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桂子落,微風細雨寒。2020年下期,中江繼光實驗學校小學語文組秉承「一月一主題,一周一活動」的宗旨,在這秋雨綿綿之季,拉開了「聚焦於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語文學習關鍵能力」課堂教學展示活動的帷幕。學校小學部全體語文老師全程參與,四校共建的11位老師也到校觀摩了此次課堂展示活動。
我思故我在,生命不息,思考不止。鍾春蘭老師用簡潔明了的語言,為我們呈現了一堂極具科學韻味的科普短文——《太陽》。鍾老師用一個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發現太陽的特點,對比針對不同閱讀對象文字特點的不同,讓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魅力。邏輯清晰的板書,恰到好處的點撥讓五年級的孩子一次又一次進行理性思考,邏輯思維的嚴謹得到反覆訓練。
稚嫩的筆觸譜寫至純之感。李怡老師帶著二年級的小朋友,創設了幫助大頭兒子這樣的情境,將《學寫留言條》包裝其內,挖掘二年級孩子喜歡幫助別人的性格特點,以情節的發展推動「留言條」的教學,最終與生活實際相連。課堂生動活潑,收放得宜,以「玩」促學,寓教於樂。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愛,是亙古不變的讚歌。丁曉甜老師一篇《慈母情深》,在「鏡頭」中感人物,從細節中悟深情,一組「快鏡頭」和一組「慢鏡頭」的推移,讓懵懂的孩童讀懂了母親的艱辛,道一句母親的不易。在環環相扣中,鋪墊情緒,從文本中,到文本外,深情落地,回歸本真。埋下一粒種子,靜待花開繁盛。
兒童詩,繞啊繞,童趣妙語滿堂笑。楊蓉老師從俄羅斯套娃的小玩具入手,巧妙引導孩子們從玩到學。楊老師用一首首繞啊繞的兒童詩,由裡到外,再由外到裡,環繞之式,層層深入,面面俱到,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深入淺出地為我們展現了一堂妙趣橫生的《「繞啊繞」的兒童詩》群文閱讀課,打開了低段群文閱讀的新思路。
歷史,在塵埃中悲鳴,於胸膛裡綻放。周江麗老師帶著學生在歷史的畫卷中感悟《圓明園的毀滅》,周老師將愛與恨,圓明園美與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引領學生在「圓明園的毀滅」中進行一次靈魂的洗滌,一場深刻的心靈之旅。最後用《少年說》升華主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感受歷史的沉重。
神話,是遠古人類最初的認知與幻想。艾迎春老師的《普羅米修斯》運用一個個看似平常的靈動細節,在過程中串方法,於詞句中體形象。一次次引讀,讓學生感受人物形象。一遍遍朗讀讓課堂激情跌宕,雋永飽滿,營造了一份精彩,一份感動,帶領學生體會了讀書的美麗,感受了希臘神話的魅力,生命價值的燦爛。
明察於秋毫之間,細緻於顯微之處。小小蟋蟀修建的住宅為何偉大?李曉蓉老師帶著她的學生參觀了《蟋蟀的住宅》,挖掘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的過程,將這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文以簡潔的語言精煉概括,深度剖析了作者法布爾觀察的細微,讓學生感悟了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不尋因,何來果?冷胡梅老師帶來的《我要的是葫蘆》,以送葫蘆導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抓住課文關鍵詞句,通過品讀、個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同形式的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心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以飽滿的熱情感染著學生,用她富有魅力的語言不斷吸引學生,力圖為孩子們營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氛圍,使課堂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本次展示課以聚焦語文素養為核心,凝結「他山之玉」,以研促教,教中悟研。鵬程萬裡,非一羽之輕盈;駿馬疾馳,非單蹄之蓄力。浩瀚之所以浩瀚,於微小中見真諦。今天的呈現不過是開端,接下來讓我們期待老師們更精彩的展示。
【來源:市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