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馬裡進入國家衛生緊急狀態,浙二兩位援非女醫生堅守「抗疫」第...

2020-12-14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方序

遙遠的西非馬裡,此刻並不平靜。

3月25日,馬裡首次確診兩例新冠肺炎病例,次日,該國宣布進入國家衛生緊急狀態。此後,馬裡疫情就一直處於爬坡的狀態。

據中國駐馬裡大使館,目前馬裡共報告931例確診病例,其中治癒543例、死亡55例,另有1793名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來自馬裡的消息,之所以時刻牽動我們的心弦,既因疫情在非洲地區的蔓延令人痛心,還因浙大二院2019年派往馬裡的兩位援非女醫生——眼科醫生翁燕、病理科醫生馮晶晶,從馬裡疫情爆發的那刻起,就已披上白色戰袍,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

持續上揚的疫情曲線,40多攝氏度的高溫熱浪,馬裡居民防護意識的淡薄,醫院感染防控的缺失,北部時而傳來的戰亂消息……在如此危險、艱苦的境況下,兩位援非女醫生或堅守門診崗位,為馬裡眼疾患者持續送上光明;或輪值發熱門診,為有發熱症狀的華人華僑同胞,做好新冠肺炎篩查和診斷,當好阻擊疫情的「守門人」。

翁燕在疫情期間堅持為馬裡眼疾患者送去「光明」

「你問我們害怕嗎?當然會!但是,我們是中國醫生、浙二醫生,無論身在何處,都應盡到自己的天職,不辜負選擇這份職業的初心,不辜負醫院悉心的栽培,也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待!」翁燕說,沒有誰天生是英雄,但此刻,她們選擇勇敢面對。

初到馬裡時,翁燕(右)、馮晶晶(左)合影留念

旗袍與戰袍,她在馬裡「逮」到華人家庭確診病例

每天晨起時,翁燕都會收看馬裡的疫情快報,就像前段時間,她時刻關注著國內疫情動態那般。

在馬裡最大的城市——首都巴馬科生活16個月後,翁燕、馮晶晶等24名浙江省第26批援馬裡醫療隊隊員都很清楚,真實的數字遠不止這些。

「因為宗教信仰的關係,馬裡人常常看淡生死,也因經濟原因,很多人發熱、咳嗽後,未必會來醫院篩查救治。」翁燕說。

此外,由於核酸檢測能力有限、CT設備不足等原因,整個馬裡每日檢測額度有限,目前每日檢出的確診病例,基本在10人至20人左右增長。

這也意味著,馬裡的這場戰「疫」才剛剛開始。

時間,回溯到3月下旬。

馬裡醫院,是該國最大的三家國立醫院之一。平時,該院的發熱門診,主要排查的就是瘧疾、伊波拉、愛滋病等傳染病。而醫療隊也主動擔負起華人患者的接診治療。針對華人設置的全科門診,平時就設在醫療隊住宿地的一樓。

疫情在馬裡爆發後,在當地政府要求下,馬裡醫院將剛建好的一個新病區,改造為擁有100張床位的隔離病房,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馬裡醫院也因此變為定點醫院(目前已收治6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之下,翁燕堅守眼科門診,持續為馬裡患者送上光明

3月25日,兩位馬裡人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4月1日,馬裡出現首1例確診的華人新冠肺炎患者。而抓住病毒的人,恰恰就是翁燕所在的醫療隊。

據她回憶,當時,由於抽血化驗的醫生防護不足,接診地點又在醫療隊住宿地樓下,於是,按照院感要求,整個醫療隊進行了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幸運的是,沒人因此感染。

之後,華人全科門診被挪至馬裡醫院內。結束隔離後,翁燕等7名醫療隊臨床醫生就穿起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口罩、手套和面屏,輪流值守華人全科門診,主要接診發熱患者,守護華人同胞的生命安全。期間,醫療隊又連續確診兩例華人病例。這時,全體家庭成員感染的案例,也開始出現了。

「4月24日,有對華人父子因為發熱前來就診。作為首診醫生,我建議做核酸,但第一次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父子都是陰性。

