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奧運模擬賽雖然已結束單項的對決,但球迷朋友們的熱情卻絲毫不減。就在近日,一個有關孫穎莎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爭議:
在混雙比賽中,面對王楚欽的一板高質量回球,孫穎莎沒有像其她女生一樣過渡,而是直接選擇反拉,結果失敗了。這時解說比賽的世界冠軍前輩、世乒賽混雙3連冠得主劉偉對她提出了批評,認為小孫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所以不應該這樣應對男選手的回球。
在賽後採訪中,孫穎莎針對這個球做出了回應,她首先承認王楚欽的力量和速度確實非常強,但同時表示自己並不害怕,「內心覺得這麼拉就這麼拉,內心不牴觸這個球」。
一邊,是國乒的資深名將、在桌球混雙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前輩;另一邊,則是朝氣蓬勃、冉冉升起的年輕新星。面對同一個話題,二人的觀點截然不同,這也讓球迷朋友不禁好奇:誰說的更有道理呢?
其實在筆者看來,劉偉與孫穎莎觀點的不同,其實不過是普遍性與特殊性、一般性與臨時性的爭議。
首先從各方面看,女乒運動員擊球的速度、力量、旋轉確實普遍不如男選手,所以混雙比賽的時候更多是去控制,而不是硬碰硬,爭取不丟球、給自己的男搭檔製造進攻的機會——而從實際效果上看,孫穎莎的反拉確實也沒有成功,所以劉偉的話是有道理的。
但是,在實際比賽過程中會出現兩種特殊情況:一是男運動員回球出現質量不高,那女選手當然不用墨守陳規、可以大膽組織反拉;二是比賽節奏突然加快,沒時間做過多思考,那麼運動員自然也只能習慣性回球,顧不了太多了。
很顯然,當王楚欽那板拉球出手後,孫穎莎也是採取的平時女乒比賽中的習慣性動作,只可惜雙方的力量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這才遺憾失誤。
所以我們不能說劉偉的點評錯誤,因為她是建立在理性客觀分析的基礎上,而孫穎莎的丟球也能說明問題;但孫穎莎作為當時比賽的運動員、在球速非常快的情況下未必能想那麼多細節,出現失誤也可以理解,表現出來的戰鬥精神更值得大家點讚:年輕人就應該這樣!
那麼對於這個話題,各位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參與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