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妻說:過年累,沒意思。說多了,我就不由得琢磨:過年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以我比較笨的腦子我覺得:其實過年過的是一種情懷。
用心品味日子的滋味——飯菜香,那是生命對我們的撫慰;喝酒是讓我們漸漸麻木的神經產生一點小興奮;走親訪友和錢財的得到付出恰好是我們價值的一種存在過程。
飯菜生命,精神價值的雙重意義,還不夠嗎,我們還奢求那麼多幹嗎?更何況,身在一個盛世,我們還有自由思考的平安環境。
酸甜苦辣對於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取決你對它的態度。
假如有一天,我們不再能夠自主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意志和軀體的時候,僅僅是得到基本的吃、喝、走、想的權利都是一種莫大的滿足。
僅僅是一個假如,都那麼可怕!
僅僅是一個假如,都那麼幸福!
今天,當下,好好過年!

我一向認為,日子的幸福與否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它是一個比較級,沒有最高級。說來複雜,也真複雜;說來簡單,也真的簡單。就舉一個事例吧:我爹爹(淮南土話,即爺爺)那一輩是從外地逃荒而來的,落腳於淮南八公山,是因為這裡能活人。往西有八公山,往東有淮河,還有著鮮明的四季,顯然是個很好的生存環境。能活下來,就是我爹爹的幸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餓殍遍野,我爹爹奶奶一家也未能倖免。那時,我父母已經有了我大哥大姐二哥二姐幾個孩子了(那時我還未出世),人口的負擔,食物的匱乏讓原本就有些絕望的爹爹徹底壓垮了最後的精神支柱,在貧病交加中爹爹選擇了自縊身亡,在無限的悲涼中告別了人世。我猜想那一刻爹爹的心願一定是家人子孫能夠吃一口飽飯,就是幸福。
到我出世之後,生存的狀況已經有了極大的好轉。但是計劃經濟時代,物質依然時常地匱乏,飢餓半飢餓的狀況還是時有發生。那時,能保持每一天的溫飽,是全家人最大的心願。我到現在也沒有吃零食的習慣,我哥哥姐姐他們更是如此。因為小時候,零食和新衣是一種奢侈的幸福。
慢慢地,這些生活的艱難漸行漸遠,人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追求,這是時代的進步,這是人類的幸福。但不知從何時起,許多人的欲望卻不恰當地、過快地膨脹起來,讓幸福感本身反而變成了一種稀有奢侈的東西,疲於奔命追逐的過程。我想,所謂的心累便是源於此吧。
有時候,靈魂跑得太快,不妨讓它慢一點,好讓我們身體能夠追趕得上。
身心俱安,當屬幸福的本源吧。

作者:王懷建
2020年3月7日於八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