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就是年!臘月初一 吃炒豆,這個習俗你知道嗎?

2021-01-19 騰訊網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從今天起,我們迎來了農曆十二月,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臘月」。氣象專家稱,進入「寒冬臘月」,意味著人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冷的時節。而一進「臘月」,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人們就要開始「忙年」了。

臘月·由來

十二月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臘月、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

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南北朝時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先民都要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這種祭奠儀式稱為「獵祭」。因「臘」與「獵」通假,「獵祭」遂寫成了「臘祭」,因而年終的十二月被叫做臘月。此風俗起源於秦漢時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下令制定曆法,將冬末初春新舊交替的十二月稱為「臘月」。

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云:正是言之其冷。今天是農曆臘月初一,一年中最後一個月已經到來。臘月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閒」之說。人們要喝臘八粥、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習俗·臘月初一

臘月初一有著「咬災」的風俗。它寓意消災避難,古時就已經存在。關於咬災的民謠有:「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這裡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在農村老家,每年的臘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炒玉米花兒,借著玉米粒兒在鍋裡爆出「噼噼啪啪」的熱鬧聲,預示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辭舊迎新又開始了。這也是臘月初一當天必定要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黃豆、大豆、雞蛋等食物的原因。此外,臘月初一也稱「炒豆節」,因為這一天還有炒豆子的習俗。炒豆的品種多種多樣的使人眼花繚亂:有沙土炒黃豆;有用糖水炒凍豆;有用潑水炒酥豆。故而每逢此日,民間稱為「炒豆節」。有句俗語說:「臘月初一不吃炒,這個起來那個倒」。

臘月初一前一天晚上,人們便把花生、瓜子、大豆、豌豆、麻子等口感脆硬的乾果放在枕頭下面,第二天天還未亮,便在被窩裡咬食,發出「嘎嘣嘎嘣」的聲音。切記:「咬災」之前和咬災時要一言不發。

「咬災」這一風俗奇觀,反映了老百姓期盼「咬去災病,咬去小人,祈求一年安康順利」的美好願景。寒冬臘月,東方未白,在溫暖的被窩裡心懷期盼地品嘗著噴香的乾果,迎接臘月,實在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除了「咬災」,還有婦女需開始繡年鞋和「戴彩勝」。有詩云:「料理年頭事,花鞋取樣工。」系因至年尾必要換一雙新鞋以度新歲。「戴彩勝」則指女子會佩戴一些祥瑞之物如柏子花、長生花、老虎花、元寶花等的飾物,祈祥瑞之餘也為臘月增添了不少色彩,正所謂「奼紫嫣紅映,花枝愛像生。編邊嬌欲語,活色畫難成。」

