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地球物理武漢勘查公司工程物探中心一群年輕的技術人員在投標、施工方案評審、現場技術服務、室內資料處理解釋、資料上交歸檔等各個環節,與項目團隊一起團結協作、迎難而上,為該中心大幹100天,2019年完美收官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3個月時間,青年突擊隊圓滿完成了6個項目,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青春無悔、責任擔當。
臨危受命的孫向東
2019年該中心以大局為重,全力支持地震項目生產,將部分幹部、骨幹派往地震項目。與此同時,中心有6個項目陸續啟動。一方面,儲備的6個項目經理,被地震項目抽走了3個,項目經理嚴重不足,技術人員也僅有3個,新招進來的3個還沒成長起來,不能獨當一面。
這讓中心主任鄧搏心裡犯了大難!「組建一支青年突擊隊,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確保6個項目正常生產。」該中心班子商議後做出了決定。
「以前只做技術工作,在項目管理方面是個『新兵』,焦頁148井VSP測井項目,我既要抓技術,又要管理項目生產,那幾天壓力好大,每天晚上都睡不著。」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帶隊伍做項目,青年突擊隊隊長孫向東感慨道。
11月下旬,焦頁148井VSP測井項目施工在即,而中心已經沒有項目經理可安排。
「能不能讓我試試!」孫向東勇敢地毛遂自薦。
11月31日上午9點,孫向東帶著隊伍和設備進井場,包炸藥、下井下檢波器、連接儀器車、測試檢波器與儀器車連接是否通暢……各工序緊湊有序地進行著。
施工到井深2500米時,採集到的資料明顯不好,孫向東馬上叫停放炮生產,查找原因,他反覆驗證施工參數,又跑到放炮現場查看施工情況,還是沒有找出原因。
「難道是固井質量不好引起的?」根據以往施工經驗,孫向東推測。想到這,他馬上跑到井場的地質監督那,要到了相關資料,經過比對,2500米正是固井質量不好的那段。
排查出了原因,孫向東又開始繼續組織生產。
凌晨5點多,天空剛剛泛出魚肚白,VSP測井施工圓滿結束,現場採集資料讓甲方非常滿意,熬了一整夜的孫向東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掏出手機一看,計步軟體顯示他當天行走了17600米。
美麗靦腆的「女漢子」宋慧娟
2019年12月27日,中心研究所年輕的80後工程師宋慧娟一路風塵僕僕趕回武漢,黑瘦黑瘦的樣子,同事們第一眼差點沒認出她來。就是這個「女漢子」,歷經3個月,輾轉新疆、宜昌、陝西、貴州等地的6個項目,瘦了8斤。
「人手完全不夠,只能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一個項目結束了,就馬不停蹄的趕往下一個項目。」 宋慧娟說。
在陝西神木SM-17-3H井中微地震監測項目施工時,由於氣溫低,壓裂車高壓管匯容易結冰,所以壓裂施工不能停,要保持24小時作業,壓裂監測也就得跟著24小時進行。
這個項目幹了7天,宋慧娟就在井場的儀器車上呆了7天,熬了7個通宵,只能趁施工的間隙趴儀器車上眯一會。
正是女孩子愛美的年紀,宋慧娟卻因為連續熬夜,黑眼圈、眼角的細紋都有了。
期間,還遇到下大雪,路面結冰,山路陡峭、懸崖峭壁,山下項目駐地裡的送飯車根本無法開到井場,只能靠人抬肩抗將飯送上去。
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宋慧娟每天只能吃上2頓飯,下午2點多的午飯,晚上7點多的晚飯。早餐只能吃方便麵,熬夜肚子餓了就啃幾塊餅乾。
雖然條件艱苦,工作強度大,但活幹得卻十分出色。
在監測第3段時,宋慧娟發現可監測事件少,壓裂效果不是很理想。她馬上建議甲方優化壓裂方案,多打幾個段塞。結果,監測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甲方對宋慧娟和工程物探中心讚不絕口:「你們青年突擊隊是好樣的,不僅技術實力強,工作作風還很過硬,很能吃苦。」
(江漢油田 石建芬 劉韋唯 鄧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