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

2020-12-22 樂居財經

走進邯鄲市中國女媧之鄉媧皇宮

寒冬雖至,熱情不減,12月14日至15日,由西安市社會科學院和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組成的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聯合課題組赴河北邯鄲市考察學習,這是繼山西、甘肅探源之行後又一次尋根探祖之旅,主題是「尋根中華母親,感召偉大時代」。

在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前合影

課題組受到了邯鄲市社科聯的高度重視和熱忱接待。在歡迎環節,邯鄲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吉星深情說道:「秦趙自古為一家,西安市社科聯和邯鄲市社科聯情同手足,『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是激勵廣大人民群眾愛祖國、愛母親、愛歷史的偉大創舉與有益探索。邯鄲和西安都有著厚重悠久的歷史,新時期文化的繁榮離不開廣泛的交流和學習,我們十分期待在共同努力中能互相啟發,勇於擔當,砥礪初心,同圓中國夢。」

在吉書記和邯鄲市社科聯副主席桂平等領導的陪同下,課題組於14日下午兩點左右來到了河北第一站——中國磁山文化遺址博物館。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東約1公裡處的南洺河北岸臺地上,東北依鼓山,距武安17公裡,是中國最初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7300年。此發現突破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考古的年代,因此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考古學上定名為「磁山文化」,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邯鄲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吉星陪同課題組參觀博物館

據博物館李館長介紹:磁山被確認為是世界上糧食粟、家雞和中原核桃的最早發現地。粟、家雞和核桃的三大發現,改寫了世界粟作農業、家雞馴養和核桃產地的歷史。

邯鄲市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吉星陪同課題組參觀磁山文化遺址

14日晚上,課題組在邯鄲市社科聯副主席桂平、綜合部部長譚廷璞等陪同下來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涉縣,受到了邯鄲市社科聯副主席王鳳亮、涉縣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建正、副部長王利剛等的熱情歡迎與接待。15日上午,在邯鄲市社科聯副主席王鳳亮、涉縣宣傳部副部長王利剛、媧皇宮景區管理處副主任程俊芳等陪同下,聯合課題組一行參觀了媧皇宮。隨後上述主客雙方人員進行了熱烈充分的座談。

在河北邯鄲市涉縣媧皇宮女媧塑像前合影

在座談中,媧皇宮景區副主任程俊芳介紹道:「你們的調研對我們是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媧皇宮的女媧文化十分悠久燦爛,它是涉縣名勝之首,國家5A級景區。這裡不僅是全國奉祀女媧文化最大的建築群,關於女媧的掌故、地名和風俗還比比皆是。涉縣自古就有祭祀女媧的傳統,每年農曆三月初一到十八是廟會,相傳三月十五日為女媧神誕之日。」她還介紹了2016年5月涉縣舉辦女媧中華母親節的的情況。

座談會現場照片

涉縣女媧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李長榮講到:「涉縣媧皇宮有五大優勢。一是佔地面積最大,約5平方公裡;二是影響面最廣,跨山東、河南、陝西三省,方圓三百公裡的群眾都來祭祀;三是文化底蘊最深厚,涉縣9鄉8鎮308村,村村都有女媧廟;四是建築最奇特,三閣樓基拜殿後的石窟是傳說中女媧生活的地方,用九根鐵索與山體相連,被稱為活樓吊廟;五是它是全國唯一的女媧祭祀地,國內別處祭祀女媧的地方普遍同時祭祀伏羲。因為上述原因,全國文聯、全國文藝家協會於2006年4月命名涉縣為『中國女媧文化之鄉』,並掛牌成立了『中國女媧文化研究中心』。」

涉縣宣傳部副部長王利剛也即興抒發了自己的三點體會。他說:「首先我認為我們民族的人文傳說有別於西方神話或印度佛教,我們的圖騰都是人而不是神;其次,我們的人文始祖或者先祖,不管是伏羲、有巢氏、神農還是黃帝,都是各行各業的傑出代表,而女媧作為女人、母親這個角色是唯一的一個;三是從功績來講,可以總結為八個字,就是傳宗接代、相夫教子,從這層意義來說,把女媧作為中華母親節的代表人物最為合適。」

