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產品以其「收益高」「安全性高」的特點,一直受到高淨值投資者喜愛。但今年以來,多家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給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個人投資者該如何挑選信託產品?
今年以來,我國宏觀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加之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多家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那麼,個人投資者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信託產品?
信託行業風險可控
所謂「打破剛兌」就是買理財產品再也不保本了,產品出了風險後,金融機構不再剛性兌付,虧損由投資人自己承擔。過去投資者「閉著眼睛」購買信託產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信託行業風險也越來越需要投資者加以重視。
信託業協會發布的《2020年1季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稱,當前信託資產風險率在持續提升。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風險率為3.02%,與2019年末相比,環比上升0.35個百分點。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項目數量與風險資產規模同比增幅分別為61.63%和127.20%。
今年以來,四川信託、安信信託等個別信託公司紛紛曝出風險事件,其部分信託項目未能按期兌付,面臨較大流動性風險。
甚至,連擁有黃金質押物的信託計劃似乎都沒有百分之百的保障。今年以來,民生信託管理的至信439號、至信693號金凰珠寶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因融資方武漢市金凰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經營情況惡化被宣布提前到期。除民生信託外,還有多家信託公司及銀行陷入此次事件中。
但總體來看,整個信託行業仍在穩步發展。「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下,信託業堅持回歸本源、提質增效,整體經營穩健,服務實體的能動性、依法經營的自覺性與風險防控的主動性不斷增強。目前,信託行業經營狀況良好,風險水平總體可控,高質量發展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提升,實現了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良好開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說。
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簡永軍認為,2020年一季度,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監管部門加大風險排查力度的影響下,信託行業風險雖然在持續暴露,但預計信託風險資產規模變化將趨平穩,行業風險整體可控。
未來,信託行業應該如何發展?簡永軍稱:「一方面,信託公司要繼續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與支持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信託公司應順應金融擴大開放、行業監管要求與大資管行業發展新趨勢,改革組織架構和激勵機制,調整業務結構,加速轉型升級。」
曾剛也表示,2020年,信託行業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整個行業需要關注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從融資類業務向投資類業務轉型。二是深入挖掘受託服務功能,發展服務信託。從未來看,資產證券化、家族財富管理信託等屬於典型已經發展起來的服務信託,需要加大拓展力度,持續深耕細作,打造為信託核心業務。三是大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財富管理應當是未來信託公司的主要方向,這也是現階段多數信託公司努力轉型的重點。」曾剛說。
如何選擇信託產品
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產品時,需要從多個角度謹慎考慮。
首先,要考察信託公司綜合實力。重慶信託副總裁葉凌風表示:「購買信託產品是否安全,與公司的綜合實力相關。」每家公司的管理水平、風險控制能力、盈利能力、管理資金規模等都各不相同。因此,買產品要選品牌,品牌就是差異化。「評價信託公司的幾個主要標準,包括監管評級、行業評級、股東背景、註冊資本、淨資產、專注的領域、經營狀況、盈利能力,涉及風險項目的情況等。」葉凌風說。
其次,需要了解交易對手。百瑞信託的理財經理王偉表示,信託最大的風險來自交易對手的違約。對此,投資者需要查看交易對手,即融資方的整體實力,及其在相關行業中的地位與影響力等;看交易對手過去3年的財務數據,主要是資產負債表與收入支出表;看交易對手的金融信用評級;看交易對手既往是否發生過逾期或其他違約情況;看融資方所處行業的景氣度及成長前景等。
第三,要評估掌握還款來源。王偉認為,還款來源是信託融資類項目非常重要的評估標準。交易對手過去3年的財務數據、日常的經營性現金流、標的項目現金流等,都是可以參考的指標。投資者需了解預期收入的可靠性,即項目成功的可行性。
第四,要看增信措施。王偉表示,信託產品的抵押、質押、擔保目的就是保障一旦交易對手發生違約,可以最大限度地採取措施降低風險。投資者需要了解擔保人背景、擔保人淨資產及構成、擔保人與融資方關係、擔保人承擔的責任、強制執行的方式等;此外,抵(質)押率越低,說明項目風險越小,項目越安全;同時也要看抵(質)押物的變現性。
第五,小心預期年化收益率畸高的產品。對預期年化收益率畸高的項目,投資者需要格外小心。作為個人投資者,一定要關注風險與收益的匹配度,不能一看收益率高就忘記背後的風險。渤海信託財富營銷事業部負責人錢宇樑表示,投資者在認購信託時,要有風險意識,認識到收益與風險匹配。目前,市場上各類理財產品數不勝數,投資者篩選產品時,要做到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一致,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
購買信託「五步走」
那麼,個人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產品時,需要了解哪些具體流程?
第一步,選擇信託產品。中信信託相關工作人員王珂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投資者應掌握信託行業知識,選擇信賴的公司,再從中選擇信託產品;可以從信託公司官網、APP、微信公眾號等查詢產品信息。」
愛建信託經理戴維介紹,選擇信託產品時,投資者應到信託公司官網核實產品真實性,關注該產品起始時間。並結合理財目標與資產狀況,綜合考慮產品的投資方向、預期收益水平和投資期限等,挑選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信託產品。
第二步,確認是否為信託產品合格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在購買信託產品前,信託公司會開展合格投資者認定,只有符合條件才可購買。
「按照資管新規規定,資管產品合格投資者應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與風險承擔能力。」戴維說:「個人投資者應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並需滿足以下3個條件之一才算合格:家庭金融淨資產不低於300萬元;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第三步,籤署信託合同。確認為合格投資者後,就可以籤署信託合同了。「籤署合同時一定要親自確認。產品名稱、資金用途、匯款帳戶、風險提示條款等內容需要看仔細。」戴維介紹,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籤署信託合同時要對購買理財產品過程錄音錄像,以防範誤導銷售和違規銷售金融產品的過程。「雙錄」的存儲和管理系統具有嚴格有效的信息安全措施,確保信息安全權。
第四步,轉帳匯款。合同籤署後是轉帳匯款環節。投資者要注意,購買信託產品匯款應劃入的帳戶為信託財產專戶,即接受與保管信託資金的專用銀行帳戶,確保轉款專用。
最後,待信託計劃成立後,信託公司會向購買成功的投資者郵寄《信託份額確認書》——至此,信託購買走完全部流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彭 江)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