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保衛戰:左宗棠賞銀12萬拋石堵城牆,算命瞎子牆根尋「地魔」

2020-12-18 竹風墨語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起義。9月,太平軍在永一安封王建制,聲勢大振。朝廷派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統率各路清軍對太平軍圍追堵截。1852年4月,太平軍圍攻桂林不克,轉攻全州,值江水猛漲,於是順流而下。新寧江忠源率團勇在蓑衣渡伐木為樁,阻塞河道拒戰。太平多遭此伏擊,損失慘重,南王馮雲山中炮犧牲。太平軍乃棄船登陸,由東岸小路馳人湖南,進攻永州。

但永州江面寬闊,太平軍不能渡江,於是轉趨道州。6月12日,攻佔道州。太平軍在道州發布檄文,鑄造火炮三百餘尊,縫製各色軍裝,每日前來投軍者以千計,軍隊增至五萬人。經過50天休整,太平軍重整雄風。8月17日,太平軍攻克郴州。28日,蕭朝貴率軍自郴州出發,一路勢如破竹,攻克安仁、故縣、茶陵、醴陵等地。

1852年9月11日,太平軍在長沙城南石馬鋪突襲西安鎮綠營兵,陣斬其總兵和副將。駐守金盤嶺的副將朱瀚不戰而逃,大量軍需落入太平軍之手。次日,太平軍進攻黃土嶺,清軍潰退長沙城內。太平軍乘勝進駐城南妙高峰,佔領西湖橋和金雞橋,控制堅固民房和制高點,從12日至18日,太平軍炮轟長沙城。

由於江忠源率部搶佔了城東南蔡公墳高地,太平軍兵單力薄,只能屯集在城南一隅攻城。城內清軍雖然人數不多,但能集中兵力據險固守。西王蕭朝貴身先士卒,執旗督戰,不幸為敵炮擊中,壯烈犧牲。不久,清軍鄧紹良部從湘潭開抵城外,太平軍腹背受敵,攻城受挫。

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在郴州聞知長沙告急,立即率部兼程趕赴長沙。10月5日,太平軍前鋒抵達長沙,會合蕭朝貴餘部,對江忠源蔡公墳陣地發動猛攻,向榮用大炮轟毀近城民房,使太平軍失去掩護,不能近城,進攻失利。10月11日,洪秀全與楊秀清抵達長沙,在城南、井灣子、洞井鋪等地與清援軍交戰,亦未取勝。

此時,長沙城內清軍已增至四五萬之眾,匯集的文武大員有幫辦事務大臣1人、巡撫2人、提督4人、總兵8人,還有副將、道府十數人:並有各地援軍兼程趕來,自天心閣至新開鋪一帶紮營結壘,深掘大壕。太平軍背水為營,三面受敵,情況危急。

洪秀全改變戰略,分兵西渡,佔領河西地區。10月17日,翼王石達開率部自朱張渡、猴子石一帶渡湘江,佔領水陸洲、靳江、嶽麓山、瀟灣鎮一帶,收穫陽湖垸晚稻為軍糧。打造湘江浮橋,使兩岸陣地連成一體。河西為長沙西通常德、北入洞庭湖要道,由此全盤皆活,太平軍再次贏得了主動權。

清軍十分驚恐,多次遣兵渡江作戰,均遭石達開部擊退。10月31日,向榮親率精銳之師進攻水陸洲,年僅21歲的石達開足智多謀,在樹林中埋伏重兵,擊斃清軍數千人,向榮逃脫,經此一戰,清軍再也不敢輕易渡江作戰。城南太平軍加緊掘地道攻城。由郴州礦工組成的土營善於掘地道,他們將地道打到城牆下面,然後裝填火藥引爆,曾四次炸坍城牆。

