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光線,不一定能拍出好作品;但用不好光線,就一定拍不出好作品。對於任何一個攝影題材,用光都是一切的根本,人像也不例外。
今天,整理了 4 個拍好人像必須掌握的用光小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1. 用側逆光,凸顯人物輪廓
在逆光、側逆光光位拍攝人像時,輪廓光是我們的好幫手。
它會在人物的邊緣「鍍」上一條金色的光邊,視覺效果頗為華麗,還能有效地將人物與背景分離,使畫面更具層次感。
選擇較暗的背景,在暗背景襯託下輪廓光的效果會更明顯;讓側逆光打在頭髮上,更有利於輪廓光的展示效果。
2. 強逆光下,保證人臉不黑
如果逆光的強度高,畫面光比很大,或者你使用的是平位正逆光,背景很亮,那麼你可能還要考慮補光的問題,以免主體過黑。
你可以用其它光源(如帶了濾色片的閃光燈)或用反光板進行補光;也可以乾脆就以人臉為基準進行曝光,把人臉拍白,讓背景過曝。
畢竟,現在的主流審美觀還是「以白為美」嘛,過曝的背景總比拍出一張大黑臉要好。
亮背景下的過曝戰術
不過,如果你真的要讓背景過曝,你需要控制高亮背景的畫面比例。因為,過曝部分太多的畫面,實在是太辣眼睛了。
上圖的過曝部分太多,刺眼;下圖就好多了
3.直射光下,減少臉部陰影
直射光屬於硬光,容易在人物臉上形成陰影·。在特殊類型的人像中,陰影能創造特定氛圍,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儘量減少陰影。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人物調整臉部朝向,正面對著光源,這樣無論是多「硬」,多強的光線,在臉上都不會形成陰影。
如下圖所示,光線從斜上方來,那就讓人物抬起臉,使入射光線形成「正面光」,這樣至少在臉部不會出現陰影:
調整臉部角度,把光線變成正面光
這樣做也有一個小小的副作用,那就是如果光線強度很高,人可能會睜不開眼,或者不由自主地把眼睛眯上,看起來眼睛會比較小.....另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單向的直射光很容易在傳播過程中被遮擋而產生陰影。
比如說,在樹叢下拍攝,就會形成斑駁的光斑和陰影;日落時分的小角度斜射,可能會留下屋簷、欄杆的影子,等等。
針對這一問題,你可以在取景構圖時多加小心,不要讓遮擋物的影子落在人臉上;
如果光影條件很複雜,無法避免陰影出現在人物臉上(比如說,在樹叢下,到處都是光斑),可以考慮使用道具來「過濾」、柔化光線。
使用柔光傘、柔光板一類的道具,或者拿一塊比較薄的白布「過濾」一下光線,影子就沒那麼濃啦~
「過濾」以後,臉上的陰影就很不明顯了
4.藍調背景光,增添神秘感
藍色是一種純淨、冷調的色彩,給人憂鬱、沉穩、神秘之感。在拍攝夜景人像時,創造藍色調背景,是一種頗受歡迎的套路。
你可以尋找藍色的背景光源進行拍攝;如果找不到藍色的背景光源,怎麼辦呢?是不是可以調色溫,強行把背景變藍?
當然可以,不過你要注意,這樣變藍的是整個畫面,而不單只是背景。經過你這麼一調整,人臉也會跟著泛藍,看著和阿凡達似的:
用色溫強行變藍,人臉的顏色也會變得奇怪
如果你找不到藍色背景光源,非要通過色溫調整來創造藍調背景,那就需要對人臉進行單獨的補光。
比如說,用暖色調燈光照亮人臉,抵消白平衡變化所帶來的藍色調。
你也可以後期更改人臉的色調,把它調自然些——前提是你擁有豐富的後期軟體使用經驗和較高的處理水平。
在人像攝影中
光起著塑造人物形象
傳遞情緒的重要作用
然而自然光的不可控性
讓人像攝影的難度更上一層樓
現在就跟著我一起
掌握人像攝影光的運用技巧吧!
