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2月9日電 題:公交車上被偷是偶然?——一個罕見特大公交盜竊惡勢力團夥精細「產業鏈」調查
新華社記者王研
扒竊只是「小偷小摸」?公交車上被偷只是偶然?昆明警方最近摧毀的一個全國罕見的特大盜竊惡勢力團夥,顛覆了一般人的認知:成員60多人,常常十幾個人一起對一個目標下手。
記者追蹤調查發現,該團夥「專業」嫻熟,而且形成了嚴密的盜、搶、改、銷「一條龍」產業鏈。
一輛公交車上竟有15個嫌疑人
你覺得一輛公交車上最多有幾個小偷?最多四五個?不,在昆明市公安局公共運輸治安管理分局,記者從案件視頻中看到了這樣一幕:共15名嫌疑人陸續從一輛公交車上下來,然後很有默契地迅速分散在站臺四周。
昆明公交分局副局長李賢福介紹,這些人都屬於同一個盜竊團夥——2017年8月9日,公安機關連接4起失竊警情,都發生在同一個公交站臺。案件視頻顯示,當天共有8名嫌疑人分散在公交車站臺上,一有車來他們就一擁而上,在車門處製造擁擠,實施盜竊。第一次得手後,他們並不像一般嫌疑人一樣走人,而是繼續原地作案,共成功偷到手機3部、錢包1個,氣焰十分囂張。
如此默契的作案引起了昆明公交分局警惕,通過案件研判串並、蹲點守候、調查走訪,一個以扒竊前科人員張某某(女)、李某某(女)、周某某為主,長期糾集同鄉、親戚及類案前科人員,流竄全國多地及昆明市主城區,在公交站臺及沿線實施盜竊、搶劫的惡勢力犯罪團夥浮出水面。鑑於案情重大,昆明市公安局成立「8·09」專案組,雲南省公安廳、公安部相繼將該案列為督辦案件。
之所以被定義為「惡勢力」,與該團夥的行為性質有關。記者從一個案件視頻中看到:一名男學生在霖雨路公交站臺發現手機險些被偷,馬上按住口袋、保住了手機。這一舉動激怒了該團夥人員,他先遭到嫌疑人的辱罵,然後又被毆打,片刻後,另幾名嫌疑人冒充「好心人」上前將其「勸」離,實則為了掩護其他成員逃離現場。
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已成產業鏈
記者了解到,這個團夥的分工之嚴密、成員之專業令人驚嘆,完備的產業鏈則讓成員「日進鬥金」。
這個團夥把一個扒竊行為分解成若干個精細動作完成,成員分別負責望風、包夾受害人、實施具體扒竊行為、接應轉移贓物、刷機解鎖及負責銷贓等。他們把每天行竊稱作「上班」。通常5人-15人為一組,每組在市內不同的公交站臺作案。而且,該團夥反偵查意識很強。記者從案件視頻中看到,甚至有成員專門負責在公交站臺上打傘——目的是為了擋住監控。作為掩飾,團夥還分別在昆明、深圳設有二手機收購櫃檯。
該團夥獲利驚人,警方發現,在深圳負責銷售的陳某某僅去年12月就轉款給在昆明負責收贓的米某某112萬元,米某某留下12萬元作為自己的收入後,餘款轉給了向他「供貨」的下線10多人。
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好獵手
由於該團夥成員多為扒竊犯罪前科人員,作案手段隱蔽,反偵查意識強,給警方取證帶來了困難。而且,約三分之一成員利用自己的「特殊人群」身份,掩護其犯罪行為。
例如,「扒手」李某某有3個孩子,丈夫因吸毒死亡後,她就成了3個孩子的「唯一扶養人」;馮某某雖然已經50歲,卻懷孕8個月。此外,一些成員還患有B肝「大三陽」、肺結核、腎衰竭等疾病。這些成了他們的「護身符」,導致各轄區派出所等雖然多次抓獲這些成員,卻難以有效打擊處理。一位辦案民警告訴記者,一些成員甚至在「上班」前有意吞食膠帶包裹的金屬異物,「有個別人自己也不清楚有沒有排出來,還經常吞,導致被抓獲時體內有好幾個金屬異物。」
但再狡猾的狐狸也鬥不過好獵手。1月23日,專案組先後在昆明、昭通、深圳等地同時展開抓捕,截至目前共抓獲嫌疑人62人,扣押涉嫌贓物手機2000餘部、筆記本電腦50臺、平板電腦12臺等。對於「特殊人群」,則在昆明市黨委、政府指揮協調下,由公安、財政、民政、衛計、教育等部門共同協作,分類施策處理或安置。目前,「8·09」專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雲南凌雲律師事務所主任李春光分析認為,該團夥人數眾多、行竊中有威脅甚至暴力行為,對公共秩序破壞嚴重,在組織特徵、經濟特徵、行為特徵和非法控制特徵四個方面基本具備了惡勢力的雛形。「警方對這樣的民生案件打早打小,對於維護群眾人身財產安全、防止違法行為惡勢力化以及惡勢力向黑勢力轉化,都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