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大講堂】欄目第十五期:源於朝鮮族的曲藝文化——盤索裡

2021-02-19 百年廣德樓

我們當今社會所說的朝鮮主要是指兩個國家——南朝鮮和北朝鮮,南朝鮮就是我們所說的潮流文化聚集地韓國,而北朝鮮則是我們習慣說的朝鮮。

     而朝鮮族則不能完全用地域甚至疆域去劃分,今天我們所說的朝鮮族是包括東夷人,蒙古人和韓原住民在內的混合人種,而朝鮮半島最早的居民被稱為韓和穢。

     早在在商、周之時,原來居住在遼東地區(今遼寧省東部和南部)的東夷人,開始遷徙到遼東半島(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島)。

     公元前三世紀左右,春秋戰國之一的燕國稱霸北方,攻入遼東半島,燕人擊敗了朝鮮並佔取遼東,佔據了古朝鮮以西,讓遼東夷人和燕人(漢)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併入於秦國直至今天。而居住朝鮮東半島的夷人就是古朝鮮族的始祖。

     燕人衛滿東走出塞,「度貝水,居朝鮮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滿誘亡黨(中國移民)眾稍多,乃攻準,準逃亡。」衛滿建立了衛氏朝鮮,佔領了古朝鮮北部。公元前108年,漢武帝滅衛氏朝鮮,於朝鮮半島北部建立了樂浪等郡縣,漢民更進一步遷居朝鮮半島。    

     所以朝鮮族自古以來就和華夏大地上的中國人同本同源同文化,血脈相連。而朝鮮族又隸屬於中國56個民族之一。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又在近代戰爭中的抗美援朝戰役裡實現過民族間的互幫互助。

從文化曲藝傳承的角度來講,曲藝文化作為中國的本土文化,自然是要將多個民族間的文化相融合,致力於實現我們國人在新時期新任務下要求的文化自信新高度。


盤索裡作為具備鮮明特色的朝鮮族說唱音樂曲藝。「盤索裡」是朝鮮語的直譯音,「盤」意思為在大庭廣眾下遊樂,「索裡」的意思是聲音或歌聲,是流行於吉林、遼寧和黑龍江三省朝鮮族聚居區的朝鮮族曲藝。

盤索裡是多種藝術的綜合,是能夠將音樂、文學、表演、敘事融為一體的音樂形式。2011年5月23日,遼寧省鐵嶺市,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申報的盤索裡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V—102。讓盤索裡這項源於少數民族的曲藝文化也能綻放出屬於新時代的火花!

說到這裡,我們就先來進入一段影響資料欣賞一下這項朝鮮族曲藝節目。

中國朝鮮族盤索裡傳承人 - 崔麗玲

盤索裡誕生於18世紀。關於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是江湖藝人根據某種戲劇所創造的,另一種則認為是來源於薩滿教儀式中的歌曲。

薩滿這個名詞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也是屢見不鮮,它和遊戲裡的薩滿祭師職業有著高度相似的地方,是神與人之間的中介者。但這裡小易還是要把準確的薩滿定義和大家科普一下,薩滿一般都分為職業薩滿和家族薩滿(也被稱為家薩滿)。前者是以個人身份面向全社會所有人提供宗教服務,他們主要為僱主家進行驅魔、佔卜、乞福、主持紅白喜事等,並收取相應報酬,具有一定職業性。後者則是在部落氏族組織中僅為本氏族成員提供宗教服務的指定神職人員。

盤索裡通常在野遊、宴會、年節和慶典場合演出,抗日戰爭時期也有藝人以此在餐飲場所賣唱為生。20世紀中葉以後,盤索裡出現了高臺表演,成為朝鮮族專業文藝表演團體的重要演出形式。

不過發展至今我們只能更多地看到朝鮮族的民歌、樂器,而曲藝文化中正宗的盤索裡卻很難再見到了!

好了,這一期的曲藝大講堂就介紹到這裡了!喜歡小易的朋友記得點點在看加轉發哦!


