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稀裡糊塗赴死的可憐蟲,臨死,芸娘為什麼要陪他睡覺?

2020-12-23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2期——人物篇第5期:

前面我們談了全劇開場五分鐘就領了盒飯的周雲逸,可以說,他的死一方面是因為觸動了皇權的權威,另一方面則是成為政治平衡的犧牲品。

而隨著改稻為桑的進行,更多的官員開始前僕後繼地赴死,其中浙江地方上的河道監管李玄,就是全劇第二個領了盒飯的官員。

李玄,太監,是江南織造局兼浙江市舶司總管太監楊金水最寵愛的乾兒子,而楊金水,又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兼嘉靖帝貼身秘書呂芳最寵愛的乾兒子。

如果沒有毀堤淹田這件事,作為楊金水接班人的李玄,其仕途必然會一片光明,但事與願違,那麼深受信賴的李玄,為什麼成為第一批冤死鬼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2期——人物篇第5期: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一、

新安江河道總管職務,其實是杭州知府馬寧遠兼任的,毀堤淹田之事,他是知情的。新安江河道監管職務,是朝廷派來的太監李玄兼任的,而毀堤淹田之事,他是不知情的。

在解釋李玄為什麼會被處死之前,我們先簡單地講一下明朝的宦官制度:

我們看歷史,會明顯地發現,宦官權力最大的三個時期,一個是東漢,一個是晚唐,再有就是明朝了。

但其實這三個朝代也有所不同,東漢的宦官有點底氣不足,是依靠皇帝發號施令的;晚唐的宦官就比較過分了,高興起來你是皇上,不高興了,換個皇上;等到了明朝的宦官,則又變了,變成了皇上的一條犬,忠心耿耿,用劇中楊金水的話講就是:

「我就是皇上,就是老祖宗派到浙江來的一條狗,我得看住這個家!」

別看大明的開朝皇帝朱元璋是土豹子出身,其實他對歷史的總結相當精確,即位皇帝後就頒布有命令,禁止宦官幹政,並寫進了大明律法:

「內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

壞了這個規矩的是小朱——朱棣,是啊,他連老朱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朱允炆都給趕下臺了,還在乎這麼個規矩嗎?

二、

朱棣在發動靖難過程中,很多太監立了大功,他即位後,也開始重用太監,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三保太監鄭和,東廠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設立。

老朱深知一條真理: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他自己當年也是沾了識字的光,不然還真當不上這個皇上。等到了他曾孫朱瞻基即位,這小子比較懶,懶得看奏摺,於是在宮裡開了所學校,開始教太監讀書識字。

等到了朱祁鎮時代,宦官集團徹底放飛了,大太監王振,不僅獨斷專權,甚至把老朱立在宮前「內臣不得幹預政事」的牌子都給踢飛了。在他英明神武地指揮下,順利地在土木堡把英宗送給了瓦剌人。

再之後,宦官集團就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活躍於朝堂之上,協助皇權制衡文官集團。

李玄就是第四階段下,皇權下的宦官集團派到浙江,類似於政委角色,負責監督地方長官,所以他跟馬寧遠的關係就是這種關係。

李玄能成為楊金水最寵愛的乾兒子,其聰明才智自不必說,我們看看他在劇中的表現:

新安江決口後,他第一時間匯報了楊金水:

「乾爹,乾爹,九個縣,九個縣的堰口都,都裂了,一定有人要決口,這是要害兒子,害乾爹您吶!」

三、

李玄面對危機時,能想到的,能求助的只有楊金水,而且還得想方設法跟他捆綁在一起。

楊金水反問他:

「這世上哪有金湯一般的河堤,哪有金湯一般的堰口?」

李玄馬上就明白了,原來真不是因為大家貪汙了修河款,導致的毀堤,這還真是人為的決堤,而乾爹楊金水是知情的:

「乾爹,這事您都知道?」

知道也得不知道啊,楊金水哪裡敢承認知道,只能是暗示李玄,有時候少知道點事情對自己有好處:

「有些事兒不上秤沒有四兩重,可是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楊金水嘴上說著死不了你,但李玄不傻啊,既然不能挽救了,那就趕緊把我調走吧?