後來,父親症狀減輕,兒子加重氣急,母親也開始發熱。我再次讓他們複查核酸,結果母子均確診新冠,收住進院,由醫療隊其他醫生負責救治。父親仍為陰性,建議在家隔離。

之後,我們隊裡的化驗師想辦法給這位父親測試了抗體,結果顯示陽性,說明父親是新冠肺炎自愈病人。」說起整個接診過程,翁燕仍歷歷在目。

受疫情影響,馬裡醫院的很多有創操作都已暫停,但眼科門診還開著。翁燕會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繼續為馬裡患者接診,是當地人眼裡的「光明使者」;馮晶晶也堅守在病理化驗室內,繼續與各種病理標本打交道。

穿著防護服的馮晶晶,負責病理標本的病理診斷工作。

採訪時,翁燕、馮晶晶總是用很輕鬆的口吻,與我們講述這些故事,但電話這端的我們,顯然有種「心驚肉跳」的感覺。

記得今年1月13日,馮晶晶曾在朋友圈曬過一組照片:2020中馬聯合春晚!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那天,1982年出生的她和1970年出生的翁燕,穿著最具中國民族風格的服飾——旗袍,上臺為大家表演節目,儼然一幅江南柔美女子的模樣。但現在,她們已化白衣為戰袍,毅然地站在了馬裡疫情之戰的第一線。

馮晶晶(右二)、翁燕(右五)參加中馬聯合晚會,上演旗袍秀。

情感與責任:「我們要成為同胞心中的定海神針」

不久前,身為醫療隊副隊長的翁燕,寫下一篇抗疫感言,記錄和呈現醫療隊在馬裡的經歷,以及自己內心的感受。強烈的使命感、同胞情躍然紙上,讓我們看後深受感動。她說:「希望我們成為當地華人心中的定海神針,也為中馬友誼添磚加瓦。」

我在馬裡抗疫的日子(翁燕 浙大二院眼科 主任醫師)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接近尾聲的援非生活。數月以來,我們的心境也隨著疫情的進展跌宕起伏。

在武漢病毒肆虐、醫療資源告急,患者通過網絡求助時,我們為之焦慮和著急;當國家採取雷霆手段、打出應收盡收的殲滅戰,當全國的白衣戰士,包括自己熟悉的同學同事積極請戰、增援武漢抗議一線時,我們為之振奮和感動;當國內疫情得到及時控制、抗疫英雄凱旋時,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

雖然這期間,萬裡之外的馬裡尚未出現一例確診病例,但出於專業的敏感性,我們也沒有放鬆警惕,而是呼籲華人減少聚會,建議對國內回來的人員進行14天居家隔離,對發熱患者進行跟蹤隨訪,以防患於未然。

儘管嚴防死守華人輸入這一關口,但隨著歐美疫情的爆發,馬裡還是不能倖免,3月25日馬裡第一例新冠患者確診。這時,我們鮮明地意識到:「狼真的來了。」

翁燕穿上防護裝備,接診發熱華人患者,與病毒直面抗爭

之前,國內朋友曾羨慕我們身處「世外桃源」,躲過了病毒的威脅,而現在,馬裡已成抗疫一線,我們即將直面病毒,與之展開一場貼身戰鬥了,而鑑於以下因素,我們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第一,我隊沒有感染科、呼吸科、ICU對口專科的醫生,對抗疫缺乏經驗和專業背景支持,同時也缺乏相應的防疫物資,來保障醫務人員的安全;第二,馬裡醫療衛生條件簡陋,新冠篩查所必需的核酸、CT都難以保證,為診斷帶來困難;第三,我們所在的馬裡醫院被定點為新冠患者收治醫院,而醫生們的防控意識薄弱,傳染病房和普通門診存在著人員隨意流動、化驗標本共用一臺機器的現象,更沒有「三區二通道」的標準傳染病房配置,連流水洗手都很少有水龍頭;第四,大市場、清真寺等人群密集場所依然開放,很少有人帶口罩,居民防護意識淡薄。

為了應對可能爆發的疫情,在大使館和省衛健委的指導下,醫療隊積極行動,成立了新冠肺炎專家小組、物資保障、宣傳等多個小組,大家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制訂了包括日常門診、手術以及華人門診的新流程,出臺了新冠患者診療隔離、出入院的預案,明確了各科室醫務人員的防護等級,以及駐地安全管理措施。