相關焦點

  • 遼寧少數民族非遺|【國家級】 盤索裡
    ,2011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曲藝類,批准序號1126,項目編號Ⅴ-102。 歷史淵源:        盤索裡,是朝鮮語的直譯音,也稱 「說唱劇」「板聲」,是一種朝鮮族傳統曲藝形式。朝鮮族盤索裡的 「盤」意思為在大庭遊樂或表演場所,「索裡」意思為聲音或歌聲,總的意思就是在大眾面前說唱的民間藝術,古時名為 「廣大盤索裡」或 「山臺盤索裡」。
  • 朝鮮族盤索裡
    盤索裡,朝鮮族說唱藝術。
  • 盤索裡
    流傳現狀:進入21世紀以來,盤索裡的發展遇到了困難,演出萎縮,傳人稀少,急需扶持和保護。 保護措施:為更好地傳承「盤索裡」藝術,2012年,鐵嶺市朝鮮族高中和開原市朝鮮族中學建立了「盤索裡」教學基地,讓很多朝鮮族中學生學習「盤索裡」表演藝術,金禮浩是主要培訓指導教師。
  • 中國歷史文化,曲藝音樂,草創期
    本文乃作者小章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認為:中國曲藝音樂研究非常棒,在中國的曲藝歷史中,漫長而又具有開創性。在20世紀的前50年中,曲藝音樂研究文稿雖然數量不多,但在草創期能有所收穫,實屬不易,起到了墾拓曲藝音樂現代學術研究處女地的作用。由於距今時間較久遠,經查,論文有10篇,論著有14本,可能還未收全,有遺珠之嫌。
  • 曲藝文明文化,現代曲藝,戲曲音樂的研究
    本文乃作者小章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今天小編帶大家從宏觀角度認識曲藝音樂。他有豐富的音樂創作實踐,又長期對曲藝音樂進行理論研究,尤其是對其家鄉河南的墜子、曲子、梆子有深人的探討,還編創過一些曲藝、戲曲唱段,並採用曲藝、戲曲音樂為素材寫過「曲歌」、「戲歌」。因此,他是以作曲家的視野來論述曲藝音樂創作的,觀點新穎。
  • 大同市曲藝成果豐碩新人輩出
    12月20日晚,古城內雲海曲藝社燈火通明,高朋滿座,歡歌笑語,雲海曲藝社成立五周年專場演出活動在此舉行。演出在阿哆的魔術表演中拉開帷幕,由柴家班弟子演出的大同數來寶《誇大同》、群口相聲《八扇屏》、快板《花唱繞口令》、相聲《出口成章》引來眾人的歡呼。
  • 曲藝新秀湧現!第十四屆廣東省青少年曲藝「明日之星」選拔賽落幕
    11月14日,由廣東省文聯、廣東省曲藝家協會主辦的第十四屆廣東省青少年曲藝「明日之星」選拔賽落幕。本次比賽於11月7日和14日分別在深圳羅湖、順德均安進行綜合曲種及粵語曲種專場決賽,最終,陳一笑、蕭玥怡等12人榮獲「明日之星」稱號。
  • 西演·西安曲藝團兩對相聲演員入圍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曲藝大賽
    7月27日下午,由中國文聯、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曲藝大賽(合肥賽區)在合肥大劇院正式拉開帷幕。由西安演藝集團·西安曲藝團優秀青年相聲演員呂納超、張再馳表演的相聲《廣告漫談》與竇晨光、常鵬旭表演的相聲《新勞動號子》脫穎而出,與來自各省市的演員一同角逐全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抵達合肥後,大家不辭疲勞,一直在為此次比賽做準備,力求節目精益求精,對節目進行反覆的研究和排練。
  • 兩岸曲藝歡樂匯十年:臺灣曲藝家籲「兩岸交流確有必要」
    「相聲表演跟在地文化有深刻關係,臺灣和大陸的相聲表演在口語中就有很多差異,對相聲演員來說,兩岸交流確有必要。」八鬥喜說演班藝術總監、臺北曲藝團資深團員朱德剛日前在臺灣花蓮如是說。11月25日晚間,第十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落幕。
  • 曲藝大比拼!德州首屆曲藝大賽圓滿結束
    經過一場場精彩曲藝節目表演和評委的現場打分,比賽最終成績揭曉,少兒組25個節目均獲得大賽優秀獎;成人組得分最高的前6名獲得最佳節目獎,其餘6名獲得優秀獎。曲藝大賽成人組最佳節目獎上臺領獎曲藝大賽成人組優秀獎上臺領獎
  • 「歌舞頌中華」曲藝大賽決賽在新區圓滿舉行!
    在新區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圓滿落幕本次大賽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得到了新區眾多曲藝愛好者和曲藝工作者的積極參與。決賽評委會由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曲藝家協會顧問、青島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閆成山擔任評委會主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青島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王暖溫,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曲藝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東營市曲藝家協會主席陳建民、山東省曲藝家協會會員、青島西海岸新區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山東快書第四代傳承人薛德勇老師,山東省曲藝家協會會員、青島西海岸新區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劉洪波老師共同組成。