臘月已至,過年進入到計時啦!你還知道哪些過年習俗呢?留言我們吧!責任編輯:徐明月

相關焦點

  • 明日臘月初一,年味漸濃,這6種傳統食物記得吃,美味寓意好
    農曆十二月為「臘月」,是傳統民間俗稱,臘月是一年之歲尾,一進臘月,「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年味兒也越來越濃,所以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那麼臘月初一又該吃什麼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這6種傳統美食不要錯過了,好吃又好寓意。
  • 臘月到,進入臘月就是年!這篇最全臘月習俗送給你,快收下~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今天是進入臘月的第二天,新老人就和大家分享一篇臘月的傳統年俗,幹完這幾件大事,咱就過年啦!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自先上古起,臘八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 進入臘月就是年:臘月初一,唯願君安
    來源:詩詞天地(shicitiandi)時間不緊不慢,歲月不慌不忙,今天已是臘月初一。
  • 臘月到了,進入臘月就是年!臘月最全習俗送給你,趕緊收藏!
    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幹完這幾件大事,咱就過年啦!這些傳統年俗,你知道多少呢?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自先上古起,臘八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 臘月到,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耕牛歇」,啥意思?
    導讀: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耕牛歇」,啥意思?今天已經進臘月了,早晨老媽就在柴火灶大鐵鍋裡煎了幾塊餈粑,澆上紅糖水,紅糖色的軟綿綿的餈粑,吃在嘴裡很甜,很糯,非常可口,大人小孩都愛吃。臘月初一要吃餈粑,這是我們當地的習俗,希望在臘月裡生活過得甜實。
  • 臘月最全習俗,太棒了!你都知道嗎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
  • 今日臘月初一,俗語「臘月初一晴,陰溼到清明」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1年1月13日,農曆2020年臘月初一,到大年三十除夕夜,整整還有30天的時間,也就是還有整整一個臘月的時間就到了春節了。按照農村的風俗,進入了臘月就等於進了年。也就是進入臘月份,一天比一天靠近年了,一天比一天有年味了,一天比一天喜慶了,一天比一天鞭炮聲濃了。
  • 臘月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幾個?
    所謂的年味兒,也是從一個個習俗中散發而來的。先來看一首年歌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白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兒時的童謠,唱出了新年的味道,更講述了一個個年俗。來對照兒歌和下面的年俗,看看你還過幾個?
  • 今日臘月初一!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3日,星期三。庚子年(鼠年)臘月初一。從今天開始,農曆臘月份算是正式拉開了序幕。俗話說得好:「進了臘月門,轉眼就是年。」是啊,進入臘月份以後,距離過年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同時,這期間的年味兒也是越來越濃了。
  • 臘月最全習俗 !萬用萬靈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 今天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初一,你蹦了嗎?
    從今天起,我們迎來了農曆十二月,也就是民間俗稱的「臘月」。氣象專家稱,進入「寒冬臘月」,意味著人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冷的時節。而一進「臘月」,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人們就要開始「忙年」了。臘月為中國人最忙的一個月,在臘月裡有許多節日和習俗,如臘月初八、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九等等,還要準備大掃除、辦年貨、送灶神等活動。在臘月中,有哪些習俗活動呢?
  • 今日進臘月,俗語「臘月初一晴,來年陰溼到清明」,啥意思?
    今天是陽曆2021年元月13號,陰曆卻是2020年臘月初一,也就是說,現在到陰曆2021年還有整整一個月,臘月是大月,有30天,今天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天,進了臘月,離過年的味道才要開始濃了,俗話說「進了臘月門,便有春節來」。
  • 臘月裡的九大習俗,五大禁忌
    臘月的這個臘,在古代是一種祭禮,每年這個時候,人們都會用獵獲的野獸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
  • 臘月到,九種習俗,五種禁忌,你必須要知道!
    因為是祭祀之月,所以在我國的傳統民俗中,臘月的講究與禁忌也比較多。九種習俗1、臘八臘月初八是臘八節,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因為「塵」與「陳」諧音,在臘月裡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臘月掃塵,就是把家裡一切的「窮運」、「晦氣」都掃出去,以期盼來年運勢更好。
  • 臘月二十五的習俗
    臘月二十五的習俗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 進入臘月門,轉眼就是年
    俗話說:一進臘月門,便有過年來,進入了臘月,家家戶戶就將為過年而忙活起來了。臘月歌 臘月初一要剝蒜,穿成辮子放窗前;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燉肉;二十七,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還有六項習俗,你準備了嗎?
    導語:俗語:「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還有六項習俗,你準備了嗎?俗語說:「臘月二十五,老親迎女婿」。在過去農村的認知中,結婚前三年為新親,非常的重要,要在臘月十六就開始送年禮,而成婚三年以上的稱為老親,送節禮要到臘月二十五才開始。其實,送年禮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現在很多的夫妻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二才回去,不過在之前,人們都會選擇在臘月廿五這一天,因為這個時間正是家家戶戶都在購置年貨的時間,早一點把年禮送到娘家,也就省得娘家再花錢購買。
  • 春節臨近,從臘月到正月,這些有趣的中國民俗禁忌,你知道哪些?
    所以大家約定俗成,弄出了個「臘月忌尾」這樣的說辭,這樣心照不宣,到了年底,該放假就早放假,否則不吉利。「正月忌頭」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大年初一,本來開開心心的,領導喊你回來加班,你心裡肯定會罵一萬個草泥馬。於是,大家又弄出了一個俗語:「正月忌頭」。你老闆就不怕大過年幹活,今年一整年倒大黴嗎?老闆最怕的就是這個了。這樣,所有人都遵守規則了。
  • 進入臘月就是年,惟願君安
    (點擊圖片可直接跳轉到精彩文章)進入臘月就是年,惟願君安文丨蕭蕭木下 主播丨京兔來源 | 詩詞天地 ID:shicitiandi「臘」同「獵」,「臘祭」就是打獵以祭祀。據說在古代,每當到了臘月時節,民間就會獵殺禽獸,舉行大祭活動——致敬盡禮,迎接福神,上告祖先,拜求來年的好運氣。雖說到了現代,大家已經不再打獵,但殺雞宰牛,舉辦祭祀大典告慰天地眾神和祖先的傳統卻一直保留了下來。這個大典具體是什麼樣的呢?
  • 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管用嗎?
    現在已經是1月多了,也就是農曆中的臘月。臘月初一也剛剛過去,對於一些地方的農村來說,到了臘月也就正式進入了過年的氣氛當中了。家家戶戶也開始進行過年的準備和來年農事的籌備了。在農村俗語:「臘月初一晴,天幹到清明」,是啥意思?今年還管用嗎?今天荳子就根據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