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今社會所說的朝鮮主要是指兩個國家——南朝鮮和北朝鮮,南朝鮮就是我們所說的潮流文化聚集地韓國,而北朝鮮則是我們習慣說的朝鮮。
而朝鮮族則不能完全用地域甚至疆域去劃分,今天我們所說的朝鮮族是包括東夷人,蒙古人和韓原住民在內的混合人種,而朝鮮半島最早的居民被稱為韓和穢。
早在在商、周之時,原來居住在遼東地區(今遼寧省東部和南部)的東夷人,開始遷徙到遼東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島)。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春秋戰國之一的燕國稱霸北方,攻入遼東半島,燕人擊敗了朝鮮並佔取遼東,佔據了古朝鮮以西,讓遼東夷人和燕人(漢)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併入於秦國直至今天。而居住朝鮮東半島的夷人就是古朝鮮族的始祖。
燕人衛滿東走出塞,「度貝水,居朝鮮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滿誘亡黨(中國移民)眾稍多,乃攻準,準逃亡。」衛滿建立了衛氏朝鮮,佔領了古朝鮮北部。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於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樂浪等郡縣,漢民更進一步遷居朝鮮半島。
所以朝鮮族自古以來就和華夏大地上的中國人同本同源同文化,血脈相連。而朝鮮族又隸屬於中國56個民族之一。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又在近代戰爭中的抗美援朝戰役裡實現過民族間的互幫互助。
從文化曲藝傳承的角度來講,曲藝文化作為中國的本土文化,自然是要將多個民族間的文化相融合,致力於實現我們國人在新時期新任務下要求的文化自信新高度。
盤索裡作為具備鮮明特色的朝鮮族說唱音樂曲藝。「盤索裡」是朝鮮語的直譯音,「盤」意思為在大庭廣眾下遊樂,「索裡」的意思是聲音或歌聲,是流行於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朝鮮族聚居區的朝鮮族曲藝。
盤索裡是多種藝術的綜合,是能夠將音樂、文學、表演、敘事融為一體的音樂形式。2011年5月23日,遼寧省鐵嶺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申報的盤索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V—102。讓盤索裡這項源於少數民族的曲藝文化也能綻放出屬於新時代的火花!
說到這裡,我們就先來進入一段影響資料欣賞一下這項朝鮮族曲藝節目。
中國朝鮮族盤索裡傳承人 - 崔麗玲
盤索裡誕生於18世紀。關於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是江湖藝人根據某種戲劇所創造的,另一種則認為是來源於薩滿教儀式中的歌曲。
薩滿這個名詞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也是屢見不鮮,它和遊戲裡的薩滿祭師職業有著高度相似的地方,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但這裡小易還是要把準確的薩滿定義和大家科普一下,薩滿一般都分為職業薩滿和家族薩滿(也被稱為家薩滿)。前者是以個人身份面向全社會所有人提供宗教服務,他們主要為僱主家進行驅魔、佔卜、乞福、主持紅白喜事等,並收取相應報酬,具有一定職業性。後者則是在部落氏族組織中僅為本氏族成員提供宗教服務的指定神職人員。
盤索裡通常在野遊、宴會、年節和慶典場合演出,抗日戰爭時期也有藝人以此在餐飲場所賣唱為生。20世紀中葉以後,盤索裡出現了高臺表演,成為朝鮮族專業文藝表演團體的重要演出形式。
不過發展至今我們只能更多地看到朝鮮族的民歌、樂器,而曲藝文化中正宗的盤索裡卻很難再見到了!
好了,這一期的曲藝大講堂就介紹到這裡了!喜歡小易的朋友記得點點在看加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