在接診第一例華人新冠患者後,全隊進行了為期兩周的隔離,在隔離期間,隊裡也時刻保持著與院方和患者的聯繫,關心著患者的診治進展,同時給予相關的中成藥輔助治療;隔離期結束後,隊裡多次通過網絡形式,積極培訓新冠相關知識;建立專門的新冠患者討論群,對疑似患者進行會診,通過集思廣益,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診治。

隨著國內援非抗疫物資一批批到來,隊裡的防護物資也得到了相應的補充,這使我們充分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懷和支持,很好地緩解了隊裡的不安情緒,穩定了軍心。雖然在40多攝氏度的高溫下,穿戴全副武裝接診病人悶熱難當,汗水溼透衣衫,呼吸不暢,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對體力是極大的考驗,但和援鄂的白衣戰士相比,這點辛苦算不了什麼。

醫療隊隔離期間,廚師挨個房間來送飯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中國正在把前期在控制和戰勝疫情方面積累的寶貴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為世界各國提供幫助;我們醫院還組織專家編寫抗疫指南,助力全球各國戰勝疫情。作為醫療外交戰線上的一員,我們必須以更高的站位,認識當前的形勢,以更強的使命感,做好當前的工作,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積極為華人提供醫療支持,為受援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們有信心,在使館黨委的領導下,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配合使館做好抗疫的各項工作,成為當地華人心中的定海神針,也為中馬友誼添磚加瓦。

使命與擔當,孜孜不倦地在馬裡傳播防護知識

疫情在馬裡的爆發,並不算早。非洲54個國家中,馬裡算是第48個「淪陷」的,但1個多月後,已躍升到非洲國家確診患者人數的20+位,上升速度很快。

儘管馬裡總統凱塔頒布命令,該國從3月26日起實施宵禁,宵禁時間為晚上9點到次日凌晨5點。但目前大市場、清真寺等地方依然開放,只不過縮短了營業時間。當地居民外出購物時依然沒戴口罩,周五仍例行去清真寺禱告。

這些,都為疫情的大爆發埋下了伏筆,也讓醫療隊員們特別揪心。於是,他們力所能及地向身邊的華人和馬裡朋友、同事,不斷地傳播新冠肺炎防護知識,甚至將防護物資勻給他們。

在翁燕的反覆勸說下,她在眼科的兩位馬裡助手,終於答應周五不再去清真寺集會禱告,而是在家禱告。

自華人一家三口確診的消息傳播開來後,在馬裡的其他華人同胞也開始重視起來,很多人關停了在馬裡大市場等地方的商鋪。這個時候,生命遠比生意重要。

醫療隊也深受中國駐馬裡大使館的倚重和在馬華人的信任。在疫情尚未波及馬裡時,他們就與大使館隨時溝通,多次制訂抗疫預案和流程,並積極承擔華人同胞篩查診療任務。

所有在馬華人疑似或確診新冠,都由醫療隊進行診斷排查,或收入醫療隊所在的馬裡醫院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醫療隊也保持與馬裡醫院管理層和患者本人以及大使館的密切溝通,並為患者提供中成藥等輔助治療,盡力保障疫情下華人的健康。

「令我們自豪的是,中國政府和社會正積極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目前,由8家中國企業出資建造,在巴馬科國際會展中心建成的非洲最大的『方艙醫院』已經建成,可設置400張標準病床,並根據需要隨時啟用。」

中國駐馬裡大使朱立英向醫療隊表示感謝

5月16日,馬裡醫院隔離病房傳來喜訊,由醫療隊先後收治的5位華人同胞患者全部治癒。大使朱立英得知後,第一時間向醫療隊表示感謝,稱讚「醫療隊是中流砥柱,讓廣大華僑堅定了共同戰勝疫情的信心」。

