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他只是少將,卻能享受中將、上將標準的待遇,這是為何?

2020-12-10 金史鑑

1955年我國實行了軍銜制度,授銜儀式上對於在新中國建立過程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人進行了授銜,按照軍銜級別的不同,不同軍銜的開國將領得到的待遇也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位開國少將,卻能夠享受中將、上將的標準。那麼,這位開國少將是誰?又為什麼能夠享受比自己級別高出不少的待遇呢?

這位開國少將就是鍾偉將軍,我們都知道張雲逸大將是享受元帥待遇的,這是因為他很早就參加了革命,他的資歷在元帥中也是很少見的,所以張雲逸大將才能夠享受元帥的待遇。那麼,鍾偉將軍又是因為什麼可以享受比自己軍銜級別高的待遇的呢?

在授銜儀式前夕,鍾偉在得知了自己被評定的軍銜僅是少將的時候,十分的不滿,因為和他同資歷的人基本上都是中將,而且很多人的戰功都不及他,但是軍銜仍然是比他高的,所以在當時鬧得十分得厲害,連偉人都知道了偉人也因此說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

其實鍾偉的資歷也是的確夠中將軍銜甚至是上將軍銜的標準了,他在彭老總的影響下參加了平江起義,他雖然在父親的影響之下能夠識字寫字,但是在參加紅軍之後,是一直奮戰在一線的,作戰風格十分的勇猛,靠著不斷積累的戰功,鍾偉也是不斷的晉升,長徵結束後鍾偉已經是師政治部主任了。

抗日戰爭中,鍾偉被派往了新四軍,在南方與日軍展開了鬥爭。解放戰爭中,鍾偉擔任了東北野戰軍的第十二縱隊司令員,在三下江南戰役中及時抓住了戰機,敢違抗林老總的命令,並且反過來指揮林老總配合他的部隊作戰,在靠山屯給予了東北國民黨軍隊一記重擊,也因此鍾偉名聲大噪。

其實在1955年的授銜評定中,鍾偉的軍銜的確過低了,按照鍾偉的資歷和戰功,是完全可以被授予中將軍銜的,這一點偉人也是知道的,但是鍾偉在戰爭時期多次違反了上級的命令,雖然打了不少勝仗但是功過相抵,所以才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不過鍾偉的待遇是按照上將標準來的,而且之後偉人還親自點名讓鍾偉擔任了北京軍區的參謀長。

