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派繪畫的創始人畢卡索當之無愧是一個天才的畫家,天才的一大特點就是他什麼都會,達文西的天才表現在他在無數領域都很有建樹,畢卡索則是在繪畫領域,做出來很多次跨越維度的拓展,因此他的繪畫風格在一生中發生了好幾次重要的轉變。

早期他的繪畫被稱為藍色時期,畫面顏色憂鬱,構圖具有強烈的戲劇感。

之後不久他的繪畫轉向了粉色時期,這時候他的題材大多是馬戲團的演員,色彩溫柔。

但是,這兩個繪畫時期裡,他深受法國保羅·塞尚的影響,人物刻畫不追求客觀上的寫實,而是把重點放在了畫家意識與對象的互相再現。

畢卡索最重要的一個藝術轉向體現在他的《亞威農少女》,這是立體主義的開端。畢卡索作為立體主義的開創者,將塞尚對於客觀世界立體幾何化表達的觀點結合了當時流行的現代主義思想,把畫布的物理平面和美學平面相結合。

立體主義繪畫不再著重刻畫對象在一個單一視角下的樣子,而是表達一個對象在空間中360度的整體樣貌,比如說,畢卡索的拼貼作品。
在這張作品中,小提琴的兩個 」f」 是小提琴在空間中的不同角度裡,人們能看到的不同透視下的小提琴,也就是說他在二維的畫面,試圖去表達一種持續旋轉的狀態。
欣賞畢卡索的繪畫需要了解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要想像在這組靜物所處的空間裡,在牆上安裝了一圈的照相機,同時按下快門的時候,我們在這些照片裡選擇了幾張最能表達這個對象特徵的幾張,然後拼在一張二維的畫布上。
他的畫一種超越時代的野心,因此才能有如此強大的意識能量,推動著他藝術,超越畫框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