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社會保障卡。(資料圖) 孫宏瑗 攝
中新網濟南12月10日電 (孫宏瑗)「今年疫情以來,濟南為15.6萬家企業減免社保費109億元(人民幣,下同),為6.6萬家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6.2億元。」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王壯10日在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
王壯表示,五年來,濟南堅持社保兜底,全力守牢民生「保障線」。「十三五」時期,該市城鄉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由「十二五」末期的441.7萬、144.5萬、130.1萬分別增長到731.26萬、275.13萬、205.8萬。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時期,濟南每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累計實現16連漲,月人均養老金由2633.5元提升至3070.1元。基礎養老金待遇從每人每月85元提升至120元,漲幅41%。失業保險金提高到最低工資標準的90%,實現14連漲。連續5年提高1至4級工傷職工及供養親屬的定期待遇,累計實現15連漲。參保單位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由18%降至16%,工傷保險費率降低50%,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分別降為0.7%和0.3%。
「濟南還加快推進『智慧人社』建設,廣泛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持續優化辦事流程,積極打造智能便捷的社保服務體系。」濟南市社會保險事業中心主任張彥表示,該市將業務從「實體大廳」轉向「虛擬大廳」,實現社保線上服務24小時「不打烊」。
為最大限度提升民眾辦理業務的便捷度,濟南全面推行「不見面」服務,通過數據比對實現「政策找人」,社保減免惠企「零申請」「免辦」到帳,減免、降費、穩崗返還、工傷夥食補助費等一系列惠民紅利實現「零申請」;推動待遇資格認證由「一站式」向「無感式」轉變,通過靜默認證平臺大數據「靜默無感」認證率已達到90%以上。數位化轉型讓社保的「專門政策」專屬「專門人群」,進一步提高服務的針對性、精準性。
張彥介紹說,今年,為幫助參保企業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濟南在落實國務院出臺的各項穩企惠企政策的同時,發揮智能便捷社保服務體系的優勢,以「零打擾、智能辦」的方式持續釋放社保費減免政策紅利,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