  • 十餘位「曲藝大咖」到息烽 用曲藝講脫貧攻堅故事
    12月7日,貴州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段春林率知名曲藝家十餘人到息烽開展採風創作活動,搜集整理脫貧攻堅故事,為創作反映脫貧攻堅事跡的曲藝作品積累素材。採風團在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合影參觀養龍司半邊天文化陳列館採風團走訪了息烽縣永靖鎮美麗南山田園綜合體、養龍司鎮中國·堡子半邊天文化陳列館和百果飄香田園綜合體、流長鎮紅軍長徵南渡烏江紀念地和紅色福地·源遠流長田園綜合體,深入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和息烽縣田園綜合體建設成果
  • 《家和月圓》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
    2020年9月28日,近日,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在蘇州正式揭曉,由安徽省文聯、安徽省曲協推薦,合肥演藝股份有限公司報送,安徽省曲協副主席、合肥市曲藝團副團長孫銘澤等主創,張盛迪、程鴻徵、周旻、孫銘澤表演的曲藝小品《家和月圓》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節目獎。
  • 道滘:「南國紅豆」展新姿 粵韻曲藝代代傳
    在廣州廣播電視臺《出新出彩更廣州》的跨年晚會上,道滘鎮青少年粵劇曲藝培訓中心、琵琶彈唱小樂手登上廣州南海神遊船,與粵曲名家陳玲玉同臺演出,展現出道滘粵劇曲藝文化傳承的繁榮發展。作為「中國曲藝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一直以來,道滘鎮以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通過狠抓粵劇曲藝傳承、扶持粵劇曲藝團隊建設、打造粵劇曲藝文化品牌等,繁榮粵劇曲藝文化,使「南國紅豆」在道滘重新展現新姿。道滘學生與國家級大師同臺記者了解到,參加跨年演出的琵琶彈唱小樂手都是道滘鎮青少年粵劇曲藝培訓中心實驗曲藝團裡精挑的學員,大部分是道滘中心小學的學生。
  • 文化丨布依八音坐唱《軍民同「昂央」》入圍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
    文化丨布依八音坐唱《軍民同「昂央」》入圍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 2020-06-18 0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藝術家「雲端」牽手 傳統曲藝正發力
    南詞表演唱《九曲棹歌》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以「守望相助、攜手前行」為主題的第十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近日在永安舉行,兩岸藝術家「雲端」相會,重溫共同走過的美好時光,探討新時代曲藝傳承發展路徑。
  • 中原書法曲藝忠實追求者——宋清文
    宋清文,男,漢族,大專文化,1954年出生,字秋水,號石愚齋主,別署抱愚樓主。相聲《二叔舅(村官)》獲河南省第八屆河南省小戲、小品(曲藝)大賽表演銅獎。相聲《方言趣談》在第五屆河南曲藝節相聲專場大賽中分別獲創作、表演二等獎。相聲《戲曲與方言》獲第九屆河南省小戲小品(曲藝)大賽三等獎。小品《證人》獲河南省職工文藝匯演表演一等獎。
  • 兩岸曲藝家「雲」聚福建永安「歡樂匯」
    >   中新網福建永安11月26日電 (林春茵 陸婧)「兩岸曲藝界交流近十年間,始終以展演交流來共同創新曲藝文化的新亮點為目標;在堅持保存曲藝藝術的地域性特色外,更在兩岸搭建了一座曲藝藝術民間交流的平臺。」
  • 西安曲藝團招募曲藝人才,苗阜曾表態:有我在天不會塌
    除了影視行業之外,一些曲藝團體也遇到了一些挑戰,前不久,嘻哈包袱鋪高曉攀在直播中曾透露,徒弟靠跑網約車養家,嘻哈包袱鋪北京也僅有一家小劇場苦苦支撐,整個行業遠沒有大家看到的那麼光鮮,畢竟不是每一家小劇場都是德雲社,在沒有商演的情況之下,依舊能夠靠著綜藝節目等其他形式獲取不俗的收入。
  • 第11屆曲藝牡丹獎在蘇州舉行,主持人大賽選手俞熙雯加入主持
    在文藝圈,牡丹獎應該是很隆重的獎項,代表著藝術作品的質量,中國的曲藝牡丹獎從二零零六年開始就開始落戶在江蘇了,怎麼說呢,江蘇從文化方面確實是舉足輕重,歷史悠久。就在十月十五號的晚上,第十一屆曲藝牡牡丹獎開獎儀式,同時第二屆蘇州江南文化藝術旅遊節在蘇州的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進開辦,活動現場非常耀眼,真是牡丹花耀姑蘇城,曲藝香飄江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