翁燕和馮晶晶也多次在電話裡,表達對浙大二院大家庭的感謝。院領導、科室領導多次關心問候,同事還輾轉寄去防護物資。這些,都讓她們覺得充滿了力量。

在浙大二院眼科5人專家組的努力下,40多名馬裡當地白內障患者免費接受了手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本周五,「浙二眼科專家組援非光明行」啟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傅躍增 沈凌1月7日下午,浙二眼科會議室內,一場特殊的會議在舉行,這場會議它關係到的是遠在非洲的一群普通的眼科病人:3天後,「浙二眼科專家組援非光明行」的醫護人員將遠赴非洲馬裡
  • 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為我援西非14國醫療隊開展在線疫情防控培訓
    據中國駐布吉納法索大使館消息,4月25日下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安排下,中國援布吉納法索抗疫醫療專家組來到華為駐布辦事處,為我援西非各國醫療隊開展在線新冠疫情防控培訓。來自布吉納法索、尼日、幾內亞比索、塞內加爾、獅子山、維德角、貝寧、查德、賴比瑞亞、幾內亞、甘比亞、馬裡、多哥和加納等14國援非醫療隊及專家組共242人參加培訓。此次培訓由專家組副組長、天津市衛生健康委援外辦公室梁樑主持。
  • 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崗位全力協助當地抗疫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  ——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崗位全力協助當地抗疫  常駐非洲的46支中國醫療隊全力投入當地的抗疫行動,為當地數萬名醫護人員提供幫助,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保障,以實際行動共築抗疫防線
  • 守護馬裡健康的中國「白衣天使」
    「浙人醫」人學習的榜樣。   援非期間,她開展了馬裡首例「懸雍垂顎咽成型術」(簡稱UPPP),向馬裡醫生和患者宣傳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潛在的危害並推廣治療方法;在設備器械不足、醫療環境艱苦的情況下,為「巨無霸級」非侵襲性真菌性全鼻竇炎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
  • 患難見真情 共同抗疫情——中國援非醫療隊堅守崗位全力協助當地抗疫
    穆邦達醫院副院長法布裡斯對隊員們深情地說:「中國政府一直大力支持蒲隆地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國醫生的敬業和堅守讓我深受感動。」保護當地中資企業人員和中國公民健康,也是醫療隊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作者為第十九批援蒲隆地醫療隊隊長,本報駐南非記者呂強採訪整理)援摩洛哥醫療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常規醫療援助劉化馳「消化道穿孔患者,需要儘快手術。」
  • 人福醫藥收到馬裡政府及當地華僑華人感謝信
    >  中新網湖北新聞5月17日電  (陳鵬)近日,人福醫藥集團收到馬裡衛生部部長米歇爾·哈拉·西迪貝的親筆感謝信,感謝人福醫藥集團在馬裡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重的危難時期,伸出援助之手捐贈抗疫物資,幫助馬裡人民抗擊疫情的善行擔當;在馬中資企業及當地華僑華人也紛紛發來感謝信,高度讚揚人福醫藥向在馬華僑華人發放防疫物資,與海外華人
  • 張文宗:「緊急狀態」下美國將如何抗疫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和確診病例的迅速增加,美國總統川普於13日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與此同時,疫情正對美國金融市場造成巨大衝擊,美國政府已經持續升級抗疫和穩經濟舉措。由於初期的防範不力導致疫情蔓延,美國政府受到輿論質疑,進入緊急狀態後,美國疫情會「可防可控」嗎?
  • 這個西非國家的總統,被抓了-虎嗅網
    消息傳出的同時,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集團就發出呼籲,敦促馬裡準備譁變的士兵們冷靜下來,「立即返回營地」,不要讓事態進一步擴大。該國總理西塞也發表了一份聲明,呼籲「理性愛國,停止槍枝暴力」。在聲明中他說政府和反對派可以像親兄弟一樣對話,消除一切誤解。
  • 台州援非醫生為馬裡建了一支足球隊
    台州援非醫生為馬裡建了一支足球隊 2019-07-08 1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時隔8年,西非國家馬裡再度發生譁變,五問釋疑
    鑑此,中國駐馬裡大使館提醒巴馬科及周邊地區中國公民提高警惕,關門歇業,避免外出,進一步做好安全和疫情雙重防範。 馬裡是個什麼樣的國家?譁變是如何發生的?馬裡軍人又為何突然譁變?今天,「外事兒」為你五問釋疑。 一問:譁變情況如何?
  • 抗疫無國界!中國向82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抗疫援助
