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被譽為「中國的矽谷」,是改革開放以來最知名的兩個「村」之一。這裡聚集了中國頂尖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一大批高科技企業,是我國人才資源最密集的區域。大北農集團坐落在中關村的核心地帶,立足中關村的科研優勢,以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帶動全國農村發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大北農集團走出了一條堅實的「報國興農」之路。
1993年12月,大北農集團董事長邵根夥博士與他的創業夥伴一起創辦了「大北農」,開啟了篳路藍縷的逐夢徵程。大北農集團從「兩個人、兩間房、兩萬元」到一家產業涵蓋養殖科技與服務、作物科技與服務、農業網際網路三大領域,擁有近2萬餘名員工、1600餘名核心研發人員、160多家生產基地、近300多家分子公司、10000多個基層科技推廣服務網點的農業高科技綜合服務企業集團,大北農用自身的成長見證了中國現代農業的變遷。2010年,大北農集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是中國上市企業500強企業。
大北農集團現擁有4家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創新型企業、中關村經濟20強企業,建有北京市首家民營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中關村科技園海澱園博士後工作站分站,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飼用微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生物技術育種重點實驗室」、「作物生物育種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獸用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為大北農科技創新提供強大的驅動力。近三年,大北農每年的科研投入均超過5億元人民幣,佔銷售額為3%,是科研經費投入最多的農業企業之一。
多年來,大北農集團堅持以高檔高端產品為核心競爭能力,為養殖戶和種植戶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提供的產品主要包括具有科技含量的豬飼料、畜禽飼料、獸藥疫苗、種豬與水稻玉米作物種子、農業網際網路及產業鏈科技金融服務等。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目前,在飼料行業迅速變革的大背景下,養殖戶的擴大規模化、規模化養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是市場主體的變化趨勢。大北農仍以飼料為主營業務,積極開展生豬養殖板塊,養豬與飼料產業融為一體,互為支撐,共同構建獨具大北農特色的養豬生態服務體系。鄉村振興戰略為大北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各子公司貼近市場一線,技術服務人員在一線為養殖戶和種植戶的豬舍和田間服務。大北農推出公司加基地、公司加農戶、種養殖一體化,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相結合,將以政策為導向,做鄉村振興戰略的忠實踐行者。
在飼料企業戰略轉型的大環境下,大北農緊跟國家腳步,著力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促進內部人才轉型,通過內部人才市場、資源整合等多種渠道,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在系統內有序流動。集團發揮與核心管理者合夥創業的機制優勢,在全國養殖密集區、重點潛力發展區成立合夥平臺養豬公司,充分發揮員工的創業積極性,以種養結合、環境友好、結合扶貧政策的支持,推進養豬行業的集中升級,促進行業規模化發展。同時,推動養殖和經銷事業夥伴轉型,構築以養殖戶為核心的新型養豬生態圈。通過對經銷事業夥伴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整合、優化、提升,並重點打造一批有服務精神、有團隊意識、有資金實力且願意跟隨公司轉型的綜合種養殖服務商,支持養殖戶做大做強。
大北農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勇擔社會責任,多舉並措,開創了獨具大北農特色的公益模式。1999年設立「大北農科技獎」,鼓勵科技創新,已舉辦十屆,獎勵金額3691萬元,獲獎項目394項;1995年設立「大北農勵志獎學金」捐資助學,累積發放4500萬元,3萬餘名學生獲得獎勵;設立「大北農金榜題名獎勵」鼓舞員工、事業夥伴子女奮發向上;設立「大北農愛心基金」扶助困難員工創建和諧企業;創辦「中國農民大學」、農業院校「大北農班」培養新型現代農民和優秀農業學子;在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設立「大北農教育基金」、「大北農獎教金」、「大北農學者計劃基金」等項目,用於支持農業高校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響應國家脫貧攻堅的號召,在內蒙、陝西、河北、河南、四川、貴州等多地開展產業扶貧項目。
二十五載砥礪耕耘,二十五載櫛風沐雨,大北農始終紮根農業,服務農業,足履實地,踏步向前。創業路上,全體大北農人始終堅守「報國興農」的初心,堅定的奮戰在最具潛力、最值得拼搏的農業行業中。風華正茂的大北農人必將不忘初心,為創建偉大時代的偉大公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農業夢,不辱使命,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