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火湖大戰
第一輪湖人在先輸一場的情況連下四局拿下開拓者,第二輪遇到火箭,他們又輸掉了第一場,隨後連扳兩局再次取得領先,最終的劇本會像第一輪那樣繼續高歌猛進,贏下第四場比賽拿到賽點,還是被火箭扳平比分雙方回到同一起跑線呢?
從前三場的進程來看,雙方都已經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實力,湖人隊在和火箭的比賽中被逼迫更多的使用小個陣容,降低了他們內線的殺傷力,不過球隊擁有戴維斯這種小球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個子球員,還是讓球隊在內線得分上更具有優勢,再加上詹姆斯的控場和組織能力,讓他們可以輕鬆的應對場上各種情況。
火箭這邊同樣是雙核驅動,他們擁有哈登和威少兩名MVP級別的後衛球員,以兩人為發動機不斷通過突分輔以外線射手群的強大火力來完成得分,外線是他們進攻端生存的本錢,不過威少三分球威脅逐年的下降讓湖人可以肆無忌憚的放空他去收縮內線和協防其他射手,導致球隊的空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其實在常規時間內,兩支球隊的實力沒有太大差距,誰才能取得比賽最終的勝利,關鍵時刻的表現才最為重要,從上一場比賽的最後階段來看,兩支球隊的防守都做得很到位,對於火箭這種喜歡打快的球隊來說,關鍵時刻的攻堅能力才是最需要解決的,目前他們關鍵時刻的戰術只有哈登和威少的單打和突分,而在湖人選擇放空威少去包夾哈登時,讓哈登必須放棄持球傳給他人來組織進攻,威少又不是一名能夠完美掌控節奏的控場球員,外線能力的缺失讓他不得不選擇強突內線,在遇到阻礙時的跳起傳球又很容易被預判路線完成搶斷,這讓球隊在最後時刻的進攻經常陷入掙扎。
火箭應該如何解決關鍵時刻的進攻問題?
第一:哈登增加無球跑動
哈登在關鍵時刻遭遇包夾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作為一名後衛球員想要憑藉一己之力破掉雙人包夾是非常不現實的,能夠讓球隊提高進攻流暢度最好的辦法就是更換持球人,讓威少更多的掌控球權,作為拿到過助攻王的後衛來說,我們不能低估他的傳球能力,威少持球也可以降低他沒有三分球射程的劣勢。
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還是在哈登,哈登在關鍵時刻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慢悠悠的過半場,當球不在手時,他也不會參與球隊的進攻,而是站在LOGO附近等待回傳球,不知道他是不信任隊友的進攻還是教練的戰術布置,但是如果哈登不進行跑動,對手就可以只派一名球員跟著他就行了。
如果換做其他球隊,隊友4打4可能是更好的機會,不過對於火箭來說,哈登必須在無球時也讓對手在場的所有球員都感受到威脅才行,這樣才能打亂對手的防守布局,其實在複賽後哈登已經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無球跑動,甚至他還會在弧頂給隊友進行擋拆,效果非常好,自己的效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如果他能夠在關鍵時刻喚起自己這方面的意識,球隊的表現將會更上一個臺階。
第二:中距離的機會出手
「魔球」雖好,但走火入魔就有點極端了,其實對於每名球員來說,只要他有三分球能力,他們必然也有中距離投籃的能力,尤其到了關鍵時刻,體能的下降會導致三分球穩定性的降低,突到內線的進攻只要犯規不夠明顯都將不會得到裁判的照顧,在這種情況下,中距離才是最穩定的得分方式,我們也不止一次的見過季後賽決定生死的一球是一記中距離(包括今天洛瑞第二個加時賽決定比賽勝負的中距離後仰跳投)。
哈登在生涯前期中距離的面框進攻和背打撤步都是非常強的,威少的中距離殭屍跳投更是他曾經最拿手的得分方式,現在湖人知道火箭不投中距離,在關鍵時刻他們基本就放棄了中距離的防守,給了火箭很大的投籃空間,而在第三場比賽中,火箭把球帶到中距離時湖人都已經收縮到內線,火箭寧可選擇退回到三分線外重新組織進攻也不投中距離,這種做法太極端了,試想下如果火箭這時出手中距離,基本上就和訓練中的強度一樣,難道不比其他得分方式更高效嗎?
綜述
火箭隊能走多遠已經不取決於哈登和威少了,也不要糾結哈登在關鍵時刻得分少了,完全沒有戰術的變化,面對兩人的包夾能讓哈登怎麼去得分呢?德安東尼才是球隊的硬傷,我們需要承認他在常規時間帶給火箭的勝利,但是也要明白他當了這麼多年教練卻從來沒有染指過總冠軍的原因,不管和湖人的系列賽結局怎樣,如果火箭想要爭冠,德安東尼真的到了要離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