
11月11日下午,在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鑑定中心,學校刑事偵查學院院長胡爾貴向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回顧了司法鑑定中心的發展歷程。
1979年,當時的西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大學前身)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偵查學本科專業,建設了刑事技術師資隊伍與實驗室。在此基礎上,司法部於1986年批准設立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鑑定中心,鑑定人來自學校偵查學專業師資團隊。
「中心成立初期,主要以教學科研為主,同時為公檢法機關提供一些刑事案件的鑑定服務。」之後,中心逐漸走向社會服務,並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2005年以來,中心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文件鑑定、法醫鑑定、痕跡鑑定、聲像鑑定和電子數據鑑定等完善的鑑定類別。中心受理案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案件種類也由最初較為單一的刑事案件拓展到民事領域的司法鑑定。
2010年,經中央政法委統一領導的「國家級司法鑑定機構遴選委員會」認定,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鑑定中心入選「國家級鑑定機構」,是中西部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司法鑑定機構。西南政法大學司法鑑定中心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最近幾年,司法鑑定中心受理案件平均每年達到6000件,涉案金額上百億元,獲得社會各界認可。」典型案例如被列入200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十大精品案件第一位的河南周口警察殺人案、2005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四大典型案件之一的幼童索賠案、香港龔如心世紀遺產爭奪案等。
「司法鑑定,是服務社會治理的典範,其社會價值遠遠大於經濟價值。」胡院長表示,「一個假籤名,一份偽造合同,對鑑定人可能只是一個普通案件,但對當事人卻可能是身家性命,絲毫馬虎不得。」
實踐案例融入課堂教學
目前,司法鑑定中心有74名鑑定人,橫跨老中青三代人,其中大部分成員還同時承擔著學院的教學科研任務。
由於司法鑑定中心承接著豐富的案源,學院老師們擅長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案件相結合。刑事偵查學院副教授喻彥林博士告訴記者,得益於多年的司法鑑定經驗,老師們能夠將實踐案例充分融入課堂教學,讓理論課堂更加生動精彩;西政的「文書檢驗」團隊也成長為全國文件檢驗領域最為知名的教學團隊、司法鑑定服務團隊之一。
例如,在講到「字庫特徵」時,「文書檢驗」教學團隊會選用鑑定中心著名的案例進行講解,「在這一案例中,待檢的《協議書》標註時間為2005年。如標註日期屬實,乙方要承擔上百萬元的賠償金。但在鑑定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協議書》列印字體為『微軟雅黑』字體,而這一字體是在2007年才面世,由此斷定協議內容造假。」這是字庫特徵應用的著名案例。
「這樣的故事一下子就引起學生熱議,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在實際案例中如何應用專業知識。」在課堂之餘,學生都有機會跟隨老師走進司法鑑定中心做實驗、參與案件鑑定,將理論學習運用到實踐中。
參與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
2020年,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正式啟動。西南政法大學依託學校法學學科優勢,立足「法律+科技」的建設思路,整合刑事偵查學院、司法鑑定中心,積極打造全國獨有的「法治科技園」,支持科學城建設。
其中,「證據科技創新與產業化平臺」項目已被列入「在渝高校、科研院所參與科創中心和科學城建設重大項目庫」,並將作為科學城法治科技園建設的核心項目,以司法鑑定中心為重要建設基礎,開展證據科技創新與應用研究。
此外,還有「司法語音與科學證據評估」、「環境分析與環境損害鑑定」、「網絡空間安全技術運用」、「現代物證理化研究中心」、「新型物證技術的智慧化改造」等系列項目也將陸續展開。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王乙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