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高大笨重的消防車,其實是輛「變形金剛」,展開身軀能夠「直衝雲霄」;常深入火場前線的勇猛機器人,其實長著一雙萌萌的「大眼睛」,還會360度原地「跳舞」;一根可長可短可變形的「金箍棒」,可是消防員們尋找生命、快速救援的好幫手……聽說在合肥消防救援隊伍中,五花八門的救援設備既能穿越火線,又能上天入地,可謂是消防員們的「硬核搭檔」。趁著11月9日全國消防日之際,記者「趁熱打鐵」,來到了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三站,一探究竟。
消防滅火機器人:
大眼「小藍」穿越火線行動速度4km/h
遠看似輛藍色的迷你小坦克,近看長著一雙閃亮的「大眼睛」和一張「櫻桃小嘴」,頭上一支銀色「犄角」霸氣十足,身上露出一塊塊「疤痕」……在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三站,記者見到了曾在多篇報導中出現的「消防滅火機器人」,每當火勢過猛、消防員無法深入火場時,就是它大顯身手的時刻。
因為漆身藍色,這臺消防滅火機器人被消防員們稱作「小藍」。小藍形似小型坦克,靠著兩邊的履帶移動,頭部的兩隻「大眼睛」是在火場中用於照明的探燈,「櫻桃小嘴」是用於勘測、記錄現場的攝像頭。小藍的身子前後各有一個水孔,分別用於連接水帶、噴射水。小藍頭上的銀色「犄角」可是它的「絕殺法寶」——銀色的圓柱形水炮可以將水噴射至65米高,不僅能夠上下左右移動,還能夠根據火勢變換水的噴射狀態,開花式、直流式樣樣拿手。「一般在火勢猛烈,比如著火倉庫有坍塌危險時,消防員無法進入,就派小藍進去滅火。」合肥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三站站長黃震介紹。
由於經常穿越火線,小藍的藍色漆身上已被火烤得多處褪色、掉漆,這些都是它身經百戰的「烈火勳章」。小藍從2018年進站至今,已經參與了多場滅火任務。為了保護好自己,小藍的外殼採用鋁合金材質,耐高溫耐腐蝕;此外,在它的機身周圍,還有4個小噴頭,當它在火場中穿越時,機器中的噴淋自保系統就會自動打開,通過噴頭噴射出的水簾,在它和烈火之間形成一道水屏障。
別看小藍的「雙腳」是直來直去的履帶,它可是在任何死角處都能夠180度迴轉,這也保證了它在火場中能夠靈活行動。小藍的爬坡能力最高可至40度,行走速度達每小時4千米,可以連續5個小時滅火不停歇。不過,在火場中,小藍也需要消防員的實時遙控,它的一舉一動都是在消防員的控制之下,遙控距離最遠可達100米。
音視頻生命探測儀:
黑色「金箍棒」變形自如
「火眼金睛」尋找生命
「它除了伸縮還能彎曲變形,識別生命堪比『蛇眼』!」當黃震拿起地上的黑色棒子介紹時,記者尤為不解:這根細長的棒子看著平平無奇,除了能伸縮變形,還有什麼特別之處?記者接過黃震手上的黑色棒子,在手裡掂量了幾下,重量不大,棒身偏硬,除了能伸縮,似乎無法彎曲變形。「你要用力掰。」在黃震的提醒下,記者用力一掰,手中的棒子果然變彎了,如同孫悟空的金箍棒,可以變長變短變彎曲。
黃震介紹,這根黑色「金箍棒」其實是音視頻生命探測儀,常在地震、坍塌等救援任務中使用,用於搜尋生命跡象。由於棒身可以任意變形,它能夠深入到廢墟的狹角空間中探測情況。
「它的玄機在棒頭。」原來,在這根黑色金箍棒的頂部,連接著一個紅外音視頻探頭,上面分布著攝像頭、麥克風和喇叭。當消防員將「金箍棒」深入到廢墟深處時,通過配套的終端設備,消防員能在後方屏幕上看到廢墟下的畫面。「金箍棒」對生命跡象的識別十分敏銳,消防員還可以通過「金箍棒」和廢墟下的被困人員進行實時對話。在黑暗中,這根「金箍棒」的可視距離大於6米,這般視力和敏銳度堪比「火眼金睛」。
雲梯消防車:
空中電梯「直衝雲霄」
最高可至56米
當記者走進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三站的車庫時,不禁發出了一聲「哇噻」:泡沫消防車、平臺登高車、搶險救援車、舉高噴射消防車、雲梯消防車……一輛輛以紅色為主色的大型車輛威風十足,每一輛都極為「拉風」。在這其中,自帶空中電梯的雲梯消防車最引人注目:紅色車頂上,一架摺疊的白色梯子「低調」地躺在那裡。
「把雲梯伸展開,高度可達56米,常用於高空救援。」在黃震的指引下,消防員們將這輛雲梯消防車開到了空地上。經過一番操作,雲梯以消防車的車頂為基,在空中懸空架起。在雲梯上面,有個面積一平方米左右的「全景開放式」鐵臺,消防員系好安全帶、站上鐵臺,隨著鐵臺緩緩順著雲梯上升。「一般雲梯到達頂點後,消防員還需要從鐵臺上爬出來,在雲梯上攀爬一段距離,才能救到被困高空、高樓的群眾。」聽完黃震的介紹,記者不由得手腳一涼、開始發軟,覺得自己已經懸在半空中了。隨後,記者也體驗了一把雲梯,雖說是站在鐵臺裡,身上已經緊緊綁上了安全帶,但隨著上升高度越來越高,記者就越能感受到雲梯在空中隨風搖晃。
黃震解釋,隨著消防員們的救援任務範圍越來越廣,消防員們日常除了訓練基礎體能和救火搶險,還要練習高空和水下救援。現在,除了地面上的救援,特勤三站還建立了一支水下救援隊伍,水中「B超」聲吶系統、「水肺」系統等潛水裝備也被陸續引進站裡,科技將在救援任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消防員們的「左膀右臂」,和消防員們一起守護百姓平安。(劉小容)
(責編:蘇恆、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