光的質感
自然光的不可控性一直是個難題。即使天公作美,光的強度仍然難以把控。我們先了解一下不同質感的光有何特點——
▎硬光
硬光在人像拍攝中使用率並不高,因為不好控制明暗的反差以及光比。我們拍攝柔美女性人像時通常將光比控制在約1:2,但使用硬光時很難達到。如果想解決,我們可以用反光板來補光,通過反射光減弱人像面孔的明暗對比。不過如果是想通過硬光來強調畫面情感,硬光還是有可取之處的。此時我們只需要注意如何通過環境來強化造型效果。使用硬光拍攝時,控制曝光十分重要。在曝光時可過曝半級以加大畫面反差。或者欠曝半級降低影調,表達別樣情緒。
▎柔光
而柔光與硬光相反,廣闊的光源可以柔化陰影、降低對比度和柔化被攝物的紋理。因此在拍攝女性時是經常被使用的。它可以讓肌膚看起來更為白皙、透明、光滑。場景整體也會更明亮,減輕陰影的強度。柔光更適合拍攝中景,以及那些比中景更小的構圖,這樣更能突出人物肌理的質感。
獲得柔光的方法有很多種——
光位的選擇
▎順光
順光是一種向人物正面投射的光線形式。強度均勻,曝光好控制。這種光線讓人物的大部分形體都得到足夠的光照,不會形成強烈明暗反差。比較適合拍攝特寫和近景這樣的小景別,可以具體表現人物面部細節或特點。
缺點:光線較平,無法突出重點。
小提示:使用順光拍攝時曝光不可過度,一般使用平均測光就可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逆光
逆光是指光源在人物的後方光線形式,易於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它對於凸出形體有利。逆光比較適合中景以上的景別,比如全景或遠景。這樣的景別除了能夠體現模特形體外,還能夠一定程度地交代環境,豐富畫面層次感。
缺點:模特正面無法正常曝光,失去細節層次。
小提示:
拍攝剪影效果時,測光點可選在模特身體的邊緣,那裡的光線是整個畫面中最亮的部分。除此之外,光線的投射角度越低,剪影效果就越明顯。所以時間可選擇在日落或清晨。不過運用逆光並非都是剪影效果,可以通過控制曝光保留細節。此時測光點可以選擇在被光線照亮的頭髮或者是人物的面部。這種逆光效果在寫真類人像比較常見。
▎側光
側光是指光源從側面投射,可以強化被攝物的紋理。如果運用得當,能更強烈地體現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側光能夠拍攝的景別很多。大景別所塑造的氛圍更強烈;而小景別則使模特顯得瘦一點。
缺點:可能使人物面部一半發光,一半處於陰影中,會導致「陰陽臉」。
小提示:如果想拍攝出寵物毛茸茸的毛髮,可將光源由側面打落,這樣可令毛的紋理更明顯。
側逆光是從逆光衍生得到。它從側後方照亮人物的頭髮,使之在逆光中呈現某種情感,而且不會將模特的正面細節隱去。側逆光拍攝時,如果測光點在人物面部被照亮的部分,曝光需要過曝約一檔,保證模特面部細節不被黑暗壓住。景別可選擇中景以下,例如近景或者特寫之類的景別。用側逆光來表現會比較充分和生動。
前側光是由側光演化而來,塑造模特的光線。使用前側光拍攝,可以使模特轉向光源方向,增強其面部立體感。使用柔光使光線的過渡更自然。注意選擇人物面部明暗的過渡區域來測光,從而保留模特面部的較多層次。
▎頂光
頂光一般不用於人像拍攝,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合理利用這種光線從上面灑下來的感覺也是不錯的。
缺點:頂光直接照射到人臉上會凸出人模特的額頭與顴骨,效果會有些恐怖,令人不適,傳說中的骷髏光。
小提示:當遇到頂光時,讓人物躺在地上拍攝,要比站立拍攝的效果好很多。若需要表現出光線在人物身上的感覺,就要使曝光過度一些,這樣才能通過亮度的加強體現出光感。如果是正午拍攝,使用能夠透光的白色遮擋物使光線柔化,則效果更為明顯。
光線是有色彩的
我們通常將光線的色彩稱為色溫。但是人類的眼睛和大腦會自動調整和感應,令我們難以察覺光線的色彩。但數位相機會記錄我們看不到的色彩。我們可以通過數位相機的白平衡功能來調整光線的顏色,例如拍攝人像照片時可以增加暖色調。
註:本文如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