嘴上答應了馬上調走,實際上,李玄已經走不了了,他能不能活下來,已經不是楊金水說得算了,而是胡宗憲。

按照他們的推理,只要胡宗憲以天災的名義上報這次災情,那麼其他人都不會死,但是胡宗憲有自己的考慮:

「同樣的端午汛,鄰省的白茆河、吳淞江和我們都是去年修的堤,我們一條江花了他們兩條江的修堤款。他們那裡堤固人安,我們這裡倒出了這麼大的水災。這個謊,你們得扯圓了!」

正所謂秋褲塞進襪子裡,秋衣扎進秋褲裡,才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人家修的大堤固若金湯,咱們修的大堤卻九縣決口,這是大家要抱團赴死嗎?

四、

既然不想抱團赴死,那麼就得有人擔責,誰負責?

杭州知府馬寧遠,河道監管李玄,淳安知縣常伯熙,建德知縣張知良!

馬寧遠之死前面已經分析過了,但好歹他馬寧遠是知情的,而且他這樣做也是有目的的。那就是解決改稻為桑的困局,不能說馬寧遠沒有努力,他也努力過,但沒有成功。

而他簡單的腦袋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他只知道如果不改,胡宗憲會受牽連,而毀了堤淹了田,自己前去擔罪,胡宗憲就順利過關了。

既然被冠上了「貪墨修河銀子」的罪名,那名聲可就不好了,偏偏當今聖上是一個貪名的主。李玄不死,楊金水就乾淨不了,呂芳就會受牽連,嘉靖帝可是相當好面子之人。

後來沈一石打著「織造局」幌子去買糧,嘉靖帝都暴怒,楊金水拼了老命也要摘掉那幾個燈籠。

李玄第二次被楊金水叫來,且禮遇相當之高,事出異常必有妖啊,李玄當時就快嚇尿了:

「乾爹,您老知道兒子膽子小,就別嚇我了!」

隨著楊金水說了三句話,給李玄倒了三杯酒,李玄就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

很多人沒看懂,既然李玄必死無疑,連自己都說了:

「願意不願意也由不得自己。」

既然如此,楊金水為什麼還非要把芸娘送給他睡一晚呢,不給他,難道李玄也能翻了天?

五、

李玄相對於另外三個同時赴死的馬寧遠、常伯熙、張知良,他是最冤的,那三位好歹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而李玄完全是無辜的犧牲品。

李玄其實是替知情的楊金水死,既然是替乾爹死,楊金水不表示一下,怎麼過得去?

而李玄最大的心願就是陪芸娘睡一覺,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楊金水必然會滿足他。要知道李玄是完全可以脫罪的,如果他不是心甘情願赴死,萬一再扯出點東西來,楊金水承擔不了這麼大的風險。

而作為太監這一支,又要求特別講規矩,李玄替楊金水赴死,楊金水替呂芳抗雷。如果沒有這點規矩,楊金水逃不逃得過陳洪的殺心尚不得知,但他肯定會死於呂芳之手。

在嘉靖帝面前,死幾個乾兒子,根本不叫什麼!

芸娘陪了李玄一晚,楊金水沒說什麼,沈一石受不了了,事後他追問芸娘:

「你得將那天晚上如何伺候李玄,做一遍給我看!」

芸娘不肯,沈一石黯然神傷,反問是不是太賤了,芸娘哭了:

「李玄,把我當成天人,你,把我當成賤人!」

而那晚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什麼都沒發生,李玄畢竟是一個太監,他倒是想,也得有那實力啊,當晚不過是躺在芸娘的腿上睡了一晚而已。

臨刑前,李玄還唱上了戲: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段戲是崑劇,講的是鶯鶯送別張生,送別時,淚譁譁的……

李玄的死冤不冤?

一點都不冤!