相關焦點

  • 該軍的軍長是中將,但僅授了少將的政委,為何能享中將待遇?
    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吏後,第62軍隨兵團調歸第一野戰軍指揮。 接下來龍叔就和大家說說該軍的軍長和政委: 62軍的軍長叫劉忠,他從部隊還是叫第15縱隊時就是司令員,改稱第62軍後,仍任軍長。
  • 他是少將中行政級別最高之人,授少將軍銜,卻拿著中將待遇!
    改革後軍隊的工資就按照國家機關幹部行政級別發放,這其中有一個人很特殊,是少將軍銜,卻拿中將的薪水。軍人的行政級別認定也有標準,一般看的是之前所評定的軍銜和當時所擔任的職務,然後結合品德思想等來進行評定的。
  • 四野任過縱隊司令的1955授銜時,6上將、7中將,他4個為何少將?
    1955年授銜時,任過四野縱隊司令的上將有李天佑、劉震、韓先楚、鄧華、洪學智、黃永勝,中將有吳克華、程世才、胡奇才、萬毅、詹才芳、梁興初,少將有曾克林、段蘇權、鍾偉、賀晉年。所以,在授銜時,李天佑他們授上將無可厚非。而吳克華等授中將也正常,後來,吳克華還擔任過5個大軍區的正職,這是我軍在高級幹部使用上罕見的。可是,同時縱隊司令,竟然出現了4個少將,與上將級別和榮譽相差太遠,這是為什麼?
  • 魯瑞林:全軍唯一享受中將待遇的開國少將
    導讀:眾所周知,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進行授銜時,評定標準主要是參考1952年的幹部評級。從元帥到將軍,都有與軍銜相對應的行政級別和軍中職務。 以元帥軍銜為例,行政級別是3級,軍隊級別是正野戰軍級,職務包括野戰軍司令員和政委。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1955 年楊至成(中)四、楊成武上將楊成武,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人,17歲當上團政委。1948年後任華北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員,抗美援朝,任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司令員。楊成武作戰勇猛,戰功赫赫,上級曾誇他為"趙子龍"。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1955年的授銜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第一名分別都是誰?
    ——卡爾·貝克 在1955年的授銜中,朱德元帥名列十大元帥第一位。朱老總出身於滇軍系統,在滇軍中做過旅長、昆明警備司令員等職務,在滇軍中參加過護國戰爭、護法戰爭、蒙自剿匪等滇系軍閥的一系列戰事。後來,為了追尋革命理想,朱老總離開滇軍,併入了黨,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後前往德國、蘇聯留學深造,歸國後在南昌擔任公安局長,並訓練出了軍官教育團,成為南昌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 志願軍參謀長解方,軍中諸葛亮,1955年,為何只授了少將?
    作為一個準兵團級將領,在1955年的授銜中,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雖然是800多位少將之首,但也感覺偏低,以至於彭德懷元帥為解方打抱不平,表示「他少將,我最多中將。」那麼,解方將軍為何被授予少將軍銜,而不是中將或者上將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他是四野第一猛將,平級的不是中將就是上將,他授少將職務卻很高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有四支部隊,分別是華野、中野、東野以及西北野戰軍,從名字上也能看出這是在不同地區擔任解放任務的部隊,這其中被公認的實力最強的軍隊就是被稱為四野的東北野戰軍,四野不但人數最多,武器裝備也最好,因此,在1955年舉行授銜儀式的時候,四野一下子出了三百六十位將帥,是四大野戰軍中人數最多的。
  • 他17歲當紅軍師政委,是四野主力縱隊司令,為何1955年只是少將?
    導讀:他16歲參加紅軍,1933年,年僅17歲就當上紅二、六軍團獨立師的政委,成為紅軍師級幹部;1947年,出任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在1952年全軍幹部評級中,被評為準兵團級將領。按照他的職務和資歷,1955年穩穩的中將軍銜,可最後卻只被授予少將軍銜。不僅如此,在少將前面還加了「暫授」兩個字,暫授少將,說明日後也許連少將軍銜都會被收回。
  • 三野27軍的一匹黑馬,軍長中將師長少將,他是副連級卻封上將!
    1949年,我軍進行了改編,第九縱隊改編為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第27軍。建國後授銜的時候,軍長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旗下師長也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讓人想不到的是,下面的連副卻被授予了上將軍銜。聶鳳智軍長聶鳳智,許世友的心腹愛將,27軍是第一個突破長江防線的部隊,軍長聶鳳智在建國後曾經擔任華東軍區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等職,他被授的軍銜是中將軍銜
  • 抗美援朝他是萬歲軍政委,55年授中將時他才38歲,他兒子是上將
    劉西元,1917年出生於江西吉安縣桐坪一個普通農家。在本村讀了兩年私塾,12歲時經熟人介紹,到吉安城一家布店當學徒,過著「包身工」的生活。1930年10月3日夜晚,槍炮聲響了一夜,紅軍「九打吉安」終於佔領了這座古城,宣布成立江西省工農兵蘇維埃政府。1931年,劉西元毅然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名單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都是誰?新中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們浴血奮戰的一個結果。所以建國後實行軍銜制度時那些開國的將帥們都受到了應有的表彰,得到了應得的軍銜。從1955年起到日後的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位將帥獲得軍銜。
  • 他是遼寧人,開國少將他可以排第一,指揮過上將和中將!
    1955年,我國第一次授銜,這是軍人的無上榮譽。當然,由於軍銜有限,加上有不少軍人謙虛低調讓銜,展示出軍人的高風亮節。彭老總曾說:八百多少將中,他可以排第一。他說的就是一位遼寧人,曾任志願軍參謀長。這位開國少將有解放軍"諸葛亮"的美譽!這裡先賣一個關子,1950年-1958年,志願軍有兩位參謀長,一位是上將,一位是少將。這位少將就是解方少將,他曾任張學良的副官,家境很好,有很高的學歷,很多人都認為這個軍銜對解方來說授低了。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只不過在我國近代歷史上,因為戰爭,很多無辜的人也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時期很多英雄戰了起來,他們願意為國家、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最終才得以建立起了新中國。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授銜時,四野的縱隊司令鍾偉授少將,他手下的師長為何卻是中將
    在授銜時,第四野戰軍產生了兩位元帥、三位大將、19位上將,可謂是風光無限了。但是縱觀五五授銜,我們也發現了四野將領的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作為四野十二縱隊司令員、第49軍首任軍長的鐘偉僅被授予了少將軍銜,而他的老部下,獨立第二師師長、49軍34師師長溫玉成卻是中將,這是為什麼呢?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不看資歷,只看戰功,在開國中將裡,還有誰達到授予上將的標準
    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後的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第一年。當時參與評銜的將領都是革命戰爭年代的功臣。跟著他們的職位不同,立下的功勞不同,分別授予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能夠授予元帥的功臣自然是戰功赫赫,在革命戰爭年代做出的貢獻也是最大的。
  • 1955年授10名元帥軍銜,為何會有11人享受元帥級待遇?
    1955年,我軍推行軍銜制度,並授予了十位軍事家元帥軍銜。但是奇怪的是,雖然元帥軍銜只授予了十個人,但是享受元帥待遇的卻有十一個人。其實,原因在於:張雲逸大將也享受到了元帥的待遇。那麼,為什麼如此禮遇張雲逸?
  • 民國17位一級上將中,有兩位並非是國軍將領,為何也能享受此榮譽
    1955年是我國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一年,軍銜制度劃分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越往下往低,其實這就是仿照蘇聯的,元帥是最高級別的全國只有十人,大將也是只有十人。而上將,中將,少將則是多一些。我國元帥是最高級別的,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軍銜最高的是一級上將,再往下就是二級上將,中將加上將,中將,少將等幾個級別。而在民國時期,蔣介石共授予了17位一級上將。
  • 開國四大首將,第一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他們都是誰?
    1955年,曾經那些為國奮戰的將軍們獲得了國家頒發的各級頭銜,並且國家準備了授予頭銜的儀式。在這一年,總共有1614位將軍獲得了相應的軍銜。這不僅僅是一份銜級,這更是一份認同,一份本就該屬於他們的榮耀。這樣的榮耀共分為五個檔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開國以來,十大元帥被很多人所熟知,所以今天咱們來講講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