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則新聞給這個寒冬注入了一縷暖意。在浙江寧波,夫妻倆剛從工地幹完活,來不及換衣服就到學校接兒子,因為「灰塵僕僕」擔心「會讓兒子沒面子」「其他小孩子笑話他」。沒想到,面對大人的顧慮,小朋友脫口而出:「這有什麼好笑話的,我爸爸媽媽又不偷不搶,有什麼好嫌棄的」。簡單的話語、純真的笑容,感動不已的又何止他的父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不是什麼慷慨激昂的漂亮話,也沒有什麼精妙至深的大道理。不過一句普普通通的心裡話,卻道出了父母的辛酸、孩子的體諒,詮釋了奮鬥的意義、成長的價值。在父母風吹日曬之時,在外界眾目睽睽之下,是報以嫌棄的眼神,還是投去感恩的目光;是大大方方地張開懷抱,還是小心翼翼地躲閃不及,體現的是一個孩子的三觀,折射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難怪有網友評價說:一雙勤奮的父母,一個懂事的孩子,組成了一個家庭最美麗也最結實的樣子。
感動之餘,故事的餘溫也揭開了一些成長的隱痛。在同樣的問題面前,很多人為過往兒時的選擇後悔不已。有人嫌父母土氣,讓他們在離學校門口很遠的地方等待張望;有人嫌家裡拮据,變著法子從父母那裡騙來零花錢;有人嫌家長蒼老,寧肯讓親戚參加自己的家長會……尚不完全的心智是複雜的,會為了自己在小夥伴那裡的面子苦惱不已;尚未成熟的心理是敏感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孩子的眼睛折射世界,如果嫌貧愛富成為風尚,甚至不顧道德倫常追逐與崇拜名利,那麼孩子的世界也難免被沾染,情感的天平就會失衡,家庭的堡壘就容易坍塌。
有人說,親情是一道不等式。為人父母,誰不想給孩子最好的、最貴的禮物?可反過來,為人兒女,有沒有給父母最基本的、最起碼的體諒?生活裡,或許飯菜並不高檔,或許衣裳不算時尚,或許玩具不夠新潮……可這是父母拼盡力氣掙的,也有可能是咬緊牙關省的。正所謂,父愛如山,母愛似海。正是他們衣服上的塵土、眼角下的皺紋、雙鬢裡的白髮,換來了孩子眼裡稀鬆平常的日子,乃至健康成長的一生。即便短時間裡無法解答這道不等式,也絕不能視之理所當然。
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孩子,愛崗敬業、拼搏奉獻的精神更為寶貴,腳踏實地、自強不息的傳承更有價值。10年前,一張父子照火遍網絡。照片裡,重慶「棒棒」冉光輝赤裸上身抽著煙,一手扶著貨、一手牽著孩子,「肩上扛著的是家庭,嘴上叼著的是自己,手上牽著的是未來」。十年過去了,當年剛剛學會走路的兒子,如今成了班裡的班長和課代表。父親一臉欣慰:「十年來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我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孩子一臉自豪:「我覺得我的爸爸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他們憑的是自己的力氣掙到的錢,它並不是一種可以被別人取笑的職業,未來我也想成為和我爸一樣偉大的人。」當愛有了回音,當付出有了回報,故事就能有最美滿的結局。
「不偷不搶不嫌棄」,是孩子對世界的細緻觀察,也反映出當下人們對現實的重大關切。孩子面對的選擇題,何嘗不是大人面前的必答題?偉大從來都是出自平凡,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勞動者。其實,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同樣可以活得高貴,活出尊嚴。泰山上的挑山工,風雨中的快遞員,馬路邊的環衛工,電腦前的碼字員,工地裡的農民工……每一個全力以赴的身影,都是一個家庭追求幸福生活的縮影。靠自己的雙手做事,勤勤懇懇努力,乾乾淨淨奮鬥,他們是可敬的父親母親,是可歌的勞動兒女。
或許,這個問題從來都不需要講什麼大道理。用兩個小朋友的話來說,「不偷不搶」「憑自己力氣掙錢」,「有什麼好嫌棄的」。
這正是:
不偷不搶,
勤勞至上。
何來嫌棄?
唯有體諒。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