就像我們寫稿子一樣,平臺審核沒有通過,那麼,文章中沒有一個字是無辜的!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精評人物篇,精彩繼續!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全劇最悲慘女子,被「忠孝禮儀」坑害而死的海瑞妻子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最悲慘不過海瑞妻子,溫柔賢惠,卻沒人為她的死負責!一、《大明王朝1566》雖然是一部男人的戲,但也穿插著幾段感情戲:比如芸娘跟沈一石、楊金水、高翰文的感情戲,齊大柱跟柱嫂的感情戲,裕王跟李妃的感情戲,再有就是海瑞跟海妻的感情戲了。
  •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是個怎樣的商人
    最近一直在看《大明王朝1566》,不得不說真的是一部越看越有意思的經典歷史劇,該劇可以說沒有配角每個人角色的表演都是那麼的豐富到位,演員們賦予了每一個人物鮮活的個性和生命。大明王朝劇照沈一石喜歡聽廣陵散《廣陵散》的原作是嵇康,因為不願意趨附司馬昭而被殺,嵇康是後世所有忠義仕人的信念寄託
  • 大明王朝:閉著眼睛喊「髒」的楊金水,到底要幹什麼?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39期:上一期講到了胡宗憲到趙貞吉處借糧,軟硬兼施,最終通過借軍糧的方式總算是借到了糧。
  • 大明王朝:黃錦一向忠誠,為什麼會違背嘉靖帝的命令跟陳洪對打?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29篇文章)徐階把嘉靖帝燒了海瑞急遞的事情告知了裕王府的人員,眾人起了爭執,尤其是高拱,直接大罵趙貞吉就是無恥
  • 大明王朝:為什麼要「倒嚴」就不能牽涉到嘉靖帝?
    《大明王朝1566》用前15集的篇幅層層鋪展了這盤「死棋」。 《大明王朝1566》16集—35集,講述了「倒嚴」的過程,而「倒嚴」的過程中,伴隨著海瑞決心將浙江貪汙腐敗案一查到底! 而「倒嚴」和「一查到底」存在一個「死結」: 倒嚴就不能牽涉嘉靖帝,牽涉嘉靖帝就倒不了嚴,還會牽禍裕王。
  • 明崇禎十三年,大明王朝氣數已盡,細說皇太極,與大明的決死之戰
    大明王朝似乎距離我們的時代並不遠,可以說我們是非常熟悉的了。大明的東廠和 西廠很有名,大明的有幾代皇帝也很「有名」。有的甚至是創新了我國歷史上皇帝的某項紀錄。大明王朝到了其統治末期,已經是千瘡百孔了。這一戰使得大明王朝的氣數全部消失殆盡,可以說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了。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皇太極與崇禎的這最後一戰的全過程,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的。歷史的車輪無人能夠阻擋,這一戰大明徹底失敗,再難崛起。同時也向歷史宣告了從此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王朝—大清。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錦衣衛七爺在經過調查事件原委後,明白了這些都是沈一石的設局,但又因為要顧及很多東西,不能直接說明,因此七爺才會說道,難道你要我上報大明被一個商人玩了不成?
  • 胡宗憲拜訪海瑞,專程答謝,海瑞這樣的好官不能辭:19大明王朝
    台州九捷,肅清了浙江的倭寇,但功成之後,胡宗憲並沒有去杭州赴趙貞吉設下的慶功宴,而是向朝廷遞了告病的奏疏,坐船逆流而上,回老家績溪之前特地去淳安拜訪了海瑞,當初海瑞去胡宗憲軍營問了他三件事,這一次胡宗憲來到海瑞的衙門深談,還他二謝,一謝海瑞把自己的兒子送回來,保全了自己的清名。
  • 《大明王朝1566》楊金水口中一百年前就死了的老祖宗到底是誰?
    #大明王朝要知道單就貪墨之罪,鄭何二人不一定會判多重,可一旦牽扯到海瑞說的這兩條,那他們就必死無疑。因此鄭何二人才開始有意無意地把事情同織造局和楊金水聯繫起來,祈求通過宮裡照護躲過一劫。而楊金水就這種情況下瘋得,不早不晚,時間剛剛好。楊金水裝瘋的邏輯非常簡單,就是為了躲避審訊,維護嘉靖的名聲,並且保全呂芳從而保全自己。
  • 《大明王朝1566》第七集影評——美女愛英雄,英雄需事業
    作者:大隱者原創文章,轉載需聲明今天為大家解讀大明王朝第七集,主要是和朋友們探討:古代王朝裡面,結黨的必然性和先進性,以及對初入職場的一些啟示;傳統文化影響下,男女愛情的擰巴之處;象牙塔走出的官僚為什麼沒有戰鬥力。