左宗棠時任湖南巡撫張亮基幕僚,他從長沙富商黃冕、孫燦臣等手中籌措餉銀12萬兩。當城牆缺口時,凡向缺口拋石一塊者賞錢一千文。頓時石如雨下,在缺口處混戰的太平軍與清軍被同時埋葬,缺口隨即被填塞。清軍還召集城內的算命瞎子伏在城牆根「聽地」,密切偵探太平軍土營的掘地道活動。一發現動靜,即用火炮將其炸死於地下。可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此期間,洪秀全一面指揮楊秀清攻城,一面整軍建制,設置詔書衙,整編部隊,提拔賴漢英、林風祥、李開芳等將領分別為指揮、將軍和侍衛,並頒制太平天國玉璽。此時,太平軍已進攻長沙城持續81天,既不能殲滅城外之敵,也不能合圍破城,而各地清軍不斷趕來,形勢越來越不利,洪秀全審時度勢,決定由楊秀清率主力渡江與石達開部會合,準備北驅直進,攻打金陵。

撤圍前,太平軍使疑兵計,佯裝要掘地道炸天心閣,使清軍忙於在城內掘壕防地道。在暴雨初歇、夜色茫茫之時,太平軍主力迅速渡江,等清軍回過神,追擊已來不及了。此後,楊秀清派小股部隊向南佯攻湘潭,主力則直趨寧鄉、益陽、嶽州方向。

1853年,太平軍攻克武昌,順江東下攻克南京,建立了天朝政權。1854年,太平軍為鞏固天京政權,又派石祥禎、林紹璋率軍西徵,先後在嶽州、寧鄉、湘陰、靖港、湘潭等地與曾國藩的湘軍激戰,計劃在攻取這些地方後再圍攻長沙。太平軍在靖港痛擊湘軍水師,曾國藩愧憤交集,三次投水自盡,為部下救起,逃回長沙。但太平軍在湘潭慘敗,傷亡1萬餘人,在其他各地的勝利化為烏有,被迫撤圍,退出湖南。

太平軍兩次攻打長沙都以失敗告終,但給清朝統治者以沉重打擊,鍛鍊了隊伍,推動了湖南反清革命鬥爭,奠定了天朝政權的基礎。同時,清軍長沙守城之役的勝利和湘軍的興起,使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以此為契機,嶄露頭角,成為晚清「中興名臣」,湖南民風士氣為之一變,對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

