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澄觀皆自得
黃玉海/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每逢秋冬之際,草葉枯黃,樹葉飄零,從枝頭落下來的葉子,如一枚枚心型文字。樹葉上有脈搏有血管,仿佛生命仍在火熱燃燒跳動;又如同手掌,手心手背,託起一片崢嶸歲月。而觀察一棵樹的時候,樹冠也像一枚心型文字,託舉著一片燃燒的心血;即使葉子枯落,裸露筋骨,枝條搖曳,其樹冠所聚攏呈現的,仍然是一枚心型。從枝幹處往上看,一棵樹又像是一隻手,託舉著一些什麼,在敞開懷抱,在獻祭青春,在向天問道,在生命圖騰。
將一片樹葉託在手上,從葉柄到葉子的外形,看起來就像是一棵樹,葉面的血管,則如同樹的枝幹。而一棵樹,又何嘗不像是一片樹葉呢?一棵樹,捨棄了一片片葉子,捨棄了一片片心血;樹葉如同一棵樹外化的心相,其所舍,捨棄的是外化的心相,而得到的卻是內在空明的年輪,一種季節輪迴,生命的頓悟。
一切有相無相,皆源於人之本相。一棵樹,乃至宇宙洪荒,生命大道,不亦如此麼?!外幻其相,內化其心;外玄其幻,內見其真。一棵樹如此,一個人的一生,不也如此麼?!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一片葉子,是一片圖騰,一次季節輪迴,是一棵樹的圖騰。歲月的枯榮,相對於一棵樹來說,如同禪茶一味的體悟;樹葉是茶,而樹葉落去,卻是禪。一棵樹,道法自然地感悟著其心境的禪茶,其頓悟式的年輪,記載著其內在的精神圖騰。
讀一棵樹,如同讀一次人生,人生之生老病死,亦如同一種四季輪迴,一種生命的頓悟。只是,人生的美好時光,卻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放開眼界去想,一個世界何嘗不是一棵樹呢,人卻是一個世界的樹上的一片葉子。歲月枯榮,只不過是一次生命過往的修行,而每一天的時光,晝夜之輪迴,何嘗不是人身上的一片生命的葉子的輪迴。外參世間萬象,內觀心靈玄想,心靈之玄想,又何嘗不是宇宙之幻象?!
眼中所見,皆相也;心中所想,皆念也。念,不也是一種相麼?!人或著於外相,或著於內相,皆不能超脫其相也。其相,或為氣機之所辨,或為命運之所限,或為情志之所顯,外相其心,內相其真,遊相其魂,皆其自應其尋,自感其問。人或有自問本心,或有發乎天問,天人合一之際,天人之音律諧和共鳴,而天人未合一時,人卻如同一片從樹梢飄零而下的葉子,從此天高路遠,蒼茫雲水間。
天人合,有如身心合也。身與心和,則外間其物也,內間其度也,世間萬象,皆其參悟也。身心和,則身外無物,不著於相也。而外相本身,則無異於人身外之圖騰,固然絢爛多彩,然卻游離於本真之外,拘泥於形色之間,觀之如花開花落,歲月枯榮。心之為境也,情亦為境也,人之生命本身,不也是一種生命意境麼?!
外見時光之恍惚,觀之而不語,靜思而有悟,感天地之衍化也,歲月之流變也,人生之平淡也。思也者,天地之造化也,若踱步於山水之間,以觀四時之絢爛也。歲月清寂,其倥傯幽深,一斟一酌,皆不可得,而乘興其間也,或觀乎諸相,或空明四野,亦若天地之相邀也,自在其行,自然其生命意境。
萬象澄觀皆自得。一片落葉,如一卷古書,執之生命耐讀,品之而意境萬殊。遇一葉之風景,宛若憑海臨風,時也一年將盡,放眼望,一樹禪意,徐徐凌空……
2020年12月15日清晨寫於北京致遠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