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民眾手中的流動資金逐漸增多,有房有車的人比比皆是,特別是在高昂房價的時代,能買得起房再買一輛車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同的家庭又會存在不同的生活現象,無房貸無車貸、有房貸無車貸、無房貸有車貸、有房貸有車貸,這4類人都是屬於有房有車,很顯然生活狀態是截然不同的。有房有車,有多少收入的家庭才能算「勉強」過得去?
現在家庭中能稱得上「勉強」過得去,起碼要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基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精神生活能得到一定的充實。騎牛看熊發現一線城市的家庭年收入要達到120萬元以上才能滿足這一條件,二線城市的家庭年收入要達到80萬元以上才能滿足這一條件,三線城市的家庭年收入要達到50萬元以上才能滿足這一條件。
這其實是根據當地的生活消費標準,以及房價的高低來進行定義的,從而判斷有多少收入的家庭可以「勉強」過得去。這裡用的「勉強」是指剛過及格線,「過得去」是指達到標準後的生活質量,畢竟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不要求一定要每一件衣服上千,每一個包包上萬,但是這些奢侈品和一些最新的電子產品一定要拿得出手。
當達到這一標準之後,基本上也就是我國中等財富擁有者的代表,也可以被稱為是滿足了小康家庭,達到這個生活標準的家庭,在滿足物質需求和精神財富後,也得到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這其實也是進入到一個新的生活領域。騎牛看熊認為在收入滿足到一定的「高度」後,其實還要看實際的結餘是否足夠多,賺得多花得也多的情況下,這樣的家庭結餘就會出現「月光族」,甚至是「負債生活」的狀態,實際上只是解決了溫飽問題,依然屬於是「走鋼絲」的家庭狀況。
一個家庭擁有足夠多的結餘資金,每個月的支出佔到總收入的40%以內,才能算是「勉強」過得去,否則每個月把房貸、車貸、裝修貸、信用貸等等借貸資金還完後,支付完水電費、燃氣費、網費等等日常支出,手中資金所剩無幾並不能說是有品質的生活。反而很容易因為負債而出現較大的問題,導致手中的資金鍊斷裂,走在貧窮的邊緣線!
達到這一標準的家庭有一個共性,就是在忙也會拿出時間進行一年至少1次旅遊,通常情況是1次到3次的中長途旅遊。家庭成員個人素質相對較高,在已經達到小康標準後,所接觸的人以及社會環境不一樣,個人的氣質和素養也會有所提升,手中資金達到一定「高度」後,常常會進行投資理財的介入,並且這部分資金佔到了較大的家庭儲蓄比例。
這樣的家庭會更有規劃地來計劃生活,從短期、中期、長期來進行規劃,這樣做也能不斷從「小目標」到「大目標」,最終到完成人生每個階段的計劃,在不同的生活階段讓自己得到升華和提升。騎牛看熊發現他們不僅會通過主動性收入賺錢,還會通過被動型理財收入來增加手中資金的「睡後收入」,這樣做可以讓家庭資金在一個階段之後快速得到提升,同時也能讓家庭更加富有,早日實現財富自由的下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