相關焦點

  • 關於左宗棠長沙故居和墓園的回憶
    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敝居舊為辛稼軒帥潭時陳兵故地,寨曰飛虎、橋曰司馬,因其遺蹟名之。鹹豐七、八年,弟由柳莊移家長沙,駱、胡兩文忠醵金五百購得之。雖近城市,卻似鄉村,種蔬數十畦、養魚數百尾,差足自給。」(按:宋淳熙間,辛棄疾任潭州(長沙)團練使,創建抗金隊伍飛虎營,在長沙修建了營寨稱「飛虎寨」。所以這裡是兩代歷史名人的紀念地。)司馬橋故居初建時,只有兩進房子。
  • 朝廷恩賞,皆大歡喜,清理殘餘叛匪,左宗棠裁汰軍隊,準備西徵
    還得到了沙洲(敦煌),哈密,紅廟子(烏魯木齊),西寧,河州,循化,保安營,隴西,伏羌(今甘谷),甘州(張掖)及陝西的大力支援,總共約有2萬餘人。肅州既平,朝廷恩賞著授左宗棠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一等輕車都尉世職。
  • 駱秉章是左宗棠的老師?他為何欺騙石達開?大渡河之戰誰該負責
    可是在調走之前,駱秉章心裡不放心啊,長沙城的城牆跟棚戶區的柵欄一樣,根本就擋不住太平軍的進攻。先議修長沙城,甫畢工,而賊由醴陵突犯長沙。秉章嬰城固守,悍賊蕭朝貴預詗城壞,故以輕軍來襲,未得逞,尋斃於炮。副將鄧紹良赴援最先至,入城任戰守。賊屢以地雷壞城,皆擊卻之。
  • 千古英雄:左宗棠
    左宗棠是晚清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號湘上農人,湖南長沙府湘陰縣左家塅人(今嶽陽市湘陰縣金龍鎮新光村)。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洋務派運動代表之一、平定陝甘同治回亂、64歲抬棺西徵收復新疆全境,保住了祖國的戰略要地。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周夫人誥封一品夫人。
  • 一個長沙人經歷的南京保衛戰
    一個長沙人經歷的南京保衛戰口述|陳德興 改寫|人世老槍 編輯|馬桶今天,12月12日,是南京保衛戰大撤退的日子。長沙人,老家長沙縣塘尾巴。舊屬萬壽鄉楓粟衝。原國民革命軍88師264旅527團迫擊炮連上等馭手。參與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陳德興第一次離開長沙是1935年春天。那一年的春天,天氣十分反常,倒春寒感覺比冬天還要冷。不過真正讓他覺得冷入骨髓的是,十六歲的他終於淪落到了走投無路的境地。
  • 晚清第一硬漢左宗棠之死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言猶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這個漢人太強硬,太無拘束,甚至在萬壽聖節也不參加行禮。但態是要表的,要不然還會有誰去為朝廷賣命呢?於是詔諭立即派發各省:追贈左宗棠為太傅,恩諡「文襄」,賞治喪銀三千兩。就在慈禧太后下達詔諭後的這個夜晚,福州暴雨傾盆,忽聽一聲劈雷,東南角城牆,頓時被撕裂一個幾丈寬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無恙。
  • 晚清第一硬漢左宗棠輝煌的的一生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言猶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這個漢人太強硬,太無拘束,甚至在萬壽聖節也不參加行禮。但態是要表的,要不然還會有誰去為朝廷賣命呢?於是詔諭立即派發各省:追贈左宗棠為太傅,恩諡「文襄」,賞治喪銀三千兩。
  • 能臣廉吏左宗棠:一身清氣傲乾坤,為國藩籬真國士
    左宗棠當了20多年總督,臨終時留給子孫的家產只有2.5萬兩,而與他地位相當的李鴻章死後遺產達4000萬兩。清朝總督年俸180兩,祿米180斛、養廉銀16000兩,1兩銀子相當於現在175元左右,一斛米約為現在200斤,其年俸折合人民幣約290萬元。
  • 左宗棠:林則徐的忘年之交,抬棺出征收復新疆,晚年卻抱憾而終
    如果沒有左宗棠,就沒有如今的960萬平方公裡的疆域。清廷末年的不作為,被國人痛罵了百年,可有一個人,縱使我們的武器落後,也依然相信我們能戰勝敵人,為此,他抬著棺材出徵,抱著''不破樓蘭勢不還''的決心。 這人就是清朝末年的左宗棠,抬棺出徵的左宗棠,剛直不阿的左宗棠。
  • 守門與護城,沒有硝煙的「長沙保衛戰」
    ——朱德庸抗日戰爭1939年至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這就是被湖南人民銘記於心,被中國人民印刻史冊的「長沙保衛戰」。時隔78年之後的2020年,一場以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為中心的「長沙保衛戰」再次打響,與抗戰時期的「長沙保衛戰」有所不同,此次」戰疫」的主戰場在黃花機場,其主要任務也只有一個——那條貼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會議室醒目位置的標語:守好一扇門,護好一座城。
  • 收復新疆,左宗棠抬棺出徵鎮住了對手?這才是沙俄「讓步」的原因
