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要扛穩糧食安全的重任,穩步提升糧食產能,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堅決遏制各類違法亂佔耕地行為。
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要落實「四個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深入研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如何理解和實施這一戰略?2019年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對此作出了深入闡釋。
這篇重要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9月21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在這篇重要講話兩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重溫,進一步加深理解把握。
(一)重大戰略
為什麼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講得很清楚:「我國正處於正確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歷史關口」,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為了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來把握和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工農關係、城鄉關係不是小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翻開世界各國現代化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告訴我們:如何處理這兩個關係,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進程充分證明,「我們對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把握是完全正確的,也是富有成效的」。
同時也要看到,新時代,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面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要求,工農關係、城鄉關係面臨著新的問題,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比較突出」,「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將之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通過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
為什麼我們能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深刻指出:「這裡面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領導體制和國家治理體制問題。」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既有力證明了我們黨正確處理工農關係、城鄉關係的高超能力,也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有利條件和重要支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有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有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完全可以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件大事辦好。」
(二)內涵
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從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對「三農」工作取得的成就、存在的短板進行了辯證深入的分析,指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新時代「三農」工作必須圍繞這個總目標來推進。
如何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併推進」。這就要求我們,把農村現代化與農業現代化一併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使二者同步推進、相得益彰,讓億萬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堅持這個總方針,就要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這一總方針的提出,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鄉村振興還有許多硬任務需要完成。比如,從近期來看,就要克服疫情影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等等。必須採取超常規舉措,付出超常規努力,堅決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在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幹部配備等方面採取有力舉措」。
把握「二十個字」總要求。新時代的美麗農村會是什麼樣?答案就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個字」總要求裡。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變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還是二十個字,但內涵進一步豐富發展,深刻反映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新階段、農民群眾的新期待。
「二十個字」總要求,全面闡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各領域、各方面的具體要求,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具體體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
夯實城鄉融合發展的制度保障。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鎮化,目的就是促進城鄉融合。
如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就是要向改革要動力,重點在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上下功夫。
城鄉融合發展要跳出鄉村看鄉村,不能只靠鄉村自身積累,還要推動資源要素的強力反哺,增加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要優化城鄉基本服務的供給模式,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農民也能享受到豐富多元的公共服務。
(三)四個關係
「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實現鄉村振興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我國鄉村振興道路怎麼走,只能靠我們自己去探索。」
在這篇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從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的高度,從我國農業農村的實際出發,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注意處理好的四個關係。
從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關係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既不能盲目追求短期成效,也不能超越現實盲目大幹快上。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成。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把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想在前面,防止走彎路、翻燒餅。
從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關係看,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在實踐落地,必須充分考慮我國農村地域遼闊、鄉村間差異迥然、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等現實特徵,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探索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振興舉措,不能一個模子套到底。
從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關係看,必須著眼解決農業農村發展深層次矛盾,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還要更好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市場監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堅守改革底線,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
從增強群眾獲得感和適應發展階段的關係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能脫離實際,盲目求多求快、求大求全,更不能搞形式主義和「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是要合理設定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打好脫貧攻堅戰,這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四)黨的領導
如果把「三農」工作比作一輛奔馳的火車,黨的領導就是這個至關重要的「火車頭」。
如何發揮黨在鄉村振興中的領導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好政治方向、建好基層組織、創新人才工作。
堅持底線思維,把好政治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農村改革不論怎麼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把農民權益損害了。」
我們常講,「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給錢給物,還要建個好支部」,其實就是要抓住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農村政策千條萬條,最終都得靠黨的基層組織,靠基層幹部來落實。要把鄉村振興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打造一支高素質帶頭人隊伍,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鄉村振興,光靠鄉村現有人才不行,還要吸引更多城市人才到鄉村創新創業。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為推進鄉村振興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學而時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