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戰「疫」: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社莫斯科3月25日電 題:俄專家:各階層信任政府是中國抗疫取得成果的重要原因

  中新社記者 王修君

  隨著中國抗擊新冠病毒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抗疫模式愈發受到俄各界重視。近日俄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社會各階層對政府保持高度信任是中國能快速取得抗疫成果的重要原因。而當前某些國家政客借疫情對中國汙名化的做法不科學也不公平,「容易成為人類和病毒史鬥爭的笑話」。

  中國政府抗疫成果顯著

  俄羅斯權威學術期刊《病毒學研究》雜誌主編康斯坦丁諾維奇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近期中國新增感染人數較以往大幅減少,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成果。這說明疫情是可以被控制的,中國為世界戰勝疫情樹立了信心。

  俄科學院遠東所高級研究員安娜斯塔西亞告訴記者,中國抗擊疫情取得成效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醫學和防疫領域,還在於其社會意義——中國保持了社會的穩定。

  聖彼得堡流行病學和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謝苗諾夫近日在接受俄媒採訪時說,中國專家緊張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現在中國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官方每天的新增病例統計已大幅下降。近80%的感染者治癒出院。這都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取得的。對於一個人口近乎俄羅斯10倍的國家,這是不容置疑的成果。

  中國成功經驗在於社會各階層信任政府

  安娜斯塔西亞說,中國抗擊疫情是一個全面動員、全民參與的過程。政府官員、軍隊、醫生、民眾全都投入,才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個有力的、值得信任的政府,是無法有效動員社會各階層的」。

  安娜斯塔西亞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值得注意:在疫情剛開始時中國政府的抗疫措施受到了一些西方國家的質疑,但隨著疫情發展,這種「質疑已經很少了」。實際上,越來越多國家在借鑑中國的抗疫措施,「但由於文化差異和社會體系不同,想要達到中國的效果並不容易」。

  俄羅斯國立研究大學高等經濟學院東方學學院院長馬斯洛夫在接受俄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抗疫成功主要得益於「政府與民眾之間的堅定互信」。正是因為這種信任,中國渡過了危機,其政治體系展現出了自身的合理性和抗壓能力。

  馬斯洛夫說,中國工商界精英也在此次疫情中作出了正確反應。他們為購買防疫物資和參與疫情防控出錢出力。此外,中國從國家到地方陸續推動出臺了一系列面向中小企業的惠企政策,幫助企業應對疫情、逐步復工復產。中國這一經驗值得學習。

  除了政府有效組織外,中國民眾在疫情中的表現也獲得俄專家點讚。謝苗諾夫說,中國民眾嚴格遵守衛生要求,認真執行隔離措施及防疫規定,這一切合力產生了成效,使原本可能成為巨大災難的一場疫情變成了相對可控的進程。

  俄羅斯衛星新聞社24日援引「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社長基謝廖夫的話說,必須承認中國戰勝了新冠病毒這一事實。中國的經驗是無價的。目前「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已開始印刷首個抗擊新冠病毒的俄文版科學指南。該指南是中國醫生們基於2019年底至2020年初臨床經驗所撰寫的。「這是一本勝利的指南。」

  汙名化中國既不科學也不公平

  在對中國抗疫措施做出高度評價的同時,俄專家還批駁了某些國家政客借疫情汙名化中國的做法。

  康斯坦丁諾維奇表示,人類漫長的歷史一直在和病毒作鬥爭。病毒在傳播中不斷進化,一種新病毒可以隨時出現在任何地方。目前國際醫學界尚未找到新冠病毒源頭,但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新冠病毒並非人工合成,二是汙名化的言論有悖於科學基本常識和世衛組織關於病毒的命名原則。

  康斯坦丁諾維奇說,眾所周知,中國在承受了巨大犧牲後為他國防疫贏得了時間。使用汙名化的說法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希望某些西方國家政客能尊重事實和科學,「不要讓自己成為人類和病毒鬥爭史上的笑話」。

  安娜斯塔西亞認為,這種汙名化言論無助於抗擊疫情,反而會製造國際社會的對立和種族間的歧視。當前最重要的是各國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全人類敵人。(完)