    「中方願本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毫不放鬆、繼續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時,繼續同周邊友好國家弘揚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精神,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深入開展防疫合作,分享抗疫和救治經驗,共同維護地區和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當前,中國向遭受疫情的國家伸出援助之手。
  • 「患難見真情、共同抗疫情」 援非12勇士凱旋!
    5月14日19時許,中國赴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抗疫醫療專家組一行12人乘機抵達天津,結束了為期近一個月的援非抗疫任務。此次抗疫醫療專家組是以中國政府名義派出,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建、天津市衛生健康委選派,自4月16日啟程赴布吉納法索,4月30日轉赴象牙海岸,協助當地開展抗擊新冠疫情工作。
  • 「非中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在非中資企業積極支持當地抗擊...
    葛洲壩集團納米比亞有限公司供圖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加班加點生產醫療物資,堅守崗位保障當地供應……面對疫情挑戰,在非洲中資企業通過各種方式積極支持當地抗擊疫情,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項目落地生根,為當地生產生活秩序穩定恢復作出貢獻。
  • 馬裡帝國:曾統轄西非廣闊土地的強大帝國,是如何興起和衰落的?
    公元1076-1077年,阿爾摩拉維德人入侵加納後,西非這一古國所屬部落、屬國紛紛獨立,或起而爭奪王國的繼承權。加納南方興起的兩個國家—蘇蘇人的卡尼阿加王國和曼丁哥人的馬裡王國,成為最後滅亡加納古國的兩支力量。一、馬裡帝國的興起馬裡可能是加納的一個行省或城邦。柏柏爾人和富爾貝人把馬裡叫做馬勒爾、梅爾、梅利特。曼丁哥(或稱曼迪)語,「馬裡」為「主子或國君住的地方」。
  • 在非中資企業積極支持當地抗擊疫情、復工復產
    「非中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在非中資企業積極支持當地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加班加點生產醫療物資,堅守崗位保障當地供應……
  • 馬裡國家概況
    憲法規定: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總統是國家元首,擁有任免總理和部長、頒布法令、組織公民投票、解散議會、宣布緊急狀態等重要行政權力;國民議會享有立法和監督權;政府是由總統直轄的最高行政機構,向總統負責;司法獨立;公民享有思想、宗教、信仰、言論、結社、勞動、休息、私人財產不受侵犯、自由經營和社會救助等權利。
  • 地圖小知道之認識「西非」國家
    非洲地圖趣事之西非國家 大家好,今天繼續用圖文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地圖趣事,今天說一下西非包括哪些國家。 非洲西部地區一般是指非洲大陸向西凸起的部分國家,西邊是大西洋,南邊為幾內亞灣,通常包括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裡、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奈及利亞等16個國家和1個地區。
  • 近50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部分國家稱"戰時狀態"|蘇丹|尼古拉斯...
    此外,澳官方建議,將旅行禁令提升至前所未有的4級狀態,即禁止澳公民前往任何國家;並禁止國內任何100人以上、非必要的室內聚會,但不包括學校、公共運輸和購物中心等基本服務設施。薩爾瓦多:確診首例病例前就已進入緊急狀態3月18日,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發表電視講話宣布,該國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 地圖小知道之認識「西非」國家
    非洲地圖趣事之西非國家大家好,今天繼續用圖文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地圖趣事,今天說一下西非包括哪些國家。非洲西部地區一般是指非洲大陸向西凸起的部分國家,西邊是大西洋,南邊為幾內亞灣,通常包括西撒哈拉、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裡、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奈及利亞等16個國家和1個地區。
  • 馬裡軍人譁變!曾高調炫富的「黃金國」如何變成最窮的國家
    (圖:視覺中國)馬裡窮得很矛盾124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不算小在西非僅次於奈及利亞這裡礦產資源豐富土地下埋藏著石油天然氣金剛石几乎都是最值錢的東西尤其是黃金儲量居非洲第三自古就有「黃金國」之稱古代馬裡帝國曾雄踞西非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