座談會現場照片

隨後雙方代表展開了熱烈的互動和積極的探討。在總結階段,張新德所長強調,「楊東晨老先生談到的學術界對先秦史方面的一些最新成果對我們很有啟發。一是涉縣的媧皇宮作為我國建築規模最大的祭祀地,藍田縣的華胥陵作為歷史學界公認的始祖母華胥氏唯一的陵寢所在地,都需要我們後人去認真發掘和宣傳;二是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十分重要,我們要為高起點的目標搭建一個可以保持聯繫和互相促進的臺子;三是我們要對本地文化進行準確定位,唱好一臺戲。要按照國家對文化發展方面的要求和學術界對不同地區文化特性與地位的認定,跨越地域之見地域之利,共同把本地文化作為中華母親節的重要內容去推進。」邯鄲市社科聯副主席王鳳亮強調:「涉縣是河北的文化大省,媧皇宮、刻經和紅色文化都是河北文化的重要代表。具體到女媧文化,我們研究得很早、很詳盡深入。但我認為還存在兩個問題,一是站位低、格局小;二是目前遇到了瓶頸。所以倡立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機會。我們要從民族文化復興、增強文化自信的高度,從時代呼喚尊重女性、關愛母親,構建和諧家庭這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本要求的高度來齊心協力做好這件有意義的事情,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本次課題組組長蘇軍(左)和涉縣女媧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李長榮(右)籤署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倡議書

本次課題組成員包括:航天六院165原所長,陝西航天書畫院院長,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新德;陝西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研究員、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特邀專家楊東晨;中華人祖圖騰文化獨立學者,《中華人祖探源》作者,陝甘寧華夏文化考察團領隊竇彥禮;西安市社科院歷史文化研究所專家,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課題組組長蘇軍;西安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所副研究員,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雷蕾;女媧文學創始人,《女媧傳》總策劃人李安華。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新浪樂居