相關焦點

  • 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
    (抗擊新冠肺炎)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東京2月13日電 題:海外看戰「疫」:日本演員三浦研一眼中的中國抗「疫」中新社記者 呂少威「不好意思,明天再聯繫可以嗎?在中國見證抗「疫」三浦在中國一待就是20多年,中國成為了他的第二個家。當前,中國正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三浦這段時間也在中國,見證了中國抗「疫」的整個過程。
  • 中國政府抗疫醫療專家組在賴索托、安哥拉的抗疫之旅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溫荷克10月21日電 今年中秋節,來自湖北武漢同濟醫院的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陳韜和其他9名同樣來自武漢的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在非洲國家賴索托度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節日。為幫助賴索托、安哥拉應對新冠疫情,中國政府向兩國派遣了抗疫醫療專家組。
  • 湘助非洲攜手抗疫之專家抗疫故事丨國際抗疫彰顯中國精神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湖南省優秀專家,湖南省醫學領軍人才。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支撐計劃首席專家,國家自然科學急救評審專家。居家隔離,減少外出,中國絕大部分民眾只需要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簡單動員,就做到了主動配合,積極響應。中西方對於口罩使用的態度,反映了中國民眾已經普遍樹立起來的對待病毒的科學態度和價值取向。廣大一線抗「疫」工作人員,尤其是醫生護士,衝在最前列,為了道義責任的實現而忘我,責任成為他們救死扶傷的重要動力。
  • 特稿:「謝謝你們,中國醫生!」——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馳援海外收穫...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特稿:「謝謝你們,中國醫生!」——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馳援海外收穫真情點讚(詳版)新華社記者常天童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令全球多國陷入至暗時刻,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真切體會到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重要性。
  • 海外深圳社團多種形式助力全球抗疫
    海外僑胞鄉親應暫緩歸國計劃,避免旅途交叉感染,共同捍衛好祖(籍)國抗疫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據了解,為做好防護工作,泰國華人青年商會向每位會員發放100個醫用口罩,解決他們防疫物資緊缺的燃眉之急。此後,商會又向曼谷市政府捐贈500套防護服,向曼谷市警察總局捐贈10000個醫用口罩。
  • 阿曼蘇丹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果
    新華社多哈3月11日電(記者楊元勇)馬斯喀特消息:阿曼蘇丹海賽姆11日表示,他高度關注中國政府和人民開展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對抗疫取得的各項成果感到高興和欽佩。海賽姆當天接受中國駐阿曼大使李凌冰遞交國書時說,中國抗疫的積極成果不僅是中國政府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做出的巨大貢獻,也是中國對全世界的重要貢獻,阿曼願同中國保持密切溝通,就共同抗擊疫情開展雙邊合作。
  • 還想制裁中國?川普一意孤行說「大話」,俄專家不客氣挑明後果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美國部分政客借疫生事,頻繁推出各種汙名化言論,詆毀中國抗疫成果,其中,美總統川普還想切斷與中國關係,藉機制裁中國。5月14日,俄羅斯「今日經濟」網上發表了題為《對華制裁戰將讓美國失去世界領導地位》的文章,文章作者採訪了多位俄羅斯專家,面對川普一意孤行說「大話」的行為,多名俄專家毫不客氣地挑明了後果與影響。
  • 阿曼蘇丹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果:感到高興和欽佩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阿曼蘇丹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果新華社多哈3月11日電(記者楊元勇)馬斯喀特消息:阿曼蘇丹海賽姆11日表示,他高度關注中國政府和人民開展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對抗疫取得的各項成果感到高興和欽佩
  • 外媒:中國為防疫付出巨大努力 成果來之不易
    原標題:為全球共同抗疫貢獻中國力量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一些國家面臨第二波疫情威脅,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之路任重道遠。中國在取得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穩步前行。各國媒體和國際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持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肯定中國為促進國際社會共同抗疫發揮的作用,表示願同中方加強合作、攜手抗疫。
  • 福建省立醫院5位專家作為中國第三批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今日啟程!
