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紫光展銳宣布攜手萬向區塊鏈、摩聯科技、廣和通,通過晶片與區塊鏈的底層深度融合,將區塊鏈技術在紫光展銳旗下春藤8910DM上落地,成為全球首款支持區塊鏈技術的Cat.1晶片。同時,廣和通基於這款晶片,推出了全球首款Cat.1區塊鏈模組L610。
Cat.1和區塊鏈,一個是物聯網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工信部政策欽定的2G/3G物聯網業務接班人之一;一個是國家領導人在去年提出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兩者突然在一起亮相,似乎有點奇怪。但如果描述成「物聯網+區塊鏈」的融合,就讓人很好理解了,好像還有點「CP」的感覺?
Gartner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75%的物聯網技術已經採用或計劃在2020年底前採用區塊鏈技術。在中國這個物聯網規模全球最大的市場,借力政策的東風,物聯網與區塊鏈的結合將更具想像力。本次發布的Cat.1區塊鏈晶片和模組,有望為備受壓抑的物聯網新業態,提供一波起飛的新動能。
百億連接:無處安放的大數據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所發布的《 2020年移動經濟》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達到120億,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總連接數規模將達到246億。Counterpoint數據則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連接數約為11.5億,其中2G佔比約為42%,其承載的連接數將近5億。
物聯網連接的爆發式增長,信息和數據傳輸速度的快速提升,以及物聯網在各行各業應用生態圈的持續拓展,實現了海量數據的低成本獲取,在多個行業滿足了「大數據」的應用條件。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方面,網絡連接範圍和能力擴大,帶來了數據管理運營的挑戰;另一方面,碎片化的生態系統,面臨數據安全的挑戰。2020 Unit 42 IoT威脅報告顯示,目前98%的物聯網設備流量未進行加密,57%的物聯網設備易受中等或高強度的攻擊。
上述問題不僅影響到物聯網應用企業的業務創新,新業態打造備受壓抑,更關乎到社會穩定。區塊鏈的價值得以顯現,區塊鏈中的所有數據傳輸都經過嚴格密碼學處理,獨特的鏈式結構保證了數據難以篡改、可溯源、可追蹤,這使得用戶能夠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地信任這些數據,同時又保障了數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與此同時,區塊鏈還可以基於合約的數據交換,產生新的數據維度和商業價值。
而各行各業的物聯網,將為各類信息和數據上鏈提供了極為便捷的入口,有望解決區塊鏈上資產與鏈下實物錨定的關鍵問題,成為未來數字社會區塊鏈上信息、資產與鏈下實物錨定的重要工具。百億連接產生的大數據,將在區塊鏈「加持」下,「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軟硬兼施,從雲到芯
應該來說,去年甚至前幾年,國內市場已經有不少區塊鏈試點應用,例如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認證、電子發票、供應鏈金融、商品溯源、行動支付等,今年業界傳聞央行將採用區塊鏈技術試點數字貨幣,更是在資本市場掀起一陣炒作風潮。IDC預計,2020年全球區塊鏈解決方案相關的總支出將達到42.8億美元。
據了解,目前區塊鏈技術主要在雲端應用,而不是設備、傳感器或網絡級別,物聯網採集的數據,以軟體方式在雲端上鏈。但如果物聯網終端設備的硬體底層架構上,尚未部署可信數據上鏈能力,那麼從終端設備源頭產生的數據仍可能存在被篡改的風險。
本次發布的Cat.1區塊鏈晶片和模組,其最大特點就是讓區塊鏈與物聯網的結合,從純軟體的方式到「軟硬兼施」,在終端設備硬體底層部署可信數據上鏈能力,實施全流程數據上鏈。其中,紫光展銳構建晶片底層的安全可信環境,萬向區塊鏈提供了聯盟鏈技術和豐富的應用方案;摩聯科技提供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區塊鏈應用框架集成;廣和通將上述的合作創新落地到其提供推出的全球首款Cat.1區塊鏈關鍵的模組產品上;雲伽智能進一步打造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物聯網晶片和區塊鏈兩個生態的底層融合將共同助力產業的創新和升級,一方面我們將晶片能力帶入區塊鏈生態,提供穩定的通信能力,並從晶片底層構建安全環境與硬體載體。另一方面,區塊鏈將實現物聯網海量數據的安全可信和商業閉環。這是兩個生態底層融合為產業帶來的新價值。」紫光展銳工業物聯網副總裁鮮苗在發布會上表示。
萬向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部高級總監屠文慧則指出,區塊鏈與晶片融合,將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初步連結,將是當前主要的應用模式,傳感器採集的溫溼度、GPS位置、圖像等物理世界的數據,經由晶片實現數據上鏈。二是融合豐富階段,推動數據的資產化和數據的金融化;三是深度耦合階段,區塊鏈和晶片共同成為未來智能數字社會的數字基礎設施,實現多方的智能化協同。
行業應用,不止是金融
到目前為止,區塊鏈技術主要應用在金融服務領域,例如分布式記帳服務。大名鼎鼎的比特幣,即可以看作是區塊鏈技術的牛刀小試--比特幣是區塊鏈,但區塊鏈遠遠不止比特幣。
包括物聯網,其實也需要區塊鏈技術支撐小額支付等金融服務,例如自動駕駛卡車支付汽油費、通行費,以及自動接收貨物運輸產生的費用。在其它行業,隨著物聯網+區塊鏈融合走向成熟,應用範圍也將越來越廣。
本次發布會上,屠文慧介紹了其中一個應用案例:萬向區塊鏈與中都物流、星展銀行合作的「運鏈盟」項目,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整車物流運輸中,整個業務流程在運鏈盟上管理,小微卡車承運商將北汽生產的汽車從車廠運輸到全國各地的4S店,能夠通過運鏈盟得到資金支持,截至2019年底平臺融資金額達數千萬元,此外還提高了業務效率。
雲伽智能副總裁吳凱介紹了區塊鏈應用於共享出行的案例。傳統共享出行平臺是中心化商家運作,具有信息不透明、大數據篩除、價值分配不公平等,車輛利用率不到50%。「從網絡層面看,我們認為Cat.1是賦能共享出行行業的首選。」吳凱介紹,雲伽智能正在孵化的出行項目,基於紫光展銳春藤8910DM平臺的廣和通的Cat.1的模組,內置摩聯科技的BoAT區塊鏈應用框架,實現T-Box終端的低成本上雲上鏈。加上萬向區塊鏈平臺和雲伽移動出行平臺打造的私有雲,為共享出行提供了完整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2019年區塊鏈大紅大紫,2020年Cat.1異軍突起,都還在應用的起步期。正因為如此,兩者的結合,給各行各業的物聯網應用帶來了很大的想像空間。上述企業已經走出了第一步,隨著新基建部署的加速推進,Cat.1+區塊鏈,將有望出現在更多行業,成為各行各業打造物聯網新業態的一大動力。
【來源:C114通信網】【作者: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