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宗倩倩
足球比賽的規則制定者——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IFAB)3日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議並發表聲明稱,同意在今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上採用「錄像裁判」(VAR)技術,借用錄像回放系統來輔助裁判執法比賽。
這到底是個什麼技術,為何會在足球界引發如此大的地震?「錄像裁判」技術其實就是讓裁判和電視機前的觀眾一樣,可以現場即時看得到視頻回放,通過仔細觀察視頻回放,從而對自己的判罰做出更改或者確認,而不再是依靠肉眼做出的判斷。
剛剛過去的平昌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中,相信中國觀眾對此已經不陌生了。每每結束比賽,選手們的名次不再是簡單地依靠衝過終點線的先後,而是要在裁判反覆回看視頻錄像後做出犯規判罰之後,名次才能最終拍板。
除了短道速滑,網球賽場的鷹眼技術早已成熟,籃球場上的視頻回放也已被接受。而足球,這個世界第一大運動,也正在與這位特殊的裁判走得越來越近。
「錄像裁判」最早在足球場的引用,是在2016年的世俱杯。在「錄像裁判」的幫忙下,C羅的進球被主裁吹為有效,又被「錄像裁判」改判無效,隨後卻又被「錄像裁判」改為有效。
這一先進技術在世俱杯上的試驗階段淪為了笑話,但並沒有阻擋它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其他聯賽。目前,該技術已經在歐洲頂級聯賽,包括德甲、意甲以及其他聯賽中使用。西甲聯賽也已經在本周五開始培訓官員和裁判,準備下賽季推出「錄像裁判」。而上周末開賽的中超聯賽,也同樣正式引入了這一高科技。
雖然隨著視頻技術和裁判業務的成熟,「錄像裁判」像世俱杯上那樣的笑話在減少,但是依然引來批評不斷,對於足球這項運動來說,它到底是救星還是災難?
裁判可以通過視頻回放來避免一些執法錯誤,球隊和球員遭遇誤判的概率大幅降低,這自然是「錄像裁判」的一大好處。有了它,2010年世界盃1/8決賽德國對陣英格蘭中,蘭帕德的進球被誤判將不再發生,也不會有馬拉度納傳世的「上帝之手」。
在昨天下午進行的中超新賽季第一輪江蘇蘇寧與貴州恆豐的比賽中,蘇寧就成為「錄像裁判」受益的球隊。特謝拉原本被判越位的進球,但經過「錄像裁判」的確認後認為進球有效。
競技體育的最大魅力是勝負,成績的公平公正是保證這一魅力的基本,爭議的部分越少,最終的勝利也才最有意義。而「錄像裁判」能夠讓競技體育最大程度地接近公平的本源。
但是,如果你覺得「上帝之手」也是一次經典進球,「誤判」也是足球魅力的一部分,那麼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看法了。
而「錄像裁判」目前面臨討伐的一大弊端是它打亂了足球比賽應有的流暢節奏。「錄像裁判」技術在出現以下四種有可能改變比賽的情況時才會使用:進球、犯規、直接紅牌和錯誤身份。
雖然使用的範圍被限制,但是每次使用時,「錄像裁判」都會通過耳機通知主裁判,隨後主裁判吹停比賽,等待「錄像裁判」的確認,如果主裁判覺得有必要,還會跑到邊線處,親自確認視頻。
這來來回回耽誤的時間,足以讓一場足球比賽被肢解地七零八落。更別說,當裁判吹停比賽後,場上的22個球員和場邊的萬名觀眾只能靜靜等待。蘇寧與恆豐的比賽就因為「錄像裁判」,下半場補時達到了驚人的6分鐘。
前利物浦球星貝拉米就曾炮轟這一技術:「要知道當裁判吹停比賽時,看臺上的球迷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他們只能焦急等待,球員們也只好進行一些額外的熱身運動來保持體溫。」
而對足球激情最具殺傷力的還有一點,那就是球員進球後的慶祝動作可能要緩一緩才能做了。球員進球、主裁哨響、球員慶祝,這一連貫動作中間要加上「錄像裁判」的確認,而這一確認是需要時間的。
球員們再也沒辦法好好慶祝進球了,如果想避免瘋狂慶祝後卻又被判進球無效的尷尬,那C羅的滑跪就需要慢幾拍再上演。昨天下午的特謝拉,就算後來確定進球有效,也沒有剛進球時的興奮勁兒了。
一直致力於推廣「錄像裁判」技術的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表示:「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錄像回放有助於足球。」在保證比賽公平層面,這句話沒錯。但是,如何能讓這一技術更加無縫貼合地完美適配於足球比賽,讓足球的激情和魅力不被減分,讓球員和球迷依然能全情投入,也許才是「錄像裁判」之後要完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