相關焦點

  •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走進邯鄲中國女媧之鄉媧皇宮
    寒冬雖至,熱情不減,12月14日至15日,由西安市社會科學院和西安市華胥文化研究會組成的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河北探源之行聯合課題組赴河北邯鄲市考察學習,這是繼山西、甘肅探源之行後又一次尋根探祖之旅,主題是"尋根中華母親,感召偉大時代"。
  • 「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全國探源行」走進山西
    近日,由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率先在全國牽頭、推進的「中華母親節城市聯盟全國探源行」首站走進山西。
  • 王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顯著成果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實證了中華5000餘年文明,將『中華文明五千年』從傳說證明為可信的歷史」。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學部主任王巍在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展現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我國考古學已登上國際考古學界核心舞臺,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推進國際交流,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 「愛之名 攜手行」河北企業家慈善夜在石家莊隆重舉行
    「愛之名攜手行」河北企業家慈善夜2020年12月6日在河北石家莊正定新區隆重舉行,本活動由河北新聞網、河北企業家公益聯盟、河北梓銘文化傳媒共同主辦,河北旭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河北森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河北天橙娛樂有限公司聯合承辦。
  • 「河洛古國」再掀中華文明探源,小口尖底瓶重提仰韶「日月星」
    這一發現,有力實證了河洛地區在5300年前後這一中華文明起源的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的關鍵材料,也表明以雙槐樹遺址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確確是黃河文化之根。
  •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應向中國南方溯源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不能局限於中原一帶,而應向中國南方、長江流域溯源;時間上不能局限於5000年,而應向更早溯源。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調查發掘為主要手段,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採取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力圖揭示中華民族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重大科研項目。
  • 「創業中華·創新河北」第八屆僑商滄州行活動舉辦
    「創業中華·創新河北」第八屆僑商滄州行活動舉辦京津冀華商會與渤海新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本報訊(記者孫健)12月16日至17日,「創業中華·創新河北」第八屆僑商滄州行活動成功舉辦。僑商滄州行活動由中國僑商聯合會、河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共滄州市委和滄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滄州市僑聯、渤海新區管委會承辦,包含項目觀摩、實地考察、項目投資推介會及籤約儀式等內容。旨在通過本次活動,搭建僑商來滄投資平臺,助力渤海新區建設,推動滄州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過涉滅頂,有孚維心——兩岸文化探源之三:齊魯之行綜述
    過涉滅頂,有孚維心——兩岸文化探源之三:齊魯之行綜述王名、王玉寶結束了晉豫之行和南粵之行,9月12日清晨,我們馬不停蹄地驅車出發,開始了兩岸文化探源的第三條線:齊魯之行。這一程探源的主題有二,一是甲午之國殤,二是孔孟之精神。謹以《周易·大過/坎》兩卦的爻辭為訓:過涉滅頂,有孚維心。雖遭滅頂之災,人有良知,國有君子,必能渡涉難關,走向復興。
  • 數據周報之母親節特輯
    母親節大家都喜歡送什麼禮物呢?一起來看看吧��在此特別感謝大家的支持!Pwords 小調查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知道母親節並會在母親節為媽媽送上祝福。而相比女性,男性中「不知道母親節」和「不會送上祝福」的人數佔比更大。「您知道母親節嗎?」
  • 母親節特輯| 感恩母親 與愛同行
    活動現場,12對社區母子(女)身著漢服,體驗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有的孩子將自己想對母親說的話表記錄在賀卡上,有的則通過上臺誦讀相關感恩母親的詩句,親手送母親一束「康乃馨」、向母親行一份大禮等方式,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 反思文明探源與古史重建理論
    「文明探源與古史重建理論的百年反思」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召開。 關鍵詞: 作者簡介:   2019年11月8—10日,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與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聯合舉辦的「文明探源與古史重建理論的百年反思」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召開。會議圍繞文明探源中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疑古和釋古理論與方法上的反思,文獻、考古與古史重建的關係等議題展開。
  • 【徵集啟事】首屆「中華聖母杯」感恩母親節作品徵集大賽啟事
    讓我們一起分享最新資訊、弘揚中華美德、傳承優良家風、樹立家國情懷!2016年10月5日,韶山沖毛澤東紀念園在文素勤祭辰九十七周年紀念日為這位「中華聖母」塑像舉行奠基儀式。從此,人們不僅知道古代道教十二聖母、孟母三遷、嶽母刺字,還會永遠銘記用一生勤勞、善良和智慧孕育了中國三千年歷史上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無比神奇的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母親文素勤。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稱呼,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情感。在這個呼喚孝道、傳遞感恩的日子裡,「天下文氏一家親」祝福天下母親——節日快樂!
  •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專家王巍: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實證
    我們認為,考古發現是唯一正確的途徑,為此啟動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科研項目,以考古調查發掘為主要手段,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採取多學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通過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和多學科綜合研究,證實了中華文明具有5000多年歷史這一事實,從根本上消除了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歷史的質疑。
  • 探源牛河梁遺址群 姬英明:紅山文化讓人魂牽夢繞
    「在文明發源地講文明,在歷史發生地講歷史」 是姬英明先生於2018年冬至發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宗旨。日前,《姬氏道德經》、《姬氏祖傳經》傳承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姬英明延續前十一期的探源後,第十二期探源來到了華文明支脈東北亞文化核心區域紅山文化的核心地帶——牛河梁遺址群。
  • 感恩母親節丨王巍作品賞析——《大地之愛》
    她吸冰雪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凝百川之雄壯,聚千流之恢宏,從巴顏喀拉山一路走來,奔騰怒嘯,一往直前,浩浩蕩蕩,奔向大海。
  • 李立政《遊讀濟源》之:發現崑崙丘 中華文明八千年
    第二,中華文明到底是5000年還是8000年?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非常複雜,特別是崑崙山與崑崙丘,海內外學者爭論了幾千年都沒有定論。所以,《中華文明聖地崑崙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前沿學術研究,許多屬於探索性質,提出論點要有論據,我們還是有一定文化自信的。
  • 「和興白花油,和平健康行」母親節特別活動圓滿落幕
    5月14日,由香港和興白花油藥廠舉辦的白花油90周年特別活動「和興白花油,和平健康行」第二站在杭州市拱墅區城西銀泰城成功舉辦
  • 首屆美麗鄉村音樂節將在河北大廠舉辦
    央廣網廊坊9月28日消息(記者杜震)記者從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了解到,當地將依託大廠美麗鄉村,於10月15日舉辦首屆「美麗鄉村音樂節」,唱響以「覽鄉村美景、享動感音樂、品中華美食」為主題的特色文化盛宴。
  • 姓氏文化 | 中華姓氏探源之丘(邱) 姓
    據傳,太公尊重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簡化君臣之禮,又鼓勵百姓利用本地魚鹽資源發展生產,齊國呈現出一派祥和富足之景象,太公受到國人擁戴。後因故將營丘改稱臨淄,太公之子穆懷念都城故稱,遂以地為氏,人稱丘穆,丘穆後人遂沿用丘姓,奉丘穆為得姓始祖。因「邱」姓為「丘」姓避諱加邑旁而來,實屬同源,故丘穆亦為邱姓得姓始祖。  先秦時期,丘姓活動的地區主要在山東地區,後向西進入陝西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