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這個十分帥氣的醫生小哥哥刷屏朋友圈了。
穿著白大褂的他,完全就是小說裡講的醫生男主呀!
這個小哥哥就是紀錄片《中國醫生》中的一位燒傷科醫生。
有很多人衝著他的帥氣點開了《中國醫生》,本來是為了嗑顏,沒想到最後都哭成了淚人。
如果你也正處劇荒,那麼小編強烈推薦你去看看。
這部繼《人間世》之後又一醫療紀錄片《中國醫生》,在正值疫情期間,希望讓大眾對醫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紀錄片裡讓我們直視醫生群體,沒有強行渲染氣氛以及誇大情緒,僅僅是將最真實的醫生畫面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讓你看到,這就是我們中國醫生的現實。
「我不怕醫術的瓶頸,我更怕人心的瓶頸 」
這個年輕醫生叫徐曄,今年28歲,是燒傷科住院的一名醫生。
在鏡頭中的他戴上口罩都擋不住的帥氣,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江直樹。
難怪網上都說衝著顏這集可以刷不下十遍。
但是看過紀錄片後你就會發現,他的帥氣不僅在於顏,而是更多體現在對病人的盡心盡職。
會像哄孩子一樣的,讓病人好好恢復,不要多想
患者們喜歡同他聊天,減輕緊張的情緒。
對於一個年輕醫生,他的修行之路道阻且長。
徐曄有一位60多歲的患者,全身95%嚴重燒傷,需要每天都換藥和手術植皮。
換藥的過程需要把傷口全部打開又包合,徐曄每次換藥時都會輕聲溫柔地安撫老人,一邊哄一邊換。
換藥其實還是其次,植皮手術至關重要。
老人他全身95%燒傷,需要多次進行植皮手術,才能把創口閉合,不然就會導致嚴重感染。
術前這個家庭已經花了三十多萬,術後整個治療下來起碼還要再花一百多萬,這對於老人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和天大的壓力。
面對治癒希望還是很大的患者,在徐曄眼裡,最大的無力與遺憾是「我本可以救他」
所以,他在醫院的基金會上為老人極力爭取援助,希望能緩解他們費用緊張的問題。
在終於得到院方同意的那一刻,眉頭一直緊鎖的徐曄,他終於笑了。
但就算爭取到援助資金,這對於整個治療來說還是杯水車薪。
老人的兒子最後還是堅持讓父親放棄治療出院。
看著病房裡空蕩蕩的床位,徐曄醫生心中五味陳雜。
因為就在一個月前,這個病房裡的徐曄治療的另一個重度燒傷的患者,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家屬放棄了治療,最後病人去世。
對於年輕醫生來說,成長不單單是要醫術的提高,更多的是要心裡上的成熟。
他說,」很多時候有可能醫術都還沒遇到瓶頸,就已經遇到了人心的瓶頸。」
很多人說醫生冷漠,其實他們只是冷靜。
畢竟見證了那麼多的生離死別和人情冷暖,不得不活成一個理智的人。
他們必須冷靜。
而這只是徐曄漫長進修道路的第一關而已。
生命有病,可是有你真好
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魏嘉,是這個醫院裡最年輕的副主任。
她現在最擔心的病人,是李燕。
這個在鏡頭前笑得燦爛的年輕小姑娘,她胃癌已經到了晚期了。
李燕的病情在不斷惡化,而且因為情況比較特殊,醫生都不建議開刀動手術,只能進行長期的藥物治療來延長她的生命。
換句話說,如果不能開刀根治的話,癌細胞就會一直威脅著她的生命。
但李燕又是幸運的,她身邊有愛她的家人,有不離不棄的男朋友。
在面對鏡頭時,李燕完全不像是一個身患重病的人,她樂呵呵地說:
「有病就得治唄」
「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誰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對不對」
她的堅強和樂觀真的可貴,卻更讓我們心疼。
作為她的主治醫生,看著眼前這個比自己還小,卻如此勇敢開朗的女孩,魏嘉醫生心裡想盡力去救助她。
在《中國醫生》中,醫生們脫掉被過於神化的外衣,撕下各種刻板的標籤,作為一個鮮活的,立體的人呈現在我們觀眾面前。
這部紀錄片不僅是展現了醫生的職業素養,也從平凡生活的角度向大家展現了醫生在下不為人知的一面。
他們生死兩忘, 冷暖不休, 在苦難中升華。
逆行的中國醫者不易, 唯有支持和理解才是我們能做的。
讓我們致敬每一位救死扶傷的中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