    中國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抗疫國際和地區合作、全球公共衛生治理,與國際社會團結應對全球公共衛生挑戰,及時分享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和研究成果。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合作和交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3月25日,由福建省選派的中國政府第三批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從福建福州啟程,協助意方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馭馬追風身忘倦只為同心抗疫 中國政府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平安...
    19日12時許,搭載著10名中國政府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的飛機降落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至此,專家組在俄醫學交流圓滿結束,凱旋歸國。當專家組成員緩緩走下舷梯時,現場接機人員一齊高喊「歡迎回家!」他們向翹首以盼的人們揮手,現場接機人員手裡拉著「熱烈歡迎中國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支援工作圓滿完成」「熱烈歡迎中國赴俄羅斯抗疫醫療專家組平安回家」的橫幅標語異常醒目,現場氣氛火熱而溫馨。
  • 俄承諾援助塞爾維亞「戰」疫:兄弟國的求助,俄絕不會置之不理
    大疫面前見真情。繼義大利之後,俄羅斯又主動向另一個歐洲國家拋出了援助的橄欖枝。3月27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發言人佩斯科夫在接受塔斯社採訪時稱,如果塞爾維亞因為疫情暴發向俄發出求助,俄羅斯一定會出手相助。 佩斯科夫稱,目前他不知道塞爾維亞是否已通過外交渠道向俄提出這方面的請求。 「在任何情況下,只要他們求助,我們就不會置之不理。要知道,對我們而言,塞爾維亞是個重要的盟國,親如兄弟。」
  • 俄媒高度關注中美抗疫及穩經濟舉措差異,中國方案最佳!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情況下,中國繼率先控制住國內疫情後正在有序推動復工復產,美國則因抗疫決策失當、行動遲緩等因素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國家。中美在抗擊疫情以及化解疫情對經濟衝擊方面表現差異受到俄羅斯媒體高度關注。
  • 抗疫國際合作的中國故事
    講故事的能力影響到受眾的接受能力、感悟能力,中國抗疫故事內容多、素材多,如何把抗疫故事講好,讓故事貼近生活、貼近人心,讓海外人民對中國抗疫有客觀公正的了解需要一定的語言技巧。以加強制度建設為保障。抗疫國際合作制度是對抗疫活動的規範,是落實疫情期間對外政策的保障。加強抗疫國際合作的制度建設,關鍵在於加強頂層設計。抗疫國際合作要定位目標、把握全局、抓住重點、著眼長遠。
  • 海外華僑華人眼裡的中國: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大國擔當
    「為中國的維和軍人點讚!」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5周年。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不斷全面、深入參與聯合國各領域的工作,在維和、減貧、抗疫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身處海外,華僑華人更能切身體會祖(籍)國日益提升的國際影響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僑胞們紛紛暢談中國貢獻,點讚中國擔當。
  • 中國社會組織的海外抗疫:跨界抱團,覆蓋六大洲上百個國家
    抗疫無國界,中國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應對這場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危機,其中社會組織在海外的抗疫行動格外受到關注。 圖源:新華社 據統計,截至3月26日,中國社會組織計劃及已開展的全球抗疫行動已覆蓋六大洲至少104個國家,佔有疫情的國家的比例達53%。有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社會組織此次積極參與海外抗疫非常值得肯定,同時「走出去」還面臨經驗、渠道等問題,以及如何更好處理關稅、外匯管理等政策瓶頸。專家建議,應加快這方面立法,鼓勵更多社會組織「走出去」開展國際事務。
  • 中國赴俄醫療專家組抵達莫斯科 俄官員:俄方非常感動
    隨著一些在俄中國公民回國,處於中俄邊境上的中國口岸城市抗疫壓力劇增。繼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口岸之後,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裡口岸也出現不少由俄入境的輸入病例。一場口岸戰疫全面打響。目前,雖然中俄面臨各自不同的抗疫挑戰,但兩國選擇了同一種應對方法:合作。12日,中國政府派出的抗疫醫療專家組在莫斯科與同行交流。
  • 中國政府援助巴西第三批抗疫物資交接儀式在巴西利亞舉行
    人民網巴西利亞10月28日電(記者範劍青)中國政府援助巴西第三批抗疫物資交接儀式28日在巴西利亞舉行,這批醫療物資將專門用於巴西利亞聯邦區抗疫工作。中國駐巴西大使楊萬明、巴西利亞聯邦區副長官布裡託等出席了在線交接儀式。
  • 綠會普拉託博士被提名中國政府友誼獎,義大利專家在武漢抗疫
    近日,中國綠髮會生物與倫理科學委員會 (BASE) 秘書長及野生動物救護專家組首席科學家——薩拉普拉託博士(Dr. Sara Platto)被提名中國政府友誼獎候選者。據介紹,中國政府友誼獎,是中國政府為表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而設立的最高獎項,由國務院授權國家外國專家局於1991年正式設立。「友誼獎」每年約產生50名獲獎者,國慶逢五逢十則將評選約百名獲獎者。
  • 江蘇省連線旅德同胞 雙重關懷助力海外抗疫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出席連線活動 彭大偉 攝(抗擊新冠肺炎)江蘇省連線旅德同胞 雙重關懷助力海外抗疫中新網柏林4月28日電 (記者 彭大偉)當地時間27日,中國駐德國使館與江蘇省委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江蘇省副省長惠建林、醫學專家及使館、江蘇省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部分華僑、留學生及中資機構代表通過網絡或到場參加連線活動。活動由張軍輝公使和江蘇省政府外辦主任費少雲共同主持。連線畫面 彭大偉 攝吳懇代表使館和旅德僑胞、留學生以及在德中資機構向江蘇省委、省政府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