  •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隨後裕王等人判了海瑞一個秋後處決,那麼陳洪回去報信之後,嘉靖帝為什麼異常惱怒?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8期:大明王朝:是殺牛刀,就切不了菜,陳洪的死局從一開始就已註定?隨後便是長達三年多的「大禮議」之爭,在《大明王朝1566》劇中,嘉靖帝跟黃錦觀看陳洪鞭打百官時,也講過:「三十五年前,和朕鬧的人比這多多了,朕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有的還是大學士,把他們全殺下去了。」
  • 何進為什麼會死
    內朝一方是:何皇后,也就是靈帝遺孀;何苗,漢靈帝委任掌管禁軍的重臣;何進,漢靈帝臨死前交代你辦事我放心的國家權力掌控者。外朝一方是:袁家兄弟,官僚門閥勢力的發言人;小矮子曹操江東孫堅,地主階層的代表。再看背景,漢靈帝臨死前通過黨錮之禍清洗了官僚基層,袁家兄弟在前輩們被幹掉之後不得不選擇依附於何進。
  • 芸娘|為何會成為「萬千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妻子」?
    今天,社長主要跟大家分享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芸娘究竟有多可愛?二是芸娘為什麼會這麼可愛?三是為什麼男人都喜歡芸娘這樣的妻子?01、芸娘有多可愛?沈復不愛功名,芸娘不強求;沈復喜歡喝酒吟詩,芸娘就陪他行酒令;沈復喜歡遊山玩水,芸娘就陪他登山蕩舟;只要沈復喜歡的,芸娘也喜歡,不會也去學來;只要沈復想去做的,芸娘都去成全,見招拆招克服萬難。
  • 狗狗臨死前,為什麼要藏起來?原因讓人感動!
    1.沒有安全感如果你家狗狗本來的身體狀態不太好,就是有一定的病理現象,承受著病痛折磨,這對它的心智的摧殘與體力消耗都是巨大的,病痛的恐懼與不安全的世間,給它帶來極度的不安全感,它毫無戰鬥力、防禦力的殘破身體,時刻提醒它要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
  • 感人至深丨中國歷史上眾叛親離的皇帝,臨死前竟然有人自願陪死!
    崇禎卻答非所問:王承恩,你知道朕為什麼要來到這裡嗎?因為這裡是朕最喜歡的地方。特別是這棵樹,你有沒有發現,這棵樹是非常像我的,每當風雨來了的時候,它是最先感受到的,朝霞出來的時候,也是它最先迎接的!崇禎長嘆著,除了你,也許只有這棵樹與朕最相知了!王承恩卻悲難自抑:萬歲爺,奴才心裡很不好受,因為奴才是第一次看到皇上今天這個樣子!
  • 大明最後一條硬漢,史學家說,他死了,大明才算真的完了
    張煌言從容地說:「父死不能葬,國亡不能救,死有餘罪。今日之事,速死而已!」父親死了不能送葬,國家亡了不能相救,所以他「該死」,此時張煌言只求速死。張煌言等這一刻也等了很久。張煌言(1620年7月8日-1664年10月25日),字玄著,號蒼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他是崇禎時期的舉人。
  • 宋江因何要讓李逵陪他一起死?其實不是怕李逵毀了他的清名
    這時花榮目不轉睛的盯著宋江,眼裡滿是疑問與害怕,這個宋大哥怎不近人情了,昔日曾與他一起共患難的好兄弟也忍心看著他去死,一個虛名在他心裡就這麼重要?在一般人看來,宋江想讓李逵與他一起赴死,的確是與清名有關。李逵要是真的重回梁山,所有的梁山好漢,不管死了的,還是活著的,就又重新被做回草寇了。宋江所有的心血豈不白費了。
  • 為什麼狗狗臨死之前會「離家出走」?寵物專家有解釋
    狗狗臨死之際,會主動離開主人。多年前,我家裡養了一隻田園犬,一直都是散養著,但它幾乎從不離開主人視線,非常粘人。10幾年的時間裡,看著它從巴掌大,長到了我齊腰的位置,但不變的是撒嬌、忠誠。老得走路都困難的時候,它就喜歡在院子裡曬太陽。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收視率上也證明了這一點,《雍正王朝》的收視率在央視1999年首播時達到16.7%,而《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臺2007年首播時收視率僅為0.5%。如果是在衛視播放,電視劇因為跨度時間長,需要一直有可看性元素來吸引關注,保持收視率。一旦出現《大明王朝1566》這種幾乎每處都需要深度思考的劇,自然就沒人能追下去。
  • 大明王朝:細思極恐的嘉靖帝情報網,究竟是誰在裕王府裡當臥底?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第173篇:上一期我們講了海瑞一家的遭遇,尤其的海瑞妻子,難產而死,命運實在是悲慘。這些話你昨天為什麼不向朕陳奏?」當時陳洪的臉色就變了,傻在了那裡,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一下,究竟是誰把裕王跟陳洪的對話匯報給了嘉靖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73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的情報網讓人不寒而慄,究竟誰在裕王府當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