    湖南巡撫張亮基極為賞識其才能,將全部軍事悉數託付給左宗棠,對他的建議一概採納並立即付諸實施。最終,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北去,左宗棠初露崢嶸,一生的功名也從此開始。次年,在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後,左宗棠受命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1861年(鹹豐十一年),在曾國藩力薦下,清廷任左宗棠為浙江巡撫,督辦軍務。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進軍浙江,在隨後的兩年中先後攻陷金華、紹興等地,次年升任閩浙總督。1864年(同治三年),左宗棠攻陷杭州,加太子少保銜,賜黃馬褂,論功封二等恪靖伯。
  • 晚清第一硬漢左宗棠到底是怎麼死的?
    「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言猶在耳,可左宗棠走了。走了也好,這個漢人太強硬,太無拘束,甚至在萬壽聖節也不參加行禮。但態是要表的,要不然還會有誰去為朝廷賣命呢?於是詔諭立即派發各省:追贈左宗棠為太傅,恩諡「文襄」,賞治喪銀三千兩。就在慈禧太后下達詔諭後的一個夜晚,福州暴雨傾盆,忽聽一聲劈雷,東南角城牆,頓時被撕裂一個幾丈寬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無恙。
  • 薛嶽將軍為什麼能在「長沙保衛戰」中抵擋日軍三次進攻
    薛嶽將軍率領的國軍,頂住了日軍向長沙3次進攻的戰役,叫長沙保衛戰;它是抗戰國軍作戰中少見的亮點。因為日軍裝備精良,兵員素質高;無論淞滬戰役,還是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南昌保衛戰都是以國軍的失敗為結局。雖然第四次長沙戰役,國軍還是失守了,但前三次戰役還是可圈可點的。
  • 左宗棠,是一個異類!
    一李鴻章主張重點防禦海疆,防止英、法、美、日等國從大海而來,擾亂大清的財賦重地。而左宗棠主張「海塞並重」,因為西邊有強大的俄國,和從印度來的英國。這就是晚清的「海防與塞防之爭。」平心而論,二人堅持的立場都有道理,大清國一點都不能少。
  • 左宗棠曾國藩晚年決裂的背後,是兩人相愛相殺卻又相輔相成的30年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然感覺腳麻,被兒子曾紀澤扶回書房休息,不久便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去世。當時人們紛紛猜測,左宗棠和曾國藩關係交惡已經近十年了,一定不會前來致祭。
  • 湖南人說「鐵打的寶慶、銀鑄的益陽、紙糊的長沙」,是什麼意思
    「鐵打的寶慶、銀鑄的益陽、紙糊的長沙」,這句話並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而是晚清中後期才有的這一說法,因此有特定的歷史背景。 那麼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看「鐵打的寶慶」,現在湖南已經沒有寶慶這個地名了,寶慶是邵陽的古稱,所以寶慶就是邵陽,邵陽是天然的戰略要地,境內三面環水,一面靠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而且民風彪悍。
  • 抗日戰爭長沙保衛戰,國軍僅剩殘兵敗將,日軍為何卻大敗而歸?
    第三次長沙會戰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以「天爐戰法」誘敵深入,日軍指揮官阿南惟幾以為國軍無人敢於應戰,志得意滿率部直撲長沙而去。1942年1月1日,日本名古屋師團抵達長沙城郊,開始對長沙外圍的國軍陣地展開進攻,師團長高橋多賀二甚至下令提前慶賀勝利。
  • 老行當——算命2
    算命的人一般都是瞎子,因為瞎子的記憶力是過人的,如果要學個營生的手藝,瞎子學算命是最好不過的了,人稱他們為算命先生。他們都是通過拜師學藝,師徒口傳心授後從業的,算命的時候,他們手持一塊圓形的薄銅片(俗稱「當子」),用細繩繫著一把鹿角小錘,一隻手操控擊當子發聲,名為「報君知」想要算命的人,報上出生的年、月、日、時,即生辰八字,算命先生根據分析八字五行命理,把算命人的出生時間(生辰)排成命局,共有八個字生辰八字),結合八字的五行相生相剋情況進行分析一個人的運勢,推測人的命運好壞、體質好歹、窮富發財、吉禍福,預測人的命運前程
  • 龍嶺迷窟免費完整版在線觀看 陳瞎子怎麼瞎的真實身份揭秘
    那麼劇中陳瞎子是怎麼瞎的?陳瞎子真實身份是什麼?讓影視達人來告訴你們吧。陳瞎子是怎麼瞎的《龍嶺迷窟》中,胡八一遇上陳瞎子的場景算是經典了。陳瞎子自從眼睛瞎了後,便一直靠算命為生,他此前「常勝山」總把頭的名號已成為歷史。雖然當年陳瞎子從雲南獻王墓中活著走了出來,但他的眼睛遭受毒霧導致失明。
  • 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但是,就是這一部奇書卻被很多人運用著,這樣的人大部分都知道,典型人物就是算命先生,他們統一被很多人稱之為「半仙」,每個半仙手裡總有著一本《易經》,帶著小帽,穿個小褂,帶著小墨鏡,經常在橋底或者小巷子出沒。疑問就出來了,易經為什麼可以用來算命?為何我們看不透書中